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回 诛文静世民暗伤情 守京师太子初构陷

    第五回 诛文静世民暗伤情 守京师太子初构陷 (第3/3页)

间就被抛弃。听说宇文歆首先出此下策,我定要将他斩首!”



    李纲说:“齐王年少,骄逸放纵。窦诞不仅未曾规劝,而且不替他遮掩,致使百姓怨愤。今日太原之败,实是窦诞之罪。宇文歆多次劝谏齐王,齐王不思悔改,宇文歆马上就将情况上奏朝廷。这是忠臣之举啊,怎能杀他呢!”



    李渊不再做声。



    第二天,李渊召见李纲,把他让上御座说:“我有了阁下,避免了滥用刑罚。元吉自己作恶,不是窦诞、宇文歆二人所能制止的!”于是,将窦诞、宇文歆一并赦免。



    卫尉少卿刘政会曾在太原公干,也被刘武周俘虏。他向朝廷密奏刘武周军中情形。



    刘武周占据太原后,派宋金刚攻下晋州,俘虏了唐右骁卫大将军刘弘基。刘弘基伺机逃回长安,宋金刚随即兵发绛州,又攻下龙门。河东之地,一大半已落入刘武周之手。



    面对发家之地的危境,李渊本已一筹莫展。偏是自己宠爱的太子建成和四子元吉又不争气,屡给自己添乱,更令他心绪烦乱。



    建成自立为太子后,李渊就处处树立他的权威,又派了最贤能的大臣去辅佐他。这年夏天,安兴贵擒获李轨,平定河西后,李渊为了增益他的声望,派他前往原州去迎接安兴贵。既显示朝廷对安兴贵的尊崇,又可使太子借机结交人心,本是一举两得的事,可建成极不自重。



    当时正值酷暑,可建成居然忘了迎接降臣的大事,竟与部下田猎无度,令士兵不堪其劳,逃亡过半。本是个皆大欢喜的好事,却让他办砸了。



    回到长安,李渊虽未严责,却窝了一肚子火,更担心他不务正业,难当太子重任。思之再三,打算让他通过处理一些朝廷的日常事务而得到锻炼。因此,除了经常训诫他外,还让他参与朝政处理。只要不是有关军国大事,朝中的日常事务都交由他决断。可时间一长,他又懈怠起来。



    李渊无奈,诏民部尚书郑善果兼东宫之官辅导他。李渊觉得分量还不够,又下诏书,命德高望重的隋室名臣李纲以礼部尚书兼太子詹事,去帮助他提高德行学问。



    刚开始时,太子建成还比较礼敬李纲,也听他劝谏。可时间一长,太子渐渐亲近小人,听自己手下的谗言,妒忌秦王李世民功高,对秦王颇为猜疑。李纲多次劝太子胸怀天下,兄弟友爱,可建成不听,李纲便上书辞官退休。



    李渊见李纲不愿辅佐太子,便顾不得皇上威严,对李纲破口大骂道:“你连盗贼何潘仁的长史都愿意做,难道耻于做我的礼部尚书吗?况且刚让你辅佐建成,你却要辞职退休,你到底是什么居心?”



    李纲叩头辩解道:“潘仁当时是做盗贼,每每想随便杀人时,我一劝谏他就接受。所以,做他的长史,我是称职的,可以无愧我心。陛下是创业明主,老臣无用,劝谏太子的话语如同俗语所说的‘往石头上泼水──不入’,对太子不起任何作用。老臣怎敢长时间玷污尚书省,有辱东宫呢!”



    李渊明知是太子的过失,一听李纲这样说,便转而安慰李纲说:“我也知道你是忠忱耿直之士,正因为如此,才极力挽留你好好辅佐我儿啊!”



    九月二十三日,李渊又加李纲为太子少保,礼部尚书、太子詹事一并兼着。李纲无奈,只好又不断上书,劝谏太子远离小人,批评他饮酒无度、听信谗言、离间骨肉。太子一看,列了自己这么多过错,心中很不高兴,但又不敢发作,生怕李纲禀告父亲,便左耳进,右耳出,任由李纲唠叨,自己依然我行我素。李纲见太子毫无悔改诚意,纯粹是在应付他,心中十分伤感,整日郁郁寡欢。不久,便向李渊坚决辞职。李渊无法再挽留,只好下诏,免了他的礼部尚书之职,仍为太子少保。



    李世民的日子也不好过。



    他虽然官职如旧,但李渊并不完全信任他,担心他力量的膨胀,会影响到太子建成的地位。加之他经常出征在外,与朝臣来往也不够密切;而太子又参与处理朝政日常事务,与朝臣相处自然要融洽得多。



    李渊本来就听信建成的话,内心又时时偏袒齐王元吉。世民议政时,经常反驳李渊的意见,而建成、元吉则沆瀣一气,总是顺着李渊说话,时常告诉李渊一些不利于世民的话。朝臣也随声附和,所以李渊对次子世民总是存有戒心。或者说是一种矛盾心态,一方面离不开李世民为他扫平天下,另一方面又担心世民因此坐大,难以驾驭。因而,李世民就随父亲的这种矛盾心态而一会儿得宠,一会儿失宠,苦不堪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