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回 囚室得讯闹狱罢饭 死囚上变宗室心惊

    第十六回 囚室得讯闹狱罢饭 死囚上变宗室心惊 (第2/3页)

听人家说他很少抱过我。我爹不愿见我,我他妈的也不爱见他,我们形同陌路。他有时赌输了就拿我撒气。打我时没鼻子没脸的,手下得很重,好像我不是他亲生儿子。我开始能跑了,他就指使我给他打酒,找别人要赌债,有时还指使我到小摊贩那里偷东西。我呢,在长安的繁华闹市和下流地方混,早早地什么事都懂得了,都看透了。



    “长大以后,我是什么都学会了,什么都干。偷、抢、坑、骗、奸,咱是样样精通。赌博更是行家里手,渐渐地在市面上混了几个兄弟,共同帮衬,一般人见了我们就避。后来,我在我们那里被举为老大,手下的谁不服,我不是把他整得一败涂地,就是白刀子进红刀子出,所以伙伴们都惧我三分。后来我妈得病死了,我爹这老家伙得了瘫痪。我跟他本来就不亲,凭什么让我养着他?干脆来个一不做二不休,把门倒锁,活活把老家伙给饿死了。他这一死,我可一心无挂碍了。入伙的弟兄又添了几个,我就干脆指使他们出去寻事儿,回来跟我交帐,坐地分赃。我成了总管,吃现成的,整天酒足饭饱,眠花睡柳,好不快活。



    “可是官面上的捕快开始盯上我了,要拿我们,端我们的老窝。有几回布下圈套让我钻,我险些落网。我一看在长安城是混不下去了,只好南下弄个事。在你们和州地界,前一段挺顺手。有一回在一个客栈里,想弄一个阔佬,他不愿乖乖地就范,还大声喊叫,让我一刀子结果了性命。没想到客栈老板叫来捕快,包围了客栈。我终因寡不敌众,被绑去见官。当时是人赃俱在,赖也没有用。又何必受那些刑具折腾!于是供认画押,打入这死囚牢,就等秋天啦。”



    来俊臣说起自己的“行状”,眉飞色舞,好不得意。但说到后几句,不由得脸上带上几分黯然。



    “好,是条咱们道上的汉子!不过我听你说话,挺在行在理,你别是知书认字吧?”那囚犯问。



    “字倒是认识几个,是我小时候跟一个教书先生偷偷学的。人总不能当个睁眼瞎,连个帐也不会算吧。不瞒你说,我还给一个兄弟写过辩护状子呢。”来俊臣又开始自夸起来。



    “你还能写状子?”这囚犯上下打量着来俊臣,“这可是我没想到的。”



    那囚犯停了一会儿,突然眼睛一亮,说:



    “噢,伙计,咱们有活路了!”



    “什么?活路?你这别是驴打肚子──给自己宽心吧。”来俊臣不以为然。



    “好兄弟,现在不是说这事的时候,到夜深人静的时候,”这囚犯做了一个环视周围的眼神,“我再仔细告诉你。”



    要是别人遇到这事,恐怕会当成耳旁风,或者是认为对方说胡话。可是来俊臣凭着长期在黑道上锻炼出来的警觉,他听出这囚犯话中的弦外之音,就格外留了心。



    整个白天,他都在捉摸这“活路”是什么。他把各种“跑出去”的可能都想到了,可是又都一个个否定了。



    不过,对于一个三十六岁的活生生的汉子,对于生的渴望,正犹如一个沉入水底即将溺死的人,就是抓住一根水草,也会当成拉他浮上水面的绳索。



    深夜的死囚牢里,一片鼾声和梦呓声。



    来俊臣慢慢地爬到那囚犯的跟前。在黑暗中,他看到那囚犯的两只眼睛正像两点磷火闪闪发光。



    “好,我就知道你会来找我,”那囚犯赏识地说。



    “老哥,现在是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只要你给兄弟指上一条明路,我出去,拼死也要把你救出来。”来俊臣急切而又充满哥们意气地说。



    “你进来有多久了?”那囚犯问。



    “三个多月了。”来俊臣回答。



    “怨不得你不知道外面的事。”那囚犯似乎恍然大悟。



    “外面,什么事?”来俊臣问。



    “前半个月,武则天皇后发了一个诏书,让全国的人家喻户晓,甚至在监狱里的囚犯也得个个知道。这里难道没有给你们念吗?”那囚犯问。



    “没有,没有。这里是山高皇帝远。况且,自古以来,还没有听说把诏书念给囚犯听的。”来俊臣狐疑了起来。



    “这就对了,他们(指狱吏)是封锁消息,怕狱里乱呀!”那囚犯说。



    “你快说,什么诏书?难道还要对我们大赦吗?”来俊臣说。



    “大赦倒没有。可这诏书上明言要传达到每一个人,连罪犯都不能例外。”那囚犯说。



    “周知什么?”来俊臣已急不可待。



    “则天武太后圣明。就在今年三月,她在宫中设了一个铜制的告密箱。说是为了深挖暗藏的谋反势力,鼓励任何人向朝廷告密。不管是谁,市民百姓,种地的农民,三教九流,这么说吧,连罪犯也可以向朝廷检举任何人的谋反企图。特别强调对皇家宗室和大臣官员的检举。



    “谁要想检举,只需向那铜箱里投入检举信,就有值班的官员负责接收并立即请皇后御览。要是谁敢阻拦,就要和叛逆者共同治罪。



    “还明令告诉地方官员,谁要是想到京城投书告密,这告密叫什么‘上变’,地方官员不但不许阻拦,还得供给车马衣食,像对待五品官出差那样待遇,送这人进京。”



    “老哥,你先停一下慢说。我问你,告对了不说了,要是告错了是不是罪加一等呢?”来俊臣已经开始研究了。



    “不,武太后明令:言者无罪。告对了,有赏;告得不对,不罚。瞧瞧太后的手腕、太后的气度,真比那大丈夫还强十倍呢。要是告密的人非亲见武太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