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原文-译文-赏析

    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原文-译文-赏析 (第2/2页)

的鼓吹曲一样,十分震动人的耳鼓。和那丝竹一般细碎而悲哀的诗人正相反对。(徐嘉瑞《[岑参]》)于是军队的声威超于自然之上,以致冰冻的雪海亦为之汹涌,巍巍-阴-山亦为之振撼,这出神入化之笔表现出一种所向披靡的气概。

    三军大呼-阴-山动,似乎胡兵亦将败如山倒。

    而下面四句作者拗折一笔,战斗并非势如破竹,而斗争异常艰苦。虏塞兵气连云屯,极言对方军队集结之多。诗人借对方兵力强大衬托己方兵力的更为强大。

    战场白骨缠草根,借战场气氛之惨淡暗示战斗必有重大伤亡。以下两句又渲染气候之奇寒。剑河、沙口这些地名有泛指意味,地名本身亦似带杀气;写风曰急,写雪片曰阔,都突出了边地气候之特征;而石冻马蹄脱一语尤奇:石头本硬,石冻则更硬,竟能使马蹄脱落,战争之艰苦就可想而知了。作者写奇寒与牺牲,似是渲染战争之恐怖,但这并不是他的最终目的。他如此淋漓兴会地写战场的严寒与危苦,是在直面正视和欣赏一种悲壮画面,以歌颂将士之奋不顾身。他越是写危险与痛苦,就越发得意,好像吃辣子的人,越辣的眼泪出,更越发快活。(徐嘉瑞《[岑参]》)。

    末四句照应题目,预祝奏凯,以颂扬作结。封常清于天宝十三年以节度使摄御史大夫,御史大夫在汉时位次宰相,因此诗中美称为亚相。誓将报主静边尘,虽只是誓,但通过前面两层对战争的正面叙写与侧面烘托,已经有力地预示出此战必胜的结局。

    今见功名胜古人,朴质无华而掷地有声,遥应篇首而足以振起全篇。上一层写战斗艰苦而此处写战胜之荣耀,一抑一扬,跌宕生姿。前此皆两句转韵,节奏较促,此四句却一韵流转而下,恰有奏捷的轻松愉快之感。

    全诗四层一张一弛,抑扬顿挫,结构紧凑,有正面描写,有侧面烘托,又运用象征、想象和夸张等手法,特别是渲染大军声威,造成极宏伟壮阔的画面,使全诗充满浪漫主义激*情和边塞生活的气息,成功地表现了三军将士建功报国的英勇气概。

    如果觉得《岑参》好看,请把本站网址推荐给您的朋友吧!88106 http://www.8810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