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Chapter14

    14 Chapter14 (第3/3页)

与劳工人群将不断增大。

    这是一个超级庞大的读书群体。此时,廉价书籍所需的革新技术也成熟了。

    书籍市场转向薄利多销是不可逆的趋势。

    布兰度察觉到大众阅读的盛世即将到来。

    图书行业新趋势已经露出了端倪,但还没有完全发力。

    她了解过英国尚未取消知识税,隔壁法国查理十世恢复舆论审核制度,对各类印刷品强加管制。

    即便如此,从「幸运流通图书馆」就能看出,村民们开始愿意且有能力消费部分便宜书籍。

    买的人不在少数,有几本书还断货了。

    “《法国七日游》、《罗马的昨天与今天》,这两本游记暂时缺货。”

    店员说游记类的销量最好。会员们在借阅后意犹未尽,往往会买回家收藏反复阅读。

    布兰度:果然如此。

    旅游类书籍的畅销,在英国有着久远的文化背景加持,也是反映了一个新产业的兴起。

    从16世纪,英国贵族兴起“壮游”,贵族子弟形成前往欧洲大陆游学的风潮。

    以学习为主要目的,掌握欧陆政治文化商业动态,以便回到英国后更好地发展。

    目标地点以意大利与法国为主,原因与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的起源地相关。

    “壮游”花费巨大,非权贵不可负担。18世纪后期,花销上涨到了每人每年数千英镑。

    工业革命之后,工商业中产人群逐步增大。

    1811年,英国出现了“旅游”,代替了原本的“壮游”。

    远行不再是为了学习他国经验,而变成了消遣娱乐。主体游客也从贵族向中产阶级转变,大众旅游业正在酝酿兴起中。

    这个风向直观表现在畅销书排行榜上。

    人们对旅游类书籍的购买欲上升。有的是为出行做准备,有的是暂时去不了而先幻想起来。

    法国与意大利仍旧是热门出国景点,英国本土的热门景点当属海滨度假镇。

    布兰度之所以关注图书行业,因为在斯卡伯勒住了两年。没理由不写点游记,赚取这波送到眼前的红利。

    从海滨小镇返回朗博恩,她详细记录了沿途的各种情况,是为了撰写旅游书籍做调查。

    沿途交通、邮政、住宿设施信息,能给准备从赫特福德郡出行的游客提供线路参考。

    筹备写两本短篇旅游类书籍。

    一本目标受众是有钱人群,另一本针对中产新游客。

    办好了会员卡,她先借了一波旅游相关书籍,分析这个种类的热门书籍的闪光之处。

    布兰度又问店员:“哪一类的书刊借阅的人最少?”

    店员:“这年头,大伙阅读兴致高涨,哪类书籍都有喜欢它们的读者。”

    布兰度:“相对来说呢?”

    店员:“真的没有滞销品。硬要说的话,这里的读者对解谜兴趣偏低。不过,谜题都印在了报纸广告栏。

    大伙喜欢阅览报纸的其他板块,让借阅量高居不下,只是略过解密板块而已。”

    如今的报纸广告栏是个神奇的板块。

    其内容丰富多彩。不只是刊登商品广告,也是布告栏,更能用作通讯栏。

    由于长途寄信的花费高于购买报纸,只需提前约定好,A在法国登载一则讯息,B在意大利买入报纸就能获知相关消息。

    消息传递必然有延迟性。

    别指望邮政运输能快一些,它还不如高销量报纸的转销速度快。

    如果不想被别人知道讯息内容,那就加密刊登信息。

    密码术的使用在欧洲由来已久。

    尤其是十五世纪文艺复兴之际,密码术成为了新兴行业。

    在炼金、外交领域尤为兴盛,意大利每个城邦设有密码部门,每位大使都有密码秘书。③

    历时四百多年,密码术不断发展,总有一部分人对它的兴趣不减。

    因此,19世纪的报纸广告栏上,不时有看似乱码的文字出现。一些是加密通讯,另一些是特意刊登的谜题,以待有缘人破解。

    布兰度:“请给我来几套带有解密信息的报纸。不用最新日期,是近几年的合订本就行。另外,法国与德意志的报刊有吗?”

    “有,本店有购入一些外国刊物。”

    店员回答得快,“请您稍等,我这就为您去取所需书刊。”

    *

    *

    麦里屯之行,在腓力普夫妇的热情投喂食物中结束。

    布兰度带上了一大包书刊回到朗博恩。

    之后的三个星期,朗博恩的生活每天都充实而平静。学习、锻炼,闲来有空就读一读借来的书刊。

    九月七日,入夜。

    沐浴后,她倚靠在床边,等着头发自然干。

    随手取来《普鲁士趣闻周报》的合订本翻了起来,扫见去年四月某期的广告栏内容。

    那是一段看似毫无逻辑的复杂乱码。

    很快,布兰度眼前一亮,坐直了身体。

    半个小时后,一大段解码译文被她写了出来,这则“乱码广告”实际上讲了一道难题。

    风,似有了一瞬的停顿。

    烛火的昏黄光晕落于纸上,为译文披上一层神秘色泽。

    译文如下:

    『提问者:幽灵先生。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