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0章 杨家将

    第1020章 杨家将 (第2/3页)

律斜轸得意洋洋,来到杨业面前挑衅羞辱道:「你专业抗辽三十年,如今有何脸面来见我们(汝与我国角胜三十余年,今日何面目相见)?」杨业则卑躬屈膝地道歉求饶(继业但称死罪而已)。三天后,杨业死亡,人头被耶律斜轸快递给萧太后报功。

    再看大

    宋的记载:

    潘美、王侁起初确实按照约定在陈家谷设伏,然而等了不到一天,王侁就派人登高了望,侦查前线情况,汇报说辽军被杨业打退。「既然辽军败退了,那咱走吧。」王侁即刻率领所部撤退,潘美阻拦不住,于是也回撤了二十里,随后就听说杨业大败。「既然杨业已经败了,那咱更得走了。」于是潘美、王侁不顾杨业死活,一路南撤。

    真相是:

    时间临近傍晚,经过一日苦战的杨业且战且退,终于成功退至陈家谷。然而眼前的景象却让杨业彻底绝望了,陈家谷无一兵一卒。杨业近乎崩溃,捶胸顿足,此时,杨业身边尚有百余勇士,杨业对他们说道:「一切都完了,死定了。你们还有父母妻子,就不要陪我死在这里了,你们想办法各自逃命去吧。」结果将士们表示不愿离开杨将军,愿一起取义成仁。温泉关有斯巴达三百勇士,陈家谷有杨家将一百勇士,最终,这些忠勇的将士们无一生还,全部壮烈殉国。

    部将王贵,弓马娴熟,在战斗中亲自射杀数十人,直至箭矢用尽,在与敌人的贴身肉搏中,又砍杀数人,随后壮烈殉国。

    杨业身中数十创,血流如注,仍坚持格杀百余人,最终因战马重伤失去行动力,才被辽军擒获,而他的儿子杨延玉在战斗中英勇牺牲。

    杨业被俘后,叹息道:「皇上待我恩重如山,只希望我扞边杀敌,不料遭女干臣嫉妒,被逼赴死,导致王师大败,我还有什么脸面活着?」遂绝食三日而死。

    显然大宋的记载更符合逻辑。

    首先,按照双方对战况的记载,可以看出杨业明显技高一筹,他预判了敌人的预判,耶律斜轸诈败诱敌的这一套把戏早就被杨业看穿,于是将计就计,假装中了萧挞凛的埋伏,随后顺理成章地「溃败」,把辽军引入我军的伏击地——陈家谷。

    其次,杨业不可能向耶律斜轸服软认怂。有关杨业「但称死罪而已」的记载出现在《辽史·耶律斜轸传》中,而在《辽史·圣宗本纪》中虽未出现二人的对话,却在提到杨业之死时提到「疮发不食,三日死」。也就是说,杨业是重伤被俘,且在被俘后通过绝食的方法自杀殉国。那他怎会在死前向敌人服软?何况这个敌人是他一辈子的宿敌,如耶律斜轸的羞辱之言,是长达三十几年的仇敌!

    赵光义得到「陈家谷之战」的奏报后,悲愤异常,当即将潘美连降三级、王侁除名流放金州、刘文裕免官流放登州;追赠杨业太尉、大同节度使,赐家属布帛一千匹、粮食一千石,其子杨延朗升为崇仪副使,杨延浦、杨延训为供奉官,杨延瑰、杨延贵、杨延彬为殿直,全部进入体制内。

    杨业的妻子同样出自一个抗辽世家,这便是前文多次提到过的府州折家,杨业娶了折德扆的女儿。折德扆的父亲是折从远。折从远登上历史舞台是在后晋初年,石敬瑭割让幽云十六州,折从远「抗旨不遵」,率领军民抵御契丹,又在随后的「晋辽大战」中以府州为根据地,深入辽境杀掠,此后虽经晋、汉、周、宋的更迭,折家始终坐镇府州,从未放弃抗辽大业。

    「折」字在姓氏中音同「蛇」,所以在后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