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技术干部们的命运

    第二章 技术干部们的命运 (第3/3页)

利干个弑君之类的活儿更容易,于是成了刘义康的拉拢对象。

    2.范晔,没错,就是大名鼎鼎的《后汉书》的作者。

    范晔出生在一个著名的士族家庭。父亲范泰是刘宋的金紫光录大夫散骑常侍,宋少帝时加位特进。散骑常侍跟散骑员外郎名字差不多,职级却是云泥之别,一个是秘书长,一个是秘书。

    虽然生在士族名门,范晔却很少从中受益。因为,他本人是个妾生的庶子。

    晋代以来,嫡庶之别是官僚之家不可逾越的鸿沟,也决定了子女们的社会地位。范晔的母亲把他生在厕所里,出生时前额又被碰伤。父亲范泰不喜欢他,早早地将他过继给从伯范弘之。

    420年,刘裕代晋称宋帝后,23岁的范晔应召到刘裕之子彭城王刘义恭的府下为冠军参军,后来又从事多种官职,多为高官秘书之类的岗位。

    432年冬,刘义康母亲王太妃去世,刘义康把故僚们召集到府内帮助料理丧事,范晔也到场了。在临葬前的一天夜晚,轮到他的弟弟范广渊值班。

    值班期间严禁饮酒,可能是自古以来历朝历代的规矩。范晔兄弟俩却邀了一位朋友躲在屋里喝起酒来。

    喝着喝着喝大了,范晔忘记了自己是个临葬夜值班的,竟推开窗户,听着窗外的挽歌助酒。

    竟敢拿挽歌当卡拉OK,拿值班室当ktv!刘义康异常恼怒,将范晔赶出京城,打发到宣城(今安徽宣城)当太守。

    就是在宣城太守任上,范晔写就了著名的《后汉书》,这一年,范晔才35岁。

    按理说,刘义康与范晔是有仇的,但刘义康为什么会选择范晔呢?

    因为范晔才华横溢,为宋文帝刘义隆所欣赏,自被贬至宣城当太守后,官运却突然亨通起来,直升至统领一部分禁军的左卫将军,和职务相当于尚书令的太子詹事。

    掌握禁军,这可是刘义康篡位所必需的。怎么拉拢范晔?刘义康是早就打好了算盘的。

    他先命令孔熙先刻意接近范晔,约其喝酒打牌,每次都故意输给他。又多次由孔熙先转达自己对范晔的歉意。

    枭雄之所以能成大事,就在于其具备能屈能伸的特质。这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因为,人心深处有一个最大的监狱—面子。

    刘义康俯下了身子,范晔却不为所动,因为,这可是随时要掉脑袋的事儿。但是,才华横溢的孔熙先以两种方法成功的瓦解了他的精神防线。

    一是精神刺激。说刘义隆因范晔的出身瞧不起他,才导致其不能与皇室联姻。二是利用其术士的专业知识对范晔进行星座学指导,说我夜观星象,刘义隆定于今年死于非命,刘义康继位是迟早的事。

    可怜刘义隆一被自己“想象死”(导致名将檀道济被杀),二被弟弟刘义康“等待死”;三被术士孔熙先“观星死”。但他命实在硬,一直没死,那么篡位委员会的人就只有死了。

    某日,刘义隆外出赴宴,担任其贴身侍卫的许曜是篡位团成员之一,范晔决定利用此机会,由许曜干掉刘义隆。

    世界上最容易的事情是想的美,最困难的事情是配的上。篡位这种全家脑袋都挂在裤腰带上的狠活儿,一定要有一颗大心脏才能干成。宴会上,范晔的身体一直在微微发抖。许曜向其不断使眼色,等其下令,其却一直低着头。

    许曜以为范晔没看见,微微拔出佩刀向他示意,范晔的头终究没抬起来。

    接着,另一篡位团成员徐湛之,干出了更具喜感的事---他见刺皇事情未成,抢先向刘义隆做了告发汇报。

    范晔和孔熙先等人随后被一网打尽,全部处斩。刘义康及子女则被废为庶人。

    范晔死时年仅48岁,虽然死的并不光彩,但范家书香气一直很浓。范晔有一侄孙,叫范缜,范缜有一著名的唯物主义著作,就是《神灭论》。

    450年2月,北魏军以10万之众再次南征。刘义隆担心有人奉刘义康之名为乱,遂下令赐这位弟弟一杯毒酒。

    中书舍人严龙负责去送酒,刘义康倒是愿意死,但不同意饮酒死,原因是:信佛教的不能自杀。严龙满足了这位亲王的愿望,上去用被子捂死了时年42岁的刘义康。

    东晋孝武帝司马曜死于张贵人的棉被,晋恭帝司马 德文死于刘裕的棉被,刘裕建立的南朝宋,也有一位亲王、一位大臣(沈庆之)死于被子之捂。看样,被子在南朝的戏份真的很足。

    细思极恐的是,刘裕用毒酒杀晋恭帝不得而改用被子杀之,其儿子有样学样,用毒酒杀弟弟不得而改用被子杀之,造成手足相残的悲剧,冥冥中似乎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因果。

    檀道济、刘义康被杀,二人的很多亲信也遭了殃。有一个人却安然无恙,他就是急流勇退的江湛,一个真正的睿者。

    睿,深明、眼光长远也。后世虽将睿与智并称为睿智,但二者内涵是独立的,智者,不一定是睿者。睿比智,更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