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7、738节 反唐起义彻底失败了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

    737、738节 反唐起义彻底失败了 (第1/3页)

    众人看着满脸质疑之色的高丽王,都是面都讥讽。

    “李翼,给他看看。”李洛笑道。

    随即,一个商人模样的人来到高丽王身边,取出一份文书,“高丽王,这上面的签名笔迹,你想必都很熟悉吧?”

    高丽王抖抖索索的接过文书,展开一看,竟然是一份《高丽请归大唐表》!

    表文无非说的是高丽本华夏之子,诸夏之邦,而大唐乃华夏正统,请求回归版图,以为一统,则万民欢欣云云。

    表文的下面,则是一个个熟悉的名字和笔迹。就连一向风骨极佳的安珦和崔质,也签了名字。

    高丽王浑身颤抖,犹如秋风中的落叶。

    这个男人深深的明白,他被抛弃了,他真的成了孤家寡人。欺辱和愤怒如毒蛇般噬咬着高丽王的心,让他的胸膛快要爆开。

    叛臣!无耻之尤!

    他很想破口大骂,可哪里敢?

    高丽王呆呆的发了一会儿愣,这才如梦初醒般反应过来。他努力抑制激扬的心潮,杜鹃泣血般哑声说道:“既是如此,高丽存留,全凭大皇帝圣裁。”

    说完了这句话,他竟然心中一松,如释重负。

    认命了罢。

    时也,势也,人力不可违也,夫复何言?

    列祖列宗,賰努力过了,可賰无能,保不住高丽社稷了。

    既然李唐铁了心要灭高丽,为今之计也只能逆来顺受,万不可激怒李洛,惹来杀人之祸啊。

    他不想死。

    可是,高丽王仍然想为祖宗争取一下。他大着胆子凄楚的说道:“賰不孝,以至于隳庙之祸,诚可痛哉。敢问陛下,王氏宗庙殿宇,可能保留,以尽臣祭祀之孝?”

    唐主摇头:“既然去国号,归诸夏,则高丽不存,安能保留王氏宗庙殿宇?此举不合礼制,不可。”

    高丽王泪流满面,“祖陵神道石像,可否保留?”

    唐主还是摇头,“不可。王氏祖陵,有僭越之举,不合礼制。可用国公之礼更易之。”

    高丽王心都在滴血,“可否保留陵号?”

    “不可。”唐主摇头,“高丽本是华夏之土,王氏称王,却用陵号,这是何道理?一律改为墓。”

    李洛说的对吗?

    不对也对。

    诸侯王的坟,的确不能称为陵,只能称为墓和冢。可问题是,高丽王不是一般的诸侯王,他们是实打实的国君,当然有资格用陵号。

    可是李洛不许,要取消高丽先王的陵号。

    这个男人,很霸道啊。

    他只允许用国公的名义,来重新定义高丽王陵,取消陵号,削减神道规格,然后赐予高丽先王的谥号。

    比如高丽太祖王建,李洛准备改为“乐浪公”,谥号为文襄。这么干,高丽太祖就变成“乐浪襄公”。

    他的显陵,就必须要变成“乐浪襄公之墓”。

    就是这么任性。

    这一整套的“文化工程”,李洛和韦素君臣早就策划完成了,高丽王还蒙在鼓里,兀自为祖宗争取条件。

    他想不到,唐主会这么狠啊。

    这何止是灭国?这是要灭史啊,是要抹除高丽国在历史上的痕迹。

    后世只熟悉其实没有过的乐浪公国,不会熟悉什么高丽国。

    没错,高丽史书,李洛也要大肆删改。改烧的烧,该毁的毁,除了中原印记,有独立文化的印记,都要抹除。

    尤其是南部三韩地区的弥生文化痕迹,无论是文字记载还是历史遗迹,全部要清理干净。同时强化箕子朝鲜,卫满朝鲜,汉四郡的历史。

    整个半岛,只能有一种文化遗留,那就是华夏!

    大特务李翼,不用李洛吩咐,就开始启动这个计划了。李翼早就整理了所以的资料和情报,一旦动手就是高丽前所未有的文化灾难。

    金富轼编纂的史书《三国史记》,就是李翼的重点。李翼已经组织了一帮人,准备大肆修改《三国史记》。

    在大特务的计划中,《三国史记》中的高句丽、新罗、百济三国,纯粹成了华夏移民建立的诸侯国,和半岛土著没关系了。

    就连书名,也会变成《三藩史记》。

    等于说,已经独立千年的半岛历史,完全就是华夏史的一部分。

    至于原版的《三国史记》,全部焚毁。凡是涉及相关历史的文献典籍,能删改的就删改,不能删改的就毁掉。

    这些,高丽王都不知道。事实上,此时就算他知道,也不会关心了。

    “该给你的,朕会给你。不该给你的,你不能要。王賰,朕的宽恕之道为你而设,你毕竟曾是一国之君,只要顺应天命,便富贵犹存,不失公候之位。”

    高丽王深深磕头,“臣賰谢陛下隆恩…”

    做个富家翁,总比被杀好的多。不然,他又能怎么样呢?

    “你最后下道诏书,昭告东国臣民。诏书怎么写,你应该明白。”李洛微笑道。

    高丽王更咽道:“臣賰…领旨!”

    李洛对韦素道:“韦卿,你帮王賰起草诏书。”

    韦素会意,“臣遵旨!”

    第二天,一道退位诏书连他高丽群臣签名的《乐浪请归大唐表》就颁发出来。

    王賰的退位诏书说,乐浪乃诸夏,本为汉朝乐浪故地。而自乐浪襄公王建起,世代为诸侯,称藩于中原。今顺天应命,废国号复州郡,归于大唐直领。

    寡人去乐浪公之号。乐浪之臣民户籍,俱归大唐黄册。四百四十万乐浪百姓,复为唐民矣。

    各地官员军民,一体迎接王师,毋得抗拒。官库簿册封存,等待朝廷处置。

    这当然不是高丽王本人的意思。本来就算退位去国号,那也应该是去高丽国号,去高丽王号。可唐主竟然让他以“乐浪公国”和乐浪公的名义退位。

    投降的高丽王室,名义上变成了“乐浪公室”。就是高丽百姓,也变成了乐浪百姓。

    唐主之苛刻霸道,可见一斑。

    当然,本来就炮制好的《高丽请归大唐表》,也变成了《乐浪请归大唐表》。

    竟是要抹除高丽的历史痕迹,不允许东国用高丽之名。

    李洛这么干,当然是严重违背历史唯物主义的。可那重要么?这男人根本不在乎。

    后梁他都不承认,朱温的帝号也不承认,高丽他同样可以不承认。

    历史,本就是胜利者书写的。李洛只不过把胜利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