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士相之争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

    第一章 士相之争 (第1/3页)

    第八部 南北第二次大碰撞

    第一章 士相之争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在北方纵横驰骋之时,中国南方汉人的东晋王朝,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东晋王朝,本质上是,五胡乱华时期逃亡到南方的汉族士族大地主,拥立司马皇室建立的流亡政权,可是,司马氏的中央集权工作一直没搞好。

    士族高门垄断政治,皇权也不敢轻易开罪。同时,东晋各地军阀林立,中央有什么事儿干的不顺地方军阀们的意了,这帮丘八头儿们诸如王敦、桓温等,还时常率军到首都建康找皇帝说道说道。

    建国初期这样还有情可原,长此以往,置皇权于何处?司马家有个皇帝不信邪,立志捍卫君权,抑制士族豪门势力。

    此人就是东晋的第九任皇帝、孝武帝司马曜。到第九任上才敢下决心,司马炎的后代也够窝囊的。

    司马曜出生、当皇帝和死亡都颇具传奇色彩。其一生可以用“生的艰难、活的幸运、死的憋屈”来总结。

    第一节 生的艰难

    司马曜的老爸司马昱,原是东晋的琅邪王、会稽王,之前,他也有五个儿子,奇怪的是都因各种原因先后死去。到了不惑之年时,竟然膝下无子了。

    古时人到四十,基本上就算是晚年了。司马昱急的团团转,女人有的是,就是不知哪个能生珠。总不能百十号人挨个试吧?等一圈试下来核酸蛋白酶耗尽自己先挂了。没办法,找个算卦的来算一下吧,好来个精准中靶。

    经过一系列的政府采购程序,一个叫扈廉的术士中标,被司马昱选中。扈廉卜卦后,信心满怀的指出:王宫中有一女,当育二贵男。

    啊?好!怀着对两个儿子的憧憬,司马昱遍寻后宫,一个姓徐的贵人刚好生下一个女儿。司马昱认为扈师傅指的就是此人,于是,就把全部“精”力用在徐贵人身上。

    孕后半年本是易孕期,但是折腾了一年,徐贵人的肚子一直处于产后罢产状态。

    难道扈廉是个大忽悠?司马昱又请来一个叫许迈的道士占卜,期冀其能指出比扈廉更有效的明路,来对付不孕不育。

    许道士人很厚道,绝不内卷砸同行饭碗,脉也号过了,生辰八字也测过了,小罗盘滴溜溜转,风水也看过了,给出的结论是:您照扈廉说的,继续努力吧,虽然说是广种薄收,但收一个您也是得着了。

    司马昱听完嘴张成蛤蟆、眼珠子瞪成黑猫警长,然而,有什么办法呢?继续埋头广播种吧。几年下来,司马昱脸累成了黄裱纸,王宫里的妃子们还是没有一个能大肚子的。

    世界上唯一不用努力就能上涨的,只有年龄。眼看快到知天命的年龄了,司马昱彻底慌神了,再不生他也没几年活头儿了。

    他把王宫中所有的妃子集中到一起,找来一个名气最大的术士,当面挨个甄别。

    该术士认真相面,但见一个摇一下头,统统按了红灯。

    司马昱真草鸡了,一咬牙,把王宫内包括洗衣做饭的丫鬟什么的所有女人全部找来,让术士再看。

    术士又挨个挨个端详,最后走到一个女人面前,沉吟片刻,说:就是她了。

    司马昱眼珠子都快掉出来了。这个女人,是宫里织布的一个丫鬟,人长的奇丑无比不说,米其林别腰间,面色如黑炭,身材、皮肤也极差,黝黑粗壮,也不知哪里人,没有名字,宫里都叫她“昆仑”。

    古代称东南亚一代皮肤黝黑的人为昆仑,此女绰号昆仑,但到底是不是从东南亚来的,已无从考证。

    昆仑就昆仑吧,权当黑玫瑰了。为了儿子,司马昱一咬牙一跺脚,硬着头皮就与昆仑女每刻辣舞了。

    结果,昆仑女果真为司马昱连生二子一女,长子就是司马曜,次子司马道子。

    生子立功后,昆仑女终于有了个美丽的名字—李陵容,然而,因为其长的实在太抱歉,司马昱就没给她什么名号。直到她儿子当上皇帝,儿子才给了她皇太妃的名号。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母子间的亲情,超越一切,感天动地。

    其实仔细想想,司马昱生孩子这事儿,倒不是术士们算的有多准,而是有规律可循的。

    首先,司马昱当时已年近50。按照“七七八八”规律,基本属于生殖能力的末期。

    什么是“七七八八”规律?七七八八,在中国广东方言和新加坡中文里,是指“差不多要完”的意思。例如:这个活儿已经干的七七八八了,快要干完了。“七七八八规律”,正是指男女生育能力分别在“七七”49岁和“八八”64岁左右终结的意思。具体来源于中国古代医学瑰宝《黄帝内经》,其在首篇《上古天真论》谈到,女性以七年为一生理周期,男性以八年为一生理周期。

    女性的生理周期具体是:

    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 。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 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男性的生理周期具体是:

    丈夫八岁,肾气实, 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坚强,故真牙生而 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八八,则齿发去肾者主水 ,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脏盛乃能泻。

    “七七八八规律”是古人杜撰?那么我们来看,上了年纪的朋友可以回顾一下,对照自己的生理变化历程予以体会。年轻朋友,可以对照父母或身边上了年纪的亲朋的外在生理变化历程,予以体会。

    “七七八八规律”只适用于古人?现代人寿命较之古人有大幅上升,该规律失效?那么我们来看,当今的生理教科书是不是载明女性一般在14岁(二七)时有月经初潮、开始具备生育能力?49岁(七七)左右时闭经进入更年期?男性是不是一般在16岁(二八)时进入青春期?另外,还有一个有力的例证。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男性在青壮年时期的睾丸体积平均约为19.8毫升,五六十岁以后逐年缩小,直至缩小至16毫升以下,雄性激素分泌断崖式下降;同时,男性在30岁左右时肌肉含量达到顶峰,40岁左右后就开始以每年1%的速度递减,到了六七十岁时,体内肌肉含量仅相当于年青时的四分之三,缺乏肌肉支撑,骨质也逐步疏松,力量越来越弱。与《黄帝内经》中关于“四八”、“五八”、“七八”、“八八”的描述高度吻合。

    珍惜我们的文化吧。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岁月中,古人用自己的智慧和人生经历,为后世的我们留下了诸多宝贵经验,并以俗语或谚语的形式总结出来,朗朗上口,在人们的口语中广为流传,从而指导我们的人生。

    男性“六八”48岁时,面色发黄、鬓发斑白,肾气已经开始衰竭。“七八”56岁时,肝肾气衰退,行动开始迟缓,生育能力断崖式下降。司马昱正处在男性“六八”和“七八”之间,生育能力急剧下降是自然而然的事儿。

    而司马昱王宫里的妃子们,虽然都在“三七”、“四七”左右的年纪,但平时养尊处优惯了,缺乏体育锻炼,身体自然比不了长期从事体力劳动的李陵容。所以,李陵容能连生三个孩子,也属正常。

    如果事与愿违,那一定另有安排。无论对司马昱的命运还是李陵容的命运,皆然。

    第二节 活的幸运、死的憋屈

    东晋权臣桓温,371年废掉皇帝司马奕后,立51岁的司马昱为帝(简文帝)。司马昱当了不到两年皇帝后,于372年9月病死,临终前立司马曜为接班人,并在一天一夜之内连发四道诏书,请镇守在姑孰(今安徽省当涂县)的大司马桓温入京辅政。

    入京辅政?桓温表示对此很鄙视,他希望司马昱有自知之明,主动禅位。司马昱只好写下遗诏:命家国大事都要一一禀告大司马(桓温),司马曜要象刘禅对待诸葛亮一样,敬重桓温。

    有桓温这么个权臣压着,11岁的司马曜自然不是个能主事儿的皇帝。幸运的是,他有一个真诸葛--谢安。谢安利用拖字诀,于一年后,即373年,成功拖死了病重的桓温。

    有名臣谢安辅政,国家初显欣欣向荣之势,并在383年秦晋淝水之战中打败了如日中天的北方霸主、前秦王苻坚,使东晋免于覆国之灾。这都是谢安家族的功劳,但由于皇帝是司马曜,司马曜死后白得一个孝“武”帝的称号。

    司马曜打仗不行,却不是孬种。

    东晋集团公司自建立以来,就不是他们司马家一家的,而是王、庾、桓、谢等豪门大家与司马皇室共同参股的,司马家只是个大股东而已。王敦死了,桓温死了,现在谢安也死了,司马曜决定改变君权被分享的局面。

    他任用同是昆仑女生的亲弟弟司马道子,接替谢安的宰相位置。

    司马道子上台后,刻意排挤陈郡谢氏等士族豪门的势力,试图维护宗室的权力,这样,门阀士族与宗室亲王之间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