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八节 国将不国

    第五百五十八节 国将不国 (第3/3页)

,是有去无回了。满清送留美幼童都已经是两次鴉片战争被揍的鼻青脸肿之后,国人尚且如此,可想而知,周琅当时的情况,是不可能大规模向海外派送普通家庭孩童的。

    这些孩子,先是在中国完成了基础学习,然后送到西方学习更系统的科学知识,回国之后,大多在政府机构中任职,通过他们将西方的一套技术和管理方式带回了中国。亘古不变的道理,贡献大的人,往往收获就多,除非有个好爹,否则概莫能外。这些人是在中国工业革命中立下了大功劳的,他们因此而跃居高位并不奇怪。

    但周琅之前一直在平衡,至少在六部高层和丞相人选上,他没有安置一个周氏孤儿。

    周观海能够就任丞相,跟皇太子监国是密不可分的,这些孤儿派外戚势力,是皇太子的死忠,皇太子不提拔他们,提拔谁?所以当皇太子当政后,迅速把一个个在地方上做大员的外戚派调入中央,在六部中身居要职。

    这些情况周琅也是知道的,他并不阻止皇太子用自己的亲信,这是人之常情。这样也能起到让皇太子对朝政掌控的更加严密,君臣之间更加和谐的作用。

    可同时也让现在的内阁,并不是太在意皇帝的态度,哪怕是他们也对皇权敬重,但周琅这么多年的平衡政策,让外戚派势力,更加死心塌地的跟随皇太子,他们知道,皇太子是不想受约束的。

    这就让周琅有了些麻烦,他很确信,如果平衡不好,这些外戚派集体辞职,会比王辅茞时候的官僚更加齐心,造成的混乱也更加严重。

    “那丞相打算如何处理目前的乱象?”

    周琅不徐不疾的问道。

    周观海道:“陛下。古来平乱,无非剿抚而已。抚已经抚不下去了,这群工贼,冥顽不灵,唯有剿了。剿贼,务求一个快则,迟则生变。微臣恳请陛下下令,尽快驱散工人,抓捕工贼。”

    周琅叹道:“今天剿他们容易,下一次呢。只要工人一直穷下去,这种事就会一次一次的出现,难道次次要剿。”

    周观海道:“如今乱象初起,若不能快刀斩乱麻,给其以小惩大诫,才会一次一次的作乱。”

    周琅疑惑:“丞相大人。难道跟工会没有一丝和解的可能?”

    周观海道:“陛下,非是微臣要赶尽杀绝,奈何对方欺人太甚。携夷人之术,乱我朝纲。不施之以雷霆手段,朝廷威严何在?”

    这个周观海是留学法国的,学习的是法律,为人刚正不阿,但对议会制十分反感,对工人运动也没有好印象,他始终认为,法国之所以混乱,就是因为官府过于纵容民众。

    周琅知道劝说这种人很难,一场朝政大变动恐怕无法避免了。

    “我想请工会的代表来京城谈一谈,谈完之后再做定夺。”

    说完宣布散会。

    建立议会,意味着内阁总辞职,这是周琅从周观海的口气中听出来的。

    那么就看工会的态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