第一百三十六节 八里桥大战

    第一百三十六节 八里桥大战 (第3/3页)

    不过陈小手带领的火器部队确实是一张王牌,而火器内营吗,就真的太让人失望了。

    陈小手顶住两边骚扰的数千马兵,选择从中央突破,火器营深沟壁垒,竟然只坚持了半个小时,然后拱手将他们拉民夫挖掘十余日修筑的坚固营垒扔掉了,临走连火都都没有烧一把。

    陈小手中军占领营垒之后,左右两翼部队相互掩护前进,同时驻进营垒。左侧远远骚扰的马队看没有可乘之机,还一直在吃对方的炮子,御史渐渐撤走了。

    另外一侧,洪九指的麻烦大一些,八里桥上的清军大炮跟他进行了炮战,步兵配属的大炮,不但数量少,而且口径小,都是8磅和6磅的步兵炮,没有攻城炮,竟然有些压制不住八里桥的清军大炮。

    洪九指最后分兵,从北迂回,强夺了八里桥,歼灭清军千人,俘虏三百,是开战以来最大胜果,由于被堵在了桥上,清军进行了殊死抵抗,竟然给洪九指造成了一百多人的伤亡,这也是开战以来的最大损失。

    发生在八里桥两岸的两场大战,迅速击溃了清军的斗志,周围连营数里的清军竟然纷纷夜里拔营,天亮前,他们已经撤到了通州。

    至此其实清军的损伤依然不打,在无法战胜的情况下,能够全身而退也不算是失败。

    可现在他们退无可退了,乾隆派来了钦差传旨,让他们死守通州,丢失通州,则副都统以上将领立斩,家属发配充军。若能退敌,则无论斩获如何,则皆进爵一级。

    此时镇守通州的最高官员是梁肯堂,在镇压起义中,最高负责人都是总督,比如镇压白莲教的负责人就是邻省几个督抚,梁肯堂是以直隶总督的身份驻防通州的。不过他接受的命令是收复天津,可现在看来,能保住北京的门户通州就不错了。

    手下连一个能打的都没有,不是没兵,而是少将,跟着福康安打过大小金川、廓尔喀的一批老将,比如勒保、德楞泰那样的,不是去了浙江镇压陈周全乱匪,就是去了湖广镇压白莲教教匪,让梁肯堂手下最能打的也不过是一个护军统领惠伦。

    惠伦倒也不是不能打,但现在看来还是打不过逆贼啊。

    惠伦是满洲镶黄旗人,权贵子弟,一等承恩公奎林子。

    此人能升任护军统领,主要是靠蒙荫,他过继给他的伯父明瑞,袭了对方的一等诚嘉毅勇公爵位。

    此次能来北京,也是一个巧合,他本是奉命带东北副都统阿哈保率东三省兵前去湖北剿匪的,结果周琅进犯天津,就派到了梁肯堂麾下作战。

    那群东北兵身上倒是没有京营那么重的习气,阿哈保也算能打,带着两千东北兵守着八里桥,结果还是打不过贼寇,被打死了一半人,阿哈保都给打死了。

    梁肯堂看到贼寇火器犀利,就让京营火器营去守八里桥营垒,结果没死几个人,火器营就跑了。

    这让梁肯堂觉得一片灰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