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百二十二 ◎职官部二十

    卷二百二十二 ◎职官部二十 (第2/3页)

曰:薛元超,道衡孙也,为中书舍人。中书省有一盘石,初,道衡为内史侍郎,尝踞而草制。元超每见此石,未尝不泣然流涕。



    又曰:贾曾授中书舍人,曾以父名"忠"固辞,乃拜谏议大夫知制诰。至开元初,复拜中书舍人,又固辞。议者以为中书是曹司名,又与曾父音同字别。於礼无嫌,乃就职,与苏晋同掌制诰,皆以词学见知,时人称为"苏、贾"。



    又曰:许景先转中书舍人,中书令张说常称曰:"许舍人之文,虽无峻峰激流崭绝之势,然属词丰美,得中和之气,实一时之秀也。"



    又曰:郄高卿为中书舍人,处事不回,为宰相元载所忌。鱼朝恩署牙将李琮为两街功德使,琮暴横,於银台门毁辱京兆尹崔昭。高卿立诣元载,抗论以为国耻,请速论奏。载不从,高卿遂以疾辞。以前中书舍人居东洛,凡十年,自号伊川田父,清名高节,称於天下。



    又曰:建中三年,诏中书舍人分署尚书六曹,复旧制也。



    又曰:高郢掌诰累年,家无制草,或谓曰:"人皆留制集,公焚之,何也?"曰:"王言不可存私家。"时人重其慎密。



    又穆宗诏曰:"中书舍人,故事分押六司,佐宰臣判按。废革日久,顿复稍难,宜渐令条举。有须慎重者,便令参议;如关机密者,即且如旧。"



    又曰:路随,敬宗初登极,拜中书舍人、翰林学士,仍锡金紫。有以金帛谢除制者,必叱而却之曰:"吾以公事接私财耶!"终无所纳。



    又曰:太和四年敕,前行郎中知制诰者,约满一周年即与正,授从谏议大夫知者,亦宜准此。



    又曰:封敖为学士,拜中书舍人。敖构思敏速,语近而理胜,不务奇涩,武宗深重之。尝草《赐阵伤边将诏》警句云:"伤居尔体,痛在朕躬。"帝览而善之,赐之宫锦。



    又曰:崔郾转中书舍人,入思政殿谢恩。郾奏曰:"陛下用臣为侍讲,卒岁有馀,未尝问臣经义。今蒙转改,实惭尸素,有愧厚恩。"帝曰:"俟朕机务稍闲,即当请益。"高釴曰:"陛下意虽乐善,既未延接儒生,天下之人宁知重道?"帝深引咎,锡之锦采。



    又曰:中书舍人郑居中,少有时名,扬历清贯,晚年尤薄名利,以疾辞官,恣游名山。一日,搦管为诗,才书五字曰:"云山游已遍。"纸犹在手,笔忽堕地而终。



    又曰:晋初,中书置舍人、通事各一人,东晋合为一职,晋代入直阁内宣诏命,而侍郎之任轻矣。梁秩四百石,品第八。梁用人殊重,简以才能,不限资地,多以它官兼领。其后,除"通事",直曰中书舍人。



    《五代史·后唐书》曰:明宗时,刘赞为中书舍人,与学士窦梦征同年登第,邻居友善。梦征早卒,赞与同年杨疑式緦麻为位而哭。其家无嫡长,与视丧,恤孀稚,士人称之。



    《五代史·晋史》曰:陈乂,长兴中自舍人衔命册公主於太原,(公主即帝后也。)帝深待之,但讶其高岸。人或有献可於乂,宜陈一讴颂,以称帝之美,可邀其异待耳。乂曰:"人生贫富咸有定分,未有持天子命违礼以求利,既损国纲,且亏士行,乂今生所不为也。"闻者无不嘉之。



    又曰:天福五年九月诏曰:《六典》云:"中书舍人掌侍奉进奏,参议表章。凡诏旨、制敕、玺书、策命,皆按故事起草进画;既下,则署而行之。其禁有四:一曰漏泄,二曰稽缓,三曰违失,四曰忘误,所以重王命也。"古昔已来,典实斯在,爰从近代,别创新名。今运属兴,王事从师古,俾仍旧贯,以辉前规。其翰林学士院公事宜,并归中书舍人。



    《五代史·汉史》曰:唐李昭以尚书郎出为苏州刺史,期岁,以中书舍人召还,不拜。谓宰辅曰:"省郎拜舍人,以知制诰为次序;便由刺史玷纶闱,非敢闻命。"乃以兵部郎中知制诰,翌岁拜舍人,受之。



    《五代史·周史》曰:王延为中书舍人,权知贡举。有崔颀者,协之子也。授偃师簿,薄其卑屑弃去,数年应进士。延将入贡院见旧相,吏部尚书卢文纪素与协不睦,谓延曰:"舍人以谨重闻於时,所以老夫去冬与诸相首以长者闻奏,然此一途取事者颇多面目,说者云:越人善泅,生子方晬,乳母浮之水上;或骇然止之。乳母曰:其父善泅,子必无溺。今若以名下取士,征泅之类也。舍人当求实才以副公望。"延退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