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九

    卷十九 (第2/3页)

叫高都水。西汉末年,王氏五侯大规模开池建宅,把泬水引入长安城。所以老百姓歌唱道:五侯开始兴起,曲阳最为盛富,毁堤毁去高都,水流连结五杜,筑成土山、渐台,象征西方白虎。说的就是这条水。



    【原文】



    渭水又东迳长安城北,汉惠帝元年筑,六年成,即咸阳也。秦离宫①无城,故城之,王莽更名常安②。十二门:东出北头第一门,本名宣平门,王莽更名春王门正月亭,一曰东都门,其郭门亦曰东都门,即逄萌挂冠③处也。第二门,本名清明门,一曰凯门,王莽更名宣德门布恩亭,内有藉田④仓,亦曰藉田门。第三门,本名霸城门,王莽更名仁寿门无疆亭,民见门色青,又名青城门,或曰青绮门,亦曰青门。门外旧出好瓜,昔广陵人邵平为秦东陵侯⑤,秦破,为布衣,种瓜此门,瓜美,故世谓之东陵瓜。是以阮籍⑥《咏怀》云:昔闻东陵瓜,近在青门外,连畛拒阡陌⑦,子母相钩带⑧。指谓此门也。南出东头第一门,本名覆盎门,王莽更名永清门长茂亭。其南有下杜城⑨,应劭⑩曰:故杜陵之下聚落也,故曰下杜门,又曰端门,北对长乐宫。第二门,本名安门,亦曰鼎路门,王莽更名光礼门显乐亭,北对武库。第三门,本名平门,又曰便门,王莽更名信平门诚正亭,一曰西安门,北对未央宫。西出南头第一门,本名章门,王莽更名万秋门亿年亭,亦曰光华门也。第二门,本名直门,王莽更名直道门端路亭,故龙楼门也。张晏曰:门楼有铜龙。《三辅黄图》曰:长安西出第二门。即此门也。第三门,本名西城门,亦曰雍门,王莽更名章义门著义亭,其水北入有函里,民名曰函里门,亦曰突门。北出西头第一门,本名横门,王莽更名霸都门左幽亭。如淳曰:横音光,故曰光门。其外郭有都门、有棘门。徐广曰:棘门在渭北。孟康曰:在长安北,秦时宫门也。如淳曰:《三辅黄图》曰棘门在横门外。按《汉书》,徐厉军于此,备匈奴。又有通门、亥门也。第二门,本名厨门,又曰朝门,王莽更名建子门广世亭,一曰高门。苏林曰:高门,长安城北门也。其内有长安厨官在东,故名曰厨门也。如淳曰:今名广门也。第三门,本名杜门,亦曰利城门,王莽更名进和门临水亭,其外有客舍,故民曰客舍门,又曰洛门也。凡此诸门,皆通逵九达,三途洞开。隐以金椎,周以林木,左出右入,为往来之径,行者升降,有上下之别。



    【注释】



    ①离宫:正宫之外供帝王出巡时居住的宫室。



    ②王莽:西汉王禁之孙,字巨君,弑平帝,篡皇位,国号新。常安:即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



    ③逄(pánɡ)萌挂冠:《后汉书》记载:时王莽杀其子宇,萌谓友人曰:“三纲绝矣。不去,祸将及人。”即解冠挂东都城门。逄萌:字子康,北海都昌(今山东省昌邑市)人。



    ④藉(jí)田:古代天子、诸侯借用民力耕种的田地。



    ⑤广陵:在今江苏省扬州市。邵平:秦东陵侯,秦破,为布衣,贫,种瓜于长安城东。



    ⑥阮籍:三国魏文学家,字嗣宗,陈留尉氏(今河南省尉氏县)人,世称“阮步兵”。



    ⑦畛(zhěn):田间的边界。拒:通“距”,到。阡陌(qiān mò):田地间纵横交错的小路。



    ⑧子母:指大小不等的瓜。一说,子指瓜,母指瓜藤。相钩带:形容瓜一个连接一个,结得很多。



    ⑨下杜城:故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南。



    ⑩应劭:字仲远,东汉学者,汝南南顿(今河南省项城市)人。



    杜陵:古县名,西汉置,治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聚落:都邑,村落。



    武库:储藏兵器的仓库。



    张晏:三国魏中山(今河北省正定县)人,字子传,有《汉书音释》四十卷。



    《三辅黄图》:撰者不详,主要记录汉代三辅宫观、陵庙、明堂、辟雍、郊畴等事。



    如淳(chún):三国魏冯翊(今陕西省大荔市)人,注《汉书》。



    徐广:东晋学者,字野民,东莞姑幕(今江苏省常州市东南)人。



    孟康:三国魏广宗(今河北省威县)人,字公休,曾注《汉书》。



    徐厉:西汉文帝时人,具体不详。



    苏林:三国魏陈留外黄(今河南省民权县)人,字孝友。



    通逵:犹通途。逵:道路。九达:四通八达。



    【译文】



    渭水又东流经长安城北,长安城于汉惠帝元年(前194)开始修筑,六年(前189)建成,这就是咸阳城。秦时的离宫并未建城,所以给它造城,王莽改名为常安。长安城有十二座城门:从东边出城,北端第一门原名宣平门,王莽改名春王门正月亭,又名东都门,外城城门也叫东都门,就是逄萌挂冠弃官而去的地方。第二门原名清明门,又叫凯门,王莽改名宣德门布恩亭,内有藉田仓,又称藉田门。第三门原名霸城门,王莽改名为仁寿门无疆亭,人们看到城门是青色的,又叫青城门,或叫青绮门,又叫青门。旧时门外出产好瓜,从前广陵人邵平是秦时的东陵侯,秦亡后做了平民百姓,在这座城门外种瓜,瓜很甜美,所以人们称为东陵瓜。因此阮籍《咏怀诗》说:昔闻东陵瓜,近在青门外,连畛拒阡陌,子母相钩带。诗里说的就是此门。从南边出城,东端第一门原名覆盎门,王莽改名为永清门长茂亭。此门南边有下杜城,应劭说:下杜城就是旧时杜陵的下聚落,所以叫下杜门,又叫端门,北与长乐宫相望。第二门原名安门,又称鼎路门,王莽改名为光礼门显乐亭,北对武库。第三门原名平门,又叫便门,王莽改名为信平门诚正亭,又叫西安门,北与未央宫相望。从西边出城,南端第一门原名章门,王莽改名为万秋门亿年亭,又叫光华门。第二门原名直门,王莽改名直道门端路亭,就是旧时的龙楼门。张宴说:门楼上有铜龙。《三辅黄图》说:这是长安西出第二门。说的就是此门。第三门原名西城门,又叫雍门,王莽改名为章义门著义亭,水从城北流入,有函里,人们称为函里门,又叫突门。从北边出城,西端第一门原名横门,王莽改名为霸都门左幽亭。如淳说:横,音光,所以叫光门。外城有都门、棘门。徐广说:棘门在渭北。孟康说:在长安北,是秦时的宫门。如淳说:《三辅黄图》说:棘门在横门外。按《汉书》,徐厉曾驻军于此,以防匈奴。又有通门、亥门。第二门原名厨门,又叫朝门,王莽改名为建子门广世亭,又叫高门。苏林说:高门是长安城北门。门内有长安厨官在东,所以叫厨门。如淳说:现在叫广门。第三门原名杜门,又叫利城门,王莽改名为进和门临水亭。城门外有客舍,所以人们称为客舍门,又叫洛门。所有这些城门都有通衢大道相通,每座大开的城门各有三条大路穿过。修建大路时以大铁椎夯土,两边种植林木,左边出门,右边进门,往来有一定的路径,行人出入,有上行道和下行道的分别。



    【原文】



    又东迳未央宫北。高祖在关东,令萧何①成未央宫,何斩龙首山②而营之。山长六十余里,头临渭水,尾达樊川③;头高二十丈,尾渐下,高五六丈;土色赤而坚,云昔有黑龙从南山④出饮渭水,其行道因山成迹。山即⑤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