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战略空军

    二一、战略空军 (第2/3页)

上部客舱内安放有两列8排座椅,能容纳16名乘客。FC.1采用了两台巴伐利亚BFSR-180-C九缸星形空冷发动机,每台发动机功率720马力,最大起飞重量8.2吨,最大飞行速度320公里/小时,巡航速度295公里/小时,这在整个航空史上都是个创举。

    菲尼克斯FC.1是帝国航空管理局成立后第一种取得适航证的机型,它也成为了今后帝国各飞机制造公司在民用运输机设计的一种样板,其后,帝国标准飞机制造公司和斯图加特公司、巴伐利亚飞机制造公司、道尼尔飞机制造公司都开始推出自己新的大型民用客机,民用运输机开始朝着大型化的方向发展。

    这个时代,飞机制造行业还处于初始阶段,随便一个飞机设计机,投上几十万克朗创办一家飞机制造厂是很容易的事。但在奥地利和南德帝国,想要进军民用航空制造领域,取得民用飞机的适航证却绝非易事,除了几家大型的飞机制造公司,实际上小型的飞机制造厂都被排除在了民用飞机制造业的门槛之外。

    商用飞机制造在朝着大型化发展。

    早在1928年,各大飞机制造公司就开始了装备四台航空发动机的大型运输机的研制。到了1929年,斯图加特公司率先推出了世界上第一种四发民用运输机G30,这种能载客34人的大型运输机又带动了帝国航空制造业的第二轮升级。

    随着飞机性能的提升,帝国四大航空公司:奥地利航空公司、南德意志联合航空公司、北德意志劳埃德航空公司和汉莎航空公司陆续开始开辟洲际航线。北美航线、南美航线、非洲航线、亚洲航线和澳大利亚航线。在世界航空制造领域,也只有美国的道格拉斯DC-3和波音公司的波音247这两种客机凭借着美国本身巨大的航空市场能与帝国的飞机制造企业相抗衡,但美国的这两种双发机型载客量要比第三帝国的四发重型运输机少,他们在四发动机大型飞机的研制方面已经要稍稍落后于帝国。

    在1935年9月,帝国空军司令部成立后,即向帝国内各大飞机制造公司下达了150架新型轰炸机和120架大型运输机的招标任务书,最终在初步的审核后,只有道尼尔、容克斯、斯图加特、帝国标准和菲尼克斯五家飞机制造公司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