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1:四、军形篇

    761:四、军形篇 (第3/3页)

派虞卿东见齐王,商议合纵抗秦的计划;利用魏国使者来赵谋议合纵的机会,同魏国签定了合纵的盟约;同时以灵邱(今山西灵邱)作为楚相春申君的封地,结好楚国;此外,还对韩、燕两国极力拉拢。所有这些活动,促成了反秦联合力量的形成,使得反秦统一战线顺利建立起来。待到战争开始,赵国制订了坚守邯郸、持久防御、避敌疲敌的作战方针,使秦军处于劳师远袭,远来疲惫,顿兵攻坚的困难境地。最后,赵平原君赵胜的内弟魏公子信陵君魏无忌窃符、椎杀晋鄙、率军救赵,楚相春申君也随后杀到,秦军在内外夹攻的形势下战败于邯郸,秦将王龄率残部逃回汾城,另一部分被联军包围,最后投降赵国。魏楚赵三国联军乘胜进至河东(今山西西南),秦军退回河西(今山西、陕西间黄河南段之西),放弃了以前所侵占的魏地河东、赵地太原和韩地上党,邯郸之战到此以赵胜秦败落下漫长的历史帷幕。这一次,秦国真的是“偷鸡不成反蚀了把米”,老赵言而无信,我就要打你,要回你所承诺的割地六城,你不给我就打你的邯郸城。结果赌了一把气,六城未要回,还丢了好几城。老秦这个气呀,何日才能出口恶气?咱们骑驴看唱本,走着瞧!走着瞧就走着瞧,你能把我老赵怎么样?

    纵观邯郸之战,赵能以弱胜强。关键在于他制订了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的策略。如缓和国内矛盾,争取人民的支持,即孙子所说的‘修道保法’;同时制订了以守为主,等待外援,攻守结合的战略。在敌军出现了师劳兵疲、顿兵挫锐的情形之下,赵国又能及时抓住这一有利时机,配合援军的进攻,一举击败秦军,赢得胜利。而秦军的失败,则是秦昭王不了解兵法原则,在客观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贸(冒)然发动战争而造成的恶果。孙子曰:‘胜可知而不可为。’邯郸之战的胜败得失,足以启迪其百年后世的军事家们。孤军深入敌国,以众国为敌,岂有不败之理?”

    “孤军深入敌国,以众国为敌,岂有不败之理?”的确如此,二战时期的日军侵华之战,德军“闪电战”入侵众国,岂有不败之理?更何况,它们是以略掠夺为目的的非正义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