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語類卷第十二 學六

    朱子語類卷第十二 學六 (第2/3页)

「克己復 禮」,中庸所謂「致中和」,「尊德性」,「道問學」,大學所謂「明明德」,書 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 厥中」:聖賢千言萬語,只是教人明天理,滅 人欲。天理明,自不消講學。人性本明,如寶珠沉溷水中,明不可見;去了溷水,則寶珠依舊自明。自家若得知是人欲蔽了,便是明處。只是這上便緊緊著力主定,一面格物。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正如遊兵攻圍 拔守,人欲自消鑠去。所以程先生說「敬」字,只是謂我自有一箇明底物事在這裏。把箇「敬」字抵敵 ,常常存箇敬在這裏,則人欲自然來 不得。夫子曰:「為 仁由己,而由人乎哉!」緊要處正在這裏!銖。



    聖賢言語,大約似乎不同,然未始不貫。只如夫子言非禮勿視聽言動 ,「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言忠信,行篤敬」,這是一副當說話。到孟子又卻說「求放心」,「存心養性」。大學則又有所謂格物,致知,正心,誠意。至程先生又專 一發明一箇「敬」字。若只恁看,似乎參 錯不齊,千頭萬緒,其實只一理。道夫曰:「泛泛於文字間,祇覺得異。實下工,則貫通之理始見。」曰:「然。只是就一處下工夫,則餘者皆兼攝在裏。聖賢之道,如一室然,雖門戶 不同,自一處行來 便入得,但恐不下工夫爾。」道夫。



    因歎「敬」字工夫之妙,聖學之所以成始成終者,皆由此,故曰:「修己以敬。」下面「安人」,「安百姓」,皆由於此。只緣子路問不置,故聖人復 以此答之。要之,只是箇「修己以敬」,則其事皆了。或曰:「自秦漢以來 ,諸儒皆不識這『敬』字,直至程子方說得親切,學者知所用力。」曰:「程子說得如此親切了,近世程沙隨猶非之,以為 聖賢無單 獨說『敬』字時,只是敬親,敬君,敬長,方著箇『敬』字。全不成說話!聖人說『修己以敬』,曰『敬而無失』,曰『聖敬日躋』,何嘗不單 獨說來 !若說有君、有親、有長時用敬,則無君親、無長之時,將 不敬乎?都不思量,只是信口胡說!」僩。



    問:「二程專 教人持敬,持敬在主一。浩熟思之:若能每事加敬,則起居語默在規矩之內 ,久久精熟,有『從 心所欲,不踰矩』之理。顏子請事四者,亦只是持敬否?」曰:「學莫要於持敬,故伊川謂:『敬則無己可克,省多少事。』然此事甚大,亦甚難。須是造次顛沛必於是,不可須臾間斷 ,如此方有功,所謂『敏則有功』。若還今日作,明日輟,放下了又拾起,幾 時得見效!修身,齊家,治國 ,平天下,都少箇敬不得。如湯 之『聖敬日躋』,文王『小心翼翼』之類,皆是。只是他便與敬為 一。自家須用持著,稍緩則忘了,所以常要惺惺地。久之成熟,可知道『從 心所欲,不踰矩』。顏子止是持敬。」浩。  因說敬,曰:「聖人言語,當初未曾關聚。如說『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等類,皆是敬之目。到程子始關聚說出一箇『敬』來 教人。然敬有甚物?只如『畏』字相似。不是塊然兀坐,耳無聞,目無見,全不省事之謂。只收斂 身心,整齊純一,不恁地放縱,便是敬。」浩。



    程子只教人持敬。孔子告仲弓亦只是說「如見大賓,如承大祭」。此心常存得,便見得仁。夔孫。



    敬,只是收斂 來 。程夫子亦說敬。孔子說「行篤敬」,「敬以直內 ,義以方外」。聖賢亦是如此,只是工夫淺深不同。聖賢說得好:「人生而靜,天之性也;感物而動 ,性之欲也。」物至知知,然後好惡 形焉。好惡 無節於內 ,知誘於外,不能反躬,天理滅 矣!節。



    為 學有大要。若論看文字,則逐句看將 去。若論為 學,則自有箇大要。所以程子推出一箇「敬」字與學者說,要且將 箇「敬」字收斂 箇身心,放在模匣子裏面,不走作了,然後逐事逐物看道理。嘗愛 古人說得「學有緝熙於光明」,此句最好。蓋心地本自光明,只被利欲昏了。今所以為 學者,要令其光明處轉光明,所以下「緝熙」字。緝,如「緝麻」之「緝」,連緝不已之意。熙,則訓「明」字。心地光明,則此事有此理,此物有此理,自然見得。且如人心何嘗不光明。見他人做得是,便道是;做得不是,便知不是,何嘗不光明。然只是才明便昏了。又有一種人自謂光明,而事事物物元不曾照見。似此光明,亦不濟 得事。今釋氏自謂光明,然父子則不知其所謂親,君臣則不知其所謂義。說他光明,則是亂道!雉。



    今說此話,卻似險,難說。故周先生只說「一者,無欲也」。然這話頭高,卒急難湊泊。尋 常人如何便得無欲!故伊川只說箇「敬」字,教人只就這「敬」字上捱去,庶幾 執 捉得定,有箇下手處。縱不得,亦不至失。要之,皆只要人於此心上見得分明,自然有得爾。然今之言敬者,乃皆裝點外事,不知直截於心上求功,遂覺累墜不快活。不若眼下於求放心處有功,則尤省力也。但此事甚易,只如此提醒,莫令昏昧,一二日便可見效,且易而省力。只在念不念之間耳,何難而不為 !大雅。



    「敬」字,前輩都輕說過了,唯程子看得重。人只是要求放心。何者為 心?只是箇敬。人纔敬時,這心便在身上了。義剛。



    人之為 學,千頭萬緒,豈可無本領!此程先生所以有「持敬」之語。只是提撕此心,教他光明,則於事無不見,久之自然剛健有力。驤。  「而今只是理會 箇敬,一日則有一日之效,一月則有一月之效。」因問或問中程子謝尹所說敬處。曰:「譬如此屋,四方皆入得。若從 一方入到這裏,則那三方入處都在這裏了。」夔孫。



    程先生所以有功於後學者,最是「敬」之一字有力。人之心性,敬則常存,不敬則不存。如釋老等人,卻是能持敬。但是他只知得那上面一截事,卻沒下面一截事。覺而今恁地做工夫,卻是有下面一截,又怕沒那上面一截。那上面一截,卻是箇根本底。卓。



    今人皆不肯於根本上理會 。如「敬」字,只是將來 說,更不做將 去。根本不立,故其他零碎工夫無湊泊處。明道延平皆教人靜坐。看來 須是靜坐。蓋卿。



    「敬」字工夫,乃聖門第一義,徹 頭徹 尾,不可頃刻間斷 。  「敬」之一字,真聖門之綱領,存養之要法。一主乎此,更無內 外精粗之間。



    先立乎其大者。持敬。方。  敬則萬理具在。節。



    仲思問「敬者,德之聚」。曰:「敬則德聚,不敬則都散了。」伯羽。



    敬勝 百邪。泳。



    只敬,則心便一。賀孫。



    敬,只是此心自做主宰處。



    人常恭敬,則心常光明。道夫。



    敬則天理常明,自然人欲懲 窒消治。方。



    人能存得敬,則吾心湛然,天理粲然,無一分著力處,亦無一分不著力處。方。



    敬是箇扶策人底物事。人當放肆怠惰時,才敬,便扶策得此心起。常常會 恁地,雖有些放僻邪侈意思,也退聽。賀孫。  敬不是只恁坐地。舉足動 步,常要此心在這裏。淳。



    敬非是塊然兀坐,耳無所聞,目無所見,心無所思,而後謂之敬。只是有所畏謹,不敢放縱。如此則身心收斂 ,如有所畏。常常如此,氣 象自別。存得此心,乃可以為 學。砥。



    敬不是萬事休置之謂,只是隨事專 一,謹畏,不放逸耳。



    敬,只是一箇「畏」字。燾。



    敬無許多事。方。  「敬,只是收斂 來 。」又曰:「敬是始終一事。」節。  問敬。曰:「一念不存,也是間斷 ;一事有差,也是間斷 。」



    問:「敬何以用工?」曰:「只是內 無妄思,外無妄動 。」柄。



    「心走作不在此,便是放。夫人終日之間,如是者多矣。『博學,審問,慎思,明辨,力行』,皆求之之道也。須是敬。」問敬。曰:「不用解說,只整齊嚴肅便是。」升卿。



    持敬之說,不必多言。但熟味「整齊嚴 肅」,「嚴 威儼 恪」,「動 容貌,整思慮」,「正衣冠,尊瞻視」此等數 語,而實加工焉,則所謂直內 ,所謂主一,自然不費安排,而身心肅然,表裏如一矣。升卿。



    或問:「主敬只存之於心,少寬四體亦無害否?」曰:「心無不敬,則四體自然收斂 ,不待十分著意安排,而四體自然舒適。著意安排,則難久而生病矣。」



    何丞說:「敬不在外,但存心便是敬。」先生曰:「須動 容貌,整思慮,則生敬。」已而曰:「各說得一邊。」方。



    「坐如尸,立如齊」,「頭容直,目容端,足容重,手容恭,口容止,氣 容肅」,皆敬之目也。升卿。



    今所謂持敬,不是將 箇「敬」字做箇好物事樣 塞放懷 裏。只要胸中常有此意,而無其名耳。振。



    元思問:「持敬易散漫,如何?」曰:「只喚 著,便在此。」可學。



    或問:「持敬患不能久,當如何下功夫?」曰:「某舊時亦曾如此思量,要得一箇直截道理。元來 都無他法,只是習得熟,熟則自久。」銖。



    問:「人於誠敬有作輟。」曰:「只是在人,人須自責。如『為 仁由己』,作與輟都不干別人事,須是自家肯做。」又問:「如此時須是勉強?」曰:「然。」去偽 。



    或問:「先持敬,令此心惺惺了,方可應 接事物,何如?」曰:「不然。」伯靜又問:「須是去事物上求。」曰:「亦不然。若無事物時,不成須去求箇事物來 理會 。且無事物之時,要你做甚麼?」賀孫。



    「動 出時也要整齊,平時也要整齊。」方問:「乃是敬貫動 靜?」曰:「到頭底人,言語無不貫動 靜者。」方。  問:「敬通貫動 靜而言。然靜時少,動 時多,恐易得撓 亂。」曰:「如何都靜得!有事須著應 。人在世間,未有無事時節;要無事,除是死也。自早至暮,有許多事。不成說事多撓 亂,我且去靜坐。敬不是如此。若事至前,而自家卻要主靜,頑然不應 ,便是心都死了。無事時敬在裏面,有事時敬在事上。有事無事,吾之敬未嘗間斷 也。且如應 接賓客,敬便在應 接上;賓客去後,敬又在這裏。若厭苦賓客,而為 之心煩 ,此卻是自撓 亂,非所謂敬也。故程子說:『學到專 一時方好。』蓋專 一,則有事無事皆是如此。程子此段,這一句是緊要處。」僩。  學者當知孔門所指求仁之方,日用之間,以敬為主 。不論感與未感,平日常是如此涵養,則善端之發,自然明著。少有間斷 ,而察識存養,擴而充之,皆不難乎為 力矣。造次顛沛,無時不習。此心之全體皆貫乎動靜語默之間,而無一息之間斷 ,其所謂仁乎!



    「敬且定下,如東西南北各有去處,此為 根本,然後可明。若與萬物並流,則如播糠眯目,上下四方易位矣!如伊川說:『聰明睿知,皆由是出。』方曰:「敬中有誠立明通道理?」曰:「然。」方。



    大率把捉不定,皆是不仁。人心湛然虛定者,仁之本體。把捉不定者,私欲奪之,而動 搖紛擾矣。然則把捉得定,其惟篤於持敬乎!」直卿。端蒙。  問:「主敬時私欲全不萌,此固是仁。或於物慾中打一覺悟,是時私慾全無,天理盡見,即此便是仁之全體否?」曰:「便是不如此。且如在此靜坐時,固敬。應 事接物,能免不差否?只才被人叫時,自家便隨他去了。須於應 事接物上不錯,方是。這箇便是難。」僩。  問:「人如何發其誠敬,消其欲?」曰:「此是極處了。誠,只是去了許多偽 ;敬,只是去了許多怠慢;欲,只是要窒。」去偽 。



    誠、敬、寡欲,不可以次序做工夫。數 者雖則未嘗不串,然其實各是一件事。不成道敬則欲自寡,卻全不去做寡欲底功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