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回 牛李党争油水难融 宰相心寒退隐不允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

    第十三回 牛李党争油水难融 宰相心寒退隐不允 (第1/3页)

    文宗志在削除藩镇势力,虽取得了平定横海的一些微绩,但又留下一些隐患。平定李同捷的将领们又割据称雄,互相吞并,战火不息。朝廷只能是按下葫芦浮起瓢,一直未能从根本上清除隐患。文宗本性优柔,也只好得过且过,听之任之。



    有一天文宗临殿,本来想处置大臣们强烈弹劾的几个乱臣贼子。王守澄闻知后出面拦阻说情,劝文宗仁慈为怀,以恩德感化这些臣子。文宗只好违心听从,赦罪封官。结果,与李同捷勾结叛乱的成德节度使王庭凑恢复了被削去的官爵封赠,在魏州兵变夺权自任留后的何进滔反被授予魏博节度使,犯有渎职之罪的李听还入朝当了太子太师。



    裴度因文宗优柔寡断,遇事不决,且自己年岁已大,体弱多病,曾数次上过辞职退隐表章。



    今天他见文宗还是这样懦弱,姑息迁就藩镇之过,寒了朝臣之心,心想还是早些辞官归去,享几天清福吧。便躬身对文宗说:“万岁,臣年迈体弱,实难再胜任丞相一职,请万岁准为臣告老还乡,安度余年吧。”



    文宗听言又惊又怜,忙起身拉住裴度说:“老爱卿,老丞相!非是朕不准你告老还乡,实是朝中离不得你呀!”



    裴度摇摇头说:“为臣已成老朽,耳聋眼花,遇事不敏,处事迟钝。朝中现有年富力强贤良甚多,万岁可另择治国良才。”



    文宗深情地望着裴度说:“那就请老丞相为朕推荐一位年轻有为的良相,若确实有治国之才,朕方允卿告老。”



    裴度略作思忖奏道:“万岁,臣举浙西观察使李德裕,他秉性刚直,胸富韬略,确有张良、陈平之才。万岁若擢他为相,胜过老臣千倍。”



    文宗对李德裕的才能也早有耳闻,遂点头道:“好,朕即召他进京,先任兵部侍郎,然后再委以相位。”



    裴度不好再说什么,便与众臣谢恩退朝。



    退朝后不久,吏部侍郎李宗闵便得知李德裕即将入朝为相的消息,不由心中又惊又急。这李德裕与他素来政见不同,明争暗斗一直未止,在朝中早已形成油水难融的两大派系,被人称作“朋党之争”,有的干脆说成“二李之争”。



    朋党之争是唐代又一痼疾,从穆宗朝起到宣宗朝末,一直延续了四十年之久。文宗朝正是朋党争斗的炽热化之时,文宗曾感慨地说:“去河北贼易,去朝廷朋党难矣!”



    其实,朋党之争就是以牛僧孺、李宗闵为首的官僚集团和以李德裕为首的官僚集团之间的明争暗斗,相互倾轧,也称“牛李党争”。牛党大都是科举出身,李党大都是世家旧族。“牛李党争”实际上是庶族官僚和世家旧族之间的争斗。科举出身的牛党看不起靠祖先荫功做官的世家旧族;相反,世家旧族出身的李党也看不起出身士庶的官僚。李德裕曾说:“朝廷大官要用公卿子弟,因他们在仕宦环境中长大,从小就熟悉礼典规矩,不需教习。寒士贫生即使才学出众,登第以后,一样一件都得从头学起,所以不会娴熟精通。”



    唐宪宗元和三年(808)的“贤良方正能言直谏科”考试,种下了“牛李党争”的祸根。出身贫寒的考生李宗闵、牛僧孺在考试的策文中对朝廷平藩战争表示了不同看法,被主考官擢为上第。谁知,却被首席考官、主张平藩战争的宰相李吉甫借故贬黜,连主考官也受累被贬。这李吉甫正是后来李党首领李德裕的父亲,祸根由此种下。



    穆宗长庆元年,李宗闵、牛僧孺、李德裕都已入朝做官。李宗闵官居中书舍人,相当于宰相之职。李德裕为翰林学士。就在这年三月的例行“常科”考试中,主考官录取的大都是朝官的亲属和公卿子弟,其中有李宗闵的女婿,主考官的弟弟等;而西川节度使段文昌等朝臣推荐的举子却榜上无名。



    段文昌大怒,跑到皇帝面前告了一状,说主考官徇私舞弊,通了关节走了后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