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灭种

    第一章 灭种 (第2/3页)

物,对哪种男人都有一定的吸引力。

    既然,对女演员比大家闺秀更有兴趣,那么,怎么才能让大家闺秀出局而顺利的迎娶女演员呢?

    古代,但凡有点文化修养的人,一般会用“七出”原则合法的休妻。

    所谓七出原则,是古代法律规定,妻子有七种行为之一,丈夫可以依法休妻。这七种行为是:不顺父母、无子、淫、妒(对老公纳妾的嫉妒有害于家族的延续)、有恶疾、多言(离间家族和睦)、盗窃(存私房钱)。

    与之相对应的还有“三不去”原则,是指妻子如果符合三种条件之一,法律就强制规定老公不能休妻。这三种条件是:一、有所娶无所归,即妻子娘家没人了,休了没去处。二、与更三年丧,即老婆曾替老公的父母服丧三年。三、前贫贱后富贵,这点不用解释,好理解。

    这说明,在中国古代社会,即使男性处于绝对优势地位,但要与正室离婚,也不是说想离就能离的,不仅民间善良风俗不认可,官方也不准许。

    如果“前贫贱后富贵不去”这个原则贯彻到现在的话,当今大多数白手起家的富豪或官员,即使再恶心糟糠之妻,也不能去某商学院邂逅个美女娶了。

    “七出三不去”原则,使古代女性最大限度的免于被夫家任意抛弃的命运,可谓中国古代法制史上最具人性光辉的法律制度之一。

    不幸的是,石虎是个羯胡,且偏偏是个汉文化屌丝。他根本不去管什么“七出三不去”,而是用了最直接的方法,让自己的糟糠之妻下了堂。

    他直接砍掉了正妻郭氏的脑袋。这点,冯梦龙的剧作品倒是尊重了史实,没胡诌。

    石虎如愿以偿的娶了女明星郑樱桃。没文化的女优,往往蛇蝎。石虎又娶了一个姓崔的女子,在郑樱桃的挑拨下,也被石虎肉体灭绝了。

    郑樱桃心虽然蛇蝎,肚子倒是很争气,接连为石虎生了两个儿子--石邃和石遵。有了父母的良好基因,这哥俩都不是省油的灯,后叙。

    对待家人尚且如此,对待同事就更不用说了。

    在后赵军队中,凡是才能比石虎强的,石虎都会设法干掉,跟我搞业绩内卷?不存在的,有内卷也直接消灭于萌芽当中。另,石虎率军每攻下一座城后,嗜好屠城,杀人手段多样,对投降的士兵则一般是坑杀。

    由此可见,石虎帮的优势是:贵为中山王的石虎手里握着枪杆子,虽然掌握部队的不仅石虎一人,石勒的其他几个儿子也有一定的部队,可是,石虎的部队是后赵军队中战斗力最强的野战军团。

    石虎帮的劣势:缺德,当朝大臣支持其者甚少。

    功高,就应该是石勒的天然接班人,这是石虎的想法。而当石勒任命儿子石宏为大单于时,石虎的心情可想而知。

    老子为石勒征战二十多年,南擒刘岳,北走索头,东平齐鲁,西定秦雍,平定了十三州,才成就了大赵的大势。这个大单于的位置应该属于我,现在却给了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孩。等石勒一挂掉,一定杀他个绝种!

    石勒起家时的铁杆哥们、太子的舅舅、光禄大夫右仆射程遐,对后石勒时代后赵的形势有着清醒的认识,劝谏石勒:石虎功高盖主,勇猛无敌,威震内外,众将都不如他(比他厉害的都被他杀光了)。除大王之外,他还把谁放在眼里?这样的人怎能安心辅佐太子?该早日干掉他。

    作为一代枭雄,石勒当然不会不明白这个道理,但是,石勒还是有所顾虑的:

    一是石虎毕竟是自己的亲侄子,从小就跟着自己打仗吃苦,为后赵的事业立了大功;

    二是目前后赵的势力范围仅限于北方的大部分,天下大势未定,还需要石虎这样的猛将;

    三是石勒受汉文化影响至深,知道商朝的伊尹和汉朝的霍光,手握朝政而能忠心辅佐少主的故事,他试图将石虎变成伊、霍。

    基于这三点,石勒拒绝了程遐的建议。程遐死谏,石勒火了:你程遐是不是怕以后不能以皇帝舅舅的名义专权?!

    话说到这份儿上,程遐不能再言,只好讪讪退出。可他心里非常清楚,如果不除掉石虎,他与太子等以后皆死无葬身之地。

    程遐找到了另一名大臣徐光,让徐光去劝石勒。

    徐光很实在,也劝石勒:中山王石虎绝对没有商朝的伊尹和汉朝的霍光的忠心,如若不除掉石虎加强太子的力量,等大王百年后,肯定会祸起萧墙的。

    石勒左思右想,还是下不了杀侄子的决心。纠结之下,想出了一个折中的处理办法:

    一是为太子正常继位做了准备,开始让太子石弘处理日常朝政,中常侍严震予以协助,只有涉及军事征伐以及刑斩大臣等大事,才呈报石勒批准。

    二是将石虎迁出帝国的核心区。

    当时,石虎奉命镇守后赵的军事重镇邺城,石勒接受程遐建议,在邺城修建邺宫,迁出石虎的家属,而改让太子石弘镇守。

    为保证安全,给太子配备了一万余名禁军。同时,任命石勒起家时的另一铁哥们王阳,统领后赵政权管辖的其他少数民族,辅佐太子。

    石虎虽是个粗人,可也察觉到了其中的用意,失落的同时,对程遐恨的四环素牙咬缺好几个,图谋报复。文化屌丝报复人的手段,也是那么的与众不同。

    他派人深夜秘密潜入程遐家中,将程遐的老婆和女儿给轮jia

    了。

    对石虎这种鸟人的道德问题,实在不想再说什么。

    石勒遵循大臣的建议,旨在锻炼太子,让其积累治国的经验,提前做好接班准备,一切也沿着正常轨道发展,后赵政权似乎迎来了平稳过渡的曙光。

    第二节 爆发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太子掌管朝政不到一年,根基尚未稳固时,石勒已病入膏肓。

    公元333年(后赵建平4年,东晋咸和8年)6月,石勒已卧床不起。知道自己时日无多的石勒,召见大臣入宫,一是帮助料理朝政,二是继续为太子正常继位做铺垫。

    此时,石勒还对石虎抱有一丝幻想。获准入宫侍侯的只有三人:太子石弘、中常侍严震,和,中山王石虎。

    恶虎一旦脱离牢笼,百兽莫不震惶。太子乳臭未干,严震不过是个生活秘书,一旦入宫,石虎就霸气的掌管了一切。

    随即一道诏命自宫中传出:所有皇亲国戚、重臣官佐,没有中山王的准许,一律不准进宫。诏令是以石勒名义发的,实际是谁炮制的,不言而喻。

    333年7月,本身就已病入膏肓的石勒,在石虎的刻意关照下,已进入弥留前的最后一刻,石虎这才向亲属及大臣们下达了皇帝病危通知书。

    晋之所以亡国,就是司马氏兄弟们自相残杀导致的,你们一定好好团结,不能重蹈覆辙。这是石勒召见太子石弘及另外几个儿子时,立下的家训。

    对侄子石虎,石勒挣扎着发出语重心长之言:希望中山王,多想想周公和霍光的事,所作所为,将来别给他人留下口实。

    忠心辅佐年仅7岁的汉昭帝治国的霍光,石虎大概是知道的,汉代的执政大佬,比石勒不过大400来岁,周公是谁?是会解梦那个吗?

    周公不仅会解梦,还是个圣人。一提圣人,中国人首先想到的一定是孔子,殊不知,历史上有个人,“圣”的程度曾一直与孔圣人并驾齐驱,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此人姓姬,名旦,合称姬旦。可能是名字连读不大好听,后世多称其为周公旦、叔旦。叔旦,是周成王姬诵的叔叔、周武王姬发的弟弟。老爸姬发死后,姥爷姜子牙也早已仙去,姬诵年幼,由叔叔姬旦摄政当国。姬旦毫无二心,平三监之乱、大行封建、营建成周,这都是他的功绩。另外,他还干了一件事儿,才令孔老二后来也成了圣人。

    制礼作乐。制礼作乐,是指周公旦制定和推行了一套维护君主宗法和上下等级的典章制度。譬如,嫡长子继承制,即以血缘为纽带,规定周天子的王位由长子继承。庶子们分封为诸侯卿大夫,他们与天子的关系是地方与中央、小宗与大宗的关系,加强中央政权的统治,这就是著名的礼乐制度,孔子一生所追求的就是这种有秩序的社会,影响了后世几千年,才使老孔也成了圣人。

    从以上可以看出,其实,周公旦才是儒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