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三、法国舰船

    六三、法国舰船 (第3/3页)

这要比德国海军的大型远洋驱逐舰最高航速快不少。

    综合比较而言,法国的造船能力要稍强于意大利,但最终能起到什么具体的效果,还要看德意志帝国海军的管理和组织方面能力。

    现在的地中海,基本上已经是德意两国海军地天下,除了苏伊士运河区和直布罗陀要塞附近,这一海域目前已经见不到英国舰船活动的踪迹。当然,反倒是英国潜艇部队的活动逐渐频繁起来,这与大西洋海域的情况正好相反。

    想要彻底打败英国,就需要在大西洋海域确立对英国海军绝对的海空优势。想要做到这一点并不算困难:只要原料供应充足,帝国在北海和波罗的海沿岸的造船工业能力本身就强于大英帝国,如果算上法国,加起来应该是英国造船工业能力的两倍。而且英国还需要把大部分造船工业产能用于商船建造上,这对于维持英国的正常运转尤为重要,而德意志帝国却可以把全部造船工业都用来建造军用舰船,帝国现有的商船对于保障波罗的海、地中海和挪威海域的海上运输已经是绰绰有余。

    但想要短期内就获得对英国海军的吨位和数量上的优势却绝非易事,一般战列舰的建造周期是四年左右,舰队航空母舰的建造周期也需要两年半的时间。在实行标准化和模块化的批量建造方式后,中型舰队航母的建造周期逐渐缩短,现在建造工期已经缩减到了20个月,但已经没有了太大的压缩空间。

    帝国最高统帅部决定把航空母舰的建造列为海军舰船建造的最高优先级,其次是防空巡洋舰和驱逐舰的建造,让潜艇部队感到不满的是在开战后战功赫赫的潜艇部队建设却被下调到了普通优先级,而且最高统帅部还决定停止一切战列舰的设计和研制工程,也就是说今后根本不再打算再开工建造任何新的战列舰。

    随着中东战役的进展顺利,德意志帝国开始逐渐增强对英国的压力,最高统帅部开始积极调兵遣将,大批的空军远程轰炸机部队开始陆续进驻法国和比利时、荷兰机场,德国人的用意十分明显——通过空袭来打垮英国政府和民众的抵抗决心,迫使他们向德意志帝国进行妥协。与此同时,帝国海军继续加强潜艇部队的封锁战规模,并且开扩大北大西洋舰队水面舰队的出击次数和活动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