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坚决、果断的行动是高效率的前提

    3.坚决、果断的行动是高效率的前提 (第2/3页)

实力派人物李园除掉。黄歇优柔寡断,迟迟没有接受劝告,后来反被李园派来的刺客暗杀。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这种封建士大夫之间的争权夺利,没有任何可取之处。但是,《史记》通过这个故事却揭示出一个千古以来一直被人高度重视的谋略——当断不断,反受其乱。遇事“当断不断”,犹豫不决,就会耽误时机,进而“反受其乱”。

    历史上,因为当断不断而反受其乱的例子很多。比如,三国时期的袁绍集团,虽然曾经谋士如云、战将如雨,但是由于袁绍的“多谋少决”,官渡一战,却败于曹操之手。

    “多谋少决”,是缺乏主见,缺少判断能力,不能及时正确地决断的表现,这对一个统帅或决策人物来说,是最致命的弱点。

    比如在白马之战中,袁绍听说有一位赤脸长须使大刀的猛将斩了他的大将颜良后大怒,谋士沮授乘机建议他及时除去刘备。

    此时袁绍指着刘备说:“汝弟斩吾大将,汝必通谋,留尔何用!”说着就要推刘备出去斩首。

    刘备从容地说:“天下同貌者不少,岂赤面长须之人,即为关某也?明公何不鉴之?”

    袁绍听后,马上改变了主意,反倒责怪沮授:“误听汝言,险杀好人。”遂仍请玄德上帐坐,议报颜良之仇。

    接着,关羽又杀了大将文丑。

    郭图、审配等人见袁绍说:“今番又是关某杀了文丑,刘备佯推不知。”

    袁绍听后大骂:“大耳贼!焉敢如此!”命令将刘备拿下斩首。

    刘备又辩道:“曹操素忌备,今知备在明公处,恐备助公,故特使云长诛杀二将。公知必怒。此借公之手以杀备也。愿明公思之。”

    袁绍听后,反过来责备郭图、审配等人:“玄德之言是也。汝等几使我受害贤之名。”

    袁绍两次欲杀刘备,而刘备都化险为夷,从中可看出刘备的机敏和袁绍的出尔反尔、多谋少决、谋而不断。

    俗话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