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山镇 第二章“张”家字号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

    第一卷 山镇 第二章“张”家字号 (第1/3页)

    天下之大,张姓无数,若指“张”家字号的铁匠铺,杭州府、衢州府远到福州府,也有不少家,但若说是金县“张家三把刀”,这三地就此一家。

    哪三把刀?剪刀、剃刀、修脚刀。但凡刀具上打有一个“張”字的都是正宗行货,金县詹家南北货行专营,至今无人仿冒,即便私自打上个“張”字也没用,俗话说:货比货得扔。这技术门槛不是一般人能窥视到究竟,后世叫核心竞争力。

    没错,这个张家铁匠铺目前的少掌柜就叫张应泉。

    说起铁匠铺的延革史并不长,从他祖父张铁生开始兴起,直到今天,历经磨难,产出量与鼎盛相比逐年减少,但物以稀为贵,这行市也随之上扬,也就是说,这字号依然响亮,物件的质量绝对上乘,尤其是优良的钢火性能,让周边同行无法望其项背。

    金县城里嫁闺女喜好随身带一把做女红用的剪刀,条件好的人家,卖把正宗“張”字花剪陪嫁,便能羡倒许多爱好女红的闺蜜,可见这张家“三把刀”在民间的信誉之好。

    张应泉的祖父张铁生一身传奇,十岁拜师学锤,二十岁替师服役,被兵部征入匠作坊打造兵器,后又派去冶炼铁料,有关铁工行业的五花八门,学了个遍,二十五岁除役,此时师父已告老远去他乡,无路可走,落得孤身一人返回山里。

    总得干些吃饭的营生呀?于是,张铁生支了一个锻炉,捣鼓出一个砧子〈打铁的墩子〉,挂上太上老君的像〈注1〉,上香磕头奉上茶水,再朝师傅远去的方向拜了拜,这就开业了。刚开始,靠回收废铁打个铁钉、炉毕等粗件为生,慢慢的开始打菜刀、砍刀,修理一些农具维持收入,山里铁匠活不多,反正杂七杂八都干,一年到头也可以糊口。

    但张铁生总觉得缺点什么,那个年代,铁料来源困难,盐铁属朝廷专营,价高质差,甚至限制到民间农工行业的发展。

    在兵部匠作坊做工时,有一位老吏曾经对他说过:南宋和明代在闽浙赣的大山里,曾经出过上好的铁料,堪比镔铁〈见注2〉,此铁料锻造出来的龙泉剑,至今还有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