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灭种

    第一章 灭种 (第3/3页)

的奠基人。孔子对其极其尊崇,世人皆知周公解梦,殊不知孔子就以梦见周公为盛事,“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论语》)。孟子首称周公为“古圣人”,将其与孔子并称。汉代的刘歆、王莽将《周官》改名为《周礼》,认为是周公所作,将周公的地位凌驾于孔子之上。直到唐朝出了个皇帝,下令取消周公文庙供奉的资格,改以孔子为主,老孔这才翻身成了圣人中的NO1。

    唐朝的这个逗逼皇帝,就是唐玄宗李隆基。老李为何要尊孔抑周?连孔子都认为周公比自己强,犹如齐达内尊敬普拉蒂尼,老李为何要迫不及待的把姬旦摔在地上还要踏上一脚?

    说是迫不及待,其实,更是气急败坏。李隆基通过政变上台,在任换了26个宰相,这说明什么?说明其独掌权力欲望之强烈。他,是不能容忍周公在武王逝世、成王年幼时把持朝政这种具有示范意义的事情发生的,哪怕周公在周成王成年后将朝政还给了成王,亲自践行了自己制定的礼乐制度。

    另外,老李把如花似玉的儿媳妇杨肥肥,从儿子手中抢到自己怀里,不知是不是故意在周公的礼乐制度上扒了把灰。

    最后,还是韩愈说了句公道话,历代儒家道统圣人为:尧、舜、禹、汤、文、武、周、孔、孟。唐朝国祚中断于“武周”,国运衰于玄宗,是巧合?还是天意?细思极恐不?

    周公、霍光,都是忠心辅佐幼主的楷模,石勒这位汉化程度甚深的羯族皇帝,仍然希望能用汉人的春秋大义和骨肉亲情来打动石虎。

    嘱托完后事,一代枭雄、奴隶皇帝石勒去世,年59岁。石勒一去世,恶虎立即跃出了牢笼。

    杀,我要杀尽挡我路的所有人。石勒实在是低估了文化屌丝石虎的兽性。

    要杀的人,程遐和徐光首当其冲。

    太子石弘圣贤书读多了,生性懦弱,面对石虎的淫威,居然下诏杀了自己的亲舅舅程遐,和自己能顺利继位的恩人、后赵重臣徐光。

    一万名禁军和两大重臣都扶不起来,这样的人,不当皇帝也罢。

    打虎不一定是亲兄弟,上阵一定是父子兵。要掌控朝政,必先控制后宫。石虎命自己的儿子石邃带兵入宫,将原来宫中的卫士通通撤换。

    面对野兽一般的堂哥,太子石弘吓得胆汁都涌到了脸上:我我我不是治天下的人材,哥哥您,才是真命天子。

    石虎当然恨不得马上篡位,他虽然鲁莽,可也明白,石勒尸骨未寒,自己若强夺皇位,只能造成大规模的反抗,毕竟,石勒的几个亲信还在外拥有重兵。

    那就一步一步来,学习曹操好榜样。

    石虎,先拥立石弘登上皇位,然后,自己成了丞相、魏王、大单于。当然,这时除了皇帝外,他想成为什么就是什么,石弘只不过是个盖章的木偶机器。石虎的三个儿子,也都各自掌管了一支部队,安排在军中掌握军权,同时大封亲信于军政要职。

    “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局面就此形成,石虎成了石梦得。对此局面最不甘心的,自然是太子的母亲、石勒的妻子刘太后,因为她知道,再任由石虎这样整下去,石勒的直系子孙肯定没有好果子吃。

    刘太后与其子彭城王石堪,不想坐以待毙,密谋联络石勒的其他儿子及亲信,拥南阳王石恢为盟主,起事除掉石虎。石堪受母亲之命,瞅准时机,单骑逃出襄国直奔兖州。

    然而,因事机不密,半路被擒回襄国。

    石虎,先赏了石堪个大烤活人,然后,一不做二不休,干脆连他婶婶刘太后也肉体灭绝了。

    开始屠杀宗室本家,连太后也杀,那就彻底翻脸了。河东王石生在关中、石朗在洛阳,纷纷起兵。石虎毫不费力的活捉了石朗,赏了他个掐头去尾--先砍掉双脚,再砍头。

    大烤活人石堪,掐头去尾石朗,石虎没费多大周折,堪称实力碾压,但是,同时起兵的河东王石生,却是个狠角色。前文在前赵后赵决战中曾经提到过,这员后赵的猛将绝不是草包。他曾和堂哥石虎联合在洛阳设伏,灭掉了从长安来的前赵皇帝刘曜。因战功卓著、能力超群,石勒才派他镇守战略要地关中。

    当年和堂哥在洛阳联手抗敌,如今与堂哥在长安生死相搏。石生率军与石虎军在长安决战,关中虎狼之师勇不可挡,石虎大败(枕尸三百余里)。

    石勒唯一一个有出息的儿子,眼看就要为石勒家完成逆袭,保证石勒一脉继承羯赵帝国的大统,然而,一件意外事件儿的发生,导致形式发生了逆转。

    内部反叛,历来是战场形势的逆转器。一如大唐与阿拉伯帝国怛罗斯之战中葛逻禄部的反叛导致唐军溃败,此时,石生的同盟军鲜卑人也突然反叛了。石虎一拍额头,“天助我也”,趁势整军反攻,反败为胜。石生被部下斩首,首级献给石虎。

    所有反对力量都已被扑灭。334年10月,后赵第二任皇帝石弘,被迫持玺绶向石虎表明愿意禅位。以前跟你瞎客气确实是瞎客气,现在不用了,石虎坦然接受,自称大赵天王,迁都于自己的老窝邺城,把石弘废为海阳王。不久,石虎又将石弘和其亲人们,全部肉体灭绝。

    流氓会武术,谁也挡不住。349年,石虎正式称帝。

    回顾后赵骨肉相残的这段历史,石虎终于实现了自己要将叔叔石勒后人杀绝种的崇高理想,而太子的舅舅程遐,却一直为太子的安全和继位煞费苦心,最后也死于非命。这不禁让人产生无限喟叹,尤其在重伦理的中国,这样的结局反复上演,也让我们不断产生疑问和联想,叔叔和舅舅,在中国伦理体系中,到底哪个更亲?我们走个神儿,来家长里短一下。

    叔叔和舅舅,一个是父亲的弟弟,一个是母亲的弟弟,血缘关系一样近。在西方文化中,叔叔、舅舅、大爷甚至姑父、姨夫都统统称为u

    cle。而中国亲属称谓则复杂的多。产生这样的区别,是古人制度的遗留以及如今生产继承方式的反馈。中国,以血缘宗法关系为基础,强调大家族群居,非直系亲属也可能产生一定的经济关系甚至财产继承关系,必须称呼上予以区分。而在古代西方,大多数生产单位是以小家庭为主,没有大家族群居的概念,就没必要将舅舅、叔叔、姑父、姨夫从称呼上予以区别。

    从汉字演化来看,“舅”字的篆书和新汉字,都带有“臼”字。这里面有什么特殊寓意?臼,淘米的器具,米清洗完之后,都从这里面出来,以此来表示自己的舅舅与母亲同出自一个源头。

    “叔”字,左边的“尗”(shu),是豆类,豆荚。豆荚中的豆粒,不止一颗,表示一奶同胞。

    曹植控诉兄弟骨肉相残的著名的七步诗,“煮豆燃豆箕”,立意可能比现在方家们解读的,要深刻的多的多。

    大豆起源于中国,至今已有4500多年的历史,中国人创造汉字叔字,就考虑到了大豆的因素。而米,分为大米和小米。小米,即是粟,也起源于中国,至今有5000年历史;大米,即是水稻,在中国有7000年左右的种植史。如果舅字的创意来源于淘米的话,似乎舅字的历史比叔字还长。

    但是,汉字的历史仅有三四千年,都晚于大豆、小米与大米的种植,舅与叔同时发明的可能性更大。

    孩子是延续香火的希望,是一个家族的传承。中国,是一个注重家族文化传承的国家,在古代,男性在家族中处于支配地位,孩子的姓氏也随父姓。而叔叔作为父亲的弟弟,同样也是这支香火的一部分,故孩子自己也认为自己与叔叔是同根同族。

    而舅舅,与自己父系家族并非一个生产生活族群,属于外戚。孩子与舅舅不能朝夕相处,更多的是过年过节才走动,在家族传承上没有叔叔的关系近。

    然而,有句古话叫“远香近臭”。与叔叔家族传承上虽然近,但因长期在一个屋檐下生活,容易引发积怨和家庭矛盾。而舅舅离的远,逢年过节走动还带来礼物,偶尔相见聊天时也感觉总有聊不完的话题,亲切感十足。

    以上,是对中国一般人家伦理关系亲疏的一种常态分析,然而,在至高权力诱惑面前,这些伦理似乎经常失效,特别是对石虎这种未开化的半兽人来说,更是零效。

    他,不仅将叔叔一家杀绝了种,很快也将自己杀绝了种,雄辩的证明了“虎毒不食子”这句话,也是有例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