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形势

    十四、形势 (第3/3页)

个时空中亚洲的两个主要参战国——中国和日本,此时还维持着脆弱的和平,两国因为巨大的战争红利,经济都在飞速发展当中。日本的钢铁年产量已经超过了900万吨,而红色中国在苏俄和德国的支持下也把钢铁产量提高到了350万吨,相对而言,人口众多的红色国家更具有战争潜力。除了海军和航空兵,在陆军装备性能方面他们基本上与日本相当,甚至在数量上还要远超日本。

    在战争爆发后,德国与中国方面的贸易主要通过苏俄的铁路维持着时断时续的脆弱联系,红色东方国家在西北修了一条连接到莫斯科的铁路,以加强与它的主要盟友之间的关系。但是在德国的中国留学生却比在苏俄的多,和美国差不多,足有数万人,毕竟德国的科技要领先于其他国家一些。

    事实上,李想在这场战争开始后,并不怎么过问具体作战计划的事情,主要把更多的精力用于关注国内的工农业生产方面。在他的心目中,这场战争的结局,实际上在开始之前就已经决定了,他不认为这场他为之准备了二十多年的战争最后还会输出去。

    在德国,还有许多的黑科技并没有实际运用在战场上,比如导弹和喷气式飞机,有些是因为技术方面的原因,而更多的是出于经济方面的考虑。

    早在1939年就成功研制出来的喷气式飞机本身就是个油老虎,而且现在还“短腿”,到目前其作战半径都还不超过500公里,和早期的BF109差不多,只能用于本土防御,所以到现在都没有大规模装备空军,还依然处于试验阶段。

    而导弹则主要是由于经济方面的原因,一枚A4远程火箭的造价高达1万2000克朗,德国现在还没有富裕到拿钞票去砸英国人的程度。既然空军的轰炸机能炸到英国人,所以对这玩意的需求并不怎么迫切。

    当然,制导武器的研发力度却一直没有减弱,特别是在空射火箭和舰载火箭研究方面。这个项目现在最大的研究成果是有线制导鱼雷,基本上已经快到了投入实战运用的阶段。

    现在的德国每年钢铁产量已经达到了5200万吨,看起来不少,但在人类进入机械化战争的同时,军事上对于钢铁的需求量更是成几十倍、数百倍的增加。飞机、坦克、大炮和庞大的运输车队,另外是国内的工农业生产,再加上还得照顾象匈牙利、加利西亚、克罗地亚、罗马尼亚、保加利亚这样实力孱弱的小弟,德意志帝国看似非常可观的钢铁产量还是面临着供不应求的窘迫境地……

    但这已经达到了它生产的极限。

    除非再得到南非和澳大利亚的铁矿……实际上,海军印度洋舰队已经开始准备向南非进军了。

    “我们没有理由会输掉这场战争,但在最后能获取多大的利益,则要取决于我们船台的生产效率!”李想最后对许施尼格和在座的霍尔蒂元帅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