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八 ◎地部三

    卷三十八 ◎地部三 (第3/3页)

多怪兽奇鱼。



    又曰:天子北昇於舂山之上,望四野。(郭璞注曰:舂音锺也。)曰:是惟天下之高山。



    《山海经》曰:黄帝取密山之玉荣,投之锺山之阴。(以为玉种。)



    又曰:锺山其子曰鼓,(此亦神名,名之为锺山之子耳,其类皆见《归藏》《启筮》也。)其状人面而龙身,帝乃戮之锺山之东也。



    又曰:锺山之神名曰烛阴,(烛,龙也。是烛九阴也。)视为昼,瞑为夜,吹为冬,呼为夏。



    《鲁女生列传》曰:锺山之枣,其大如瓶。



    《十洲记》曰:北海外有锺山,自生千芝及神草。此洲受太玄生符录,仙家数十万,耕田种芝草,课计顷亩种稻。



    《玄中记》曰:北方有锺山焉,山有石,首如人首,左目为日,右目为月,开左目为昼,开右目为夜,开口为春夏,闭口为秋冬。



    《淮南子》曰:锺山之玉,灼之以炉炭,三日三夜,其色不变。



    《论衡》曰:锺山之上,以玉抵鹊,彭蠡之滨,以鱼食犬。



    ○玉山



    《穆天子传》曰:天子西征来还,乃循黑水至於群玉之山。天子於是取玉板玉器服物,载玉万侯。(双璧为珏,半璧为侯。见《左传》。)



    《山海经》曰:玉山是西王母所居。(此山多玉石,因以为名。)



    《帝王世纪》曰:昆仑之北,玉山之神,人身、虎首、豹尾、蓬头。



    《外国图》曰:西王母国前弱水中,有玉山白兔。



    阚骃《十洲记》曰:赤水西有白玉山,山有西王母堂室。



    ○蓬莱山



    《汉书·王莽传》曰:有奇士,大十围,自言巨无霸,出於蓬莱山,轺车不能载,三马不能胜。



    又:《武帝纪》曰:太初元年十二月祀后土,东临渤海,望祀蓬莱。



    《十洲记》曰:蓬莱山外别有海,谓之溟海,无风而洪波百丈,有九气丈人,九天真君宫。



    《玄中记》曰:东海之大者,有巨鳌焉,以背负蓬莱山。



    《列子》曰:渤海之东有大海,其中有山,一曰岱舆,二曰员峤,三曰方壶,四曰瀛洲,五曰蓬莱。其上台观皆金玉,禽兽皆纯缟,珠玕之树皆聚生,实皆有滋味,食之不老不死,人皆仙圣,一日一夕,飞翔来往。



    《山海经》曰:蓬莱山,海中之神山,非有道者不至。



    《列仙传》曰:安期生,琅琊阜乡人,时人皆言千岁,秦始皇与语,赐金璧数千万,出阜乡亭,皆置去,留以赤玉舄一量为报。曰:"后千岁,求我蓬莱山下。"



    又曰:负局先生,语似燕岱间人,吴市中摩镜,一钱因摩之,辄问主人得无有疾苦,辄出紫赤药与之,莫不时愈,后上吴山,悬药下与万姓。欲去时,语下人曰:"吾欲还蓬莱山。"



    《神仙传》曰:麻姑谓王方平曰:自接侍已来,三见海水变桑田,蓬莱之清浅也。



    ○方丈山



    《汉书》曰:太液池有方丈、瀛洲,像海中神山焉。



    《列仙传》曰:服闾者,不知何许人。常止莒,往来海边诸祠中。有三仙人於祠中博,赌瓜,使服闾担黄瓜十枚,令瞑目,乃止方丈山,在蓬莱山南,时往莒取珍宝卖之。



    ○瀛洲山



    《史记封禅书》曰:齐宣王、燕昭王使人求蓬莱、方丈、瀛洲,此三神山,传在海中,去人不远,望之如云中,及至则三山反在水下,欲至则风引船而去,莫能至者。仙人不死药皆在焉,黄金白玉为宫阙。



    ○终南山



    《书》曰:终南惇物,至于鸟鼠。(谓终南、惇物二山,西出至于鸟鼠山。)



    《诗》曰:终南何有?有条有枚。



    《汉书》曰:太一山又为终南山。《五经要义》:太一山在扶风武功县,则终南、太一不得为一山明矣。盖终南,南山之总名;太一,山之别号。



    《唐书》曰:卢藏用初隐终南山,后出仕。道士司马子微归天台山,群公祖道,藏用指终南山曰:"此中甚有佳处,何必天台?"子微笑曰:"以吾观之,此乃仕宦之捷径尔。"藏用有惭色。



    又曰:文宗开成二年诏曰:"每闻京师旧说,以为终南山兴云,祈必有雨。若晴霁,虽密云至地,竟不霑濡,况兹山北面阙庭,自当以时修其望祀,宠数宜及。今闻都无祠宇,终南山未备礼秩,命有司即时建立。



    《关中记》曰:终南山一名中南,言在天中,居都之南也。



    又曰:终南、太一,左右三十里内名福地。



    皇甫谧《高士传》曰:四皓共入商洛,隐地肺山,以待天下定。汉高祖征之不至,乃深自匿终南山。



    《辛氏三秦记》曰:太一在骊山西,去长安二百里,山之秀者也。中有石室,常有一道士,不食五穀,自言太乙之精,斋洁乃得见之,其状似仙人。山一名地肺,可避洪水。俗云上有神人乘船行,追之不可及。



    《方舆记》曰:东方朔谓天之大阻其终南,多金银铁玉石樟檀异类之物,此百工取给,万姓所仰足也。



    《风土记》曰:王莽以皇后有子,通子午道,从杜陵直抵终南。



    《太平御览》 宋·李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