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第二十章 (第3/3页)

和互相聘问 ,赠给诸侯的礼物丰厚,对回赠的不嫌薄,这就是和睦诸侯的方法。



    治理天下和国家的方法准则有九条,但归结起来还是一个‘诚’字。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 ,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



    译文:无论做什么事,事先有准备就能成功,没有准备就会失败。说话也一样,说话前如果有准备,就能不出毛病。做事事前有准备,就不会陷入困境。走路前如有定向,就不会走错路。实行中庸之道 。先有充分准备.就不会出现穷尽的时候。



    “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获乎上有道,不信乎朋友,不获乎上矣。信乎朋友有道,不顺乎亲,不信乎朋友矣。顺乎亲有道,反诸身不诚,不顺乎亲矣。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乎身矣。



    译文:“在下位的人得不到上司的信任,百姓就不能治理好。要得到上司的信任是有办法的,得不到朋友的信任,就得不到上司的信任了;要得到朋友的信任是有办法的,不顺从父母,就得不到朋友的信任了;要顺从父母是有办法的,反省自己诚实不诚实,不诚实就不能顺从父母了 ;要自身诚实是有办法的·不明白什么是善就不能使自身诚实了 。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 ,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译文:“诚是天理的根本:努力去做到诚,是做人的准则 。天理的诚,是不用努力就能达到。不用思考就能得到、自然而然就符合天理。圣人正是这样。努力去做。力争做到诚。就是选择了善而坚持到底的人啊。



    那就要广泛地学习,要详细地探讨,要用心地思考,要到弄清道理为止。然后就忠实地去贯彻它。



    “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译文:“要么不学,学了但还没有掌握它,就不能停止;要么不探讨,探讨了但还没有弄出所以然来,就不能停止‘要么不去思考,已经经过思考但没弄明白,就不能停止;要么不去辨别,辨别不清,就不能停止;要么不实行,已经实行了但不忠实坚定,就不能停止。别人一次能做到 ,自己做一百次;别人十次能做到,自己做一千次。



    如果真能按这样的办法去做·虽然愚昧也一定变得聪明,虽然柔弱也一定会变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