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一百七十三 俊辩一

    卷第一百七十三 俊辩一 (第2/3页)

,为君主效力时思忠,接交朋友时思信义,如此而已。\"



    ----------------------------------------



    蔡洪



    晋蔡洪赴洛中,人问曰:\"幕府初开,群公辟命,求英奇于仄陋,拔贤俊于岩穴。君吴楚之人,亡国之余,有何异才,而应斯举?\"答曰:\"夜光之珠,不必出于孟津之河;盈尺之璧,不必采于昆仑之山,大禹生于东夷,文王出于西羌,贤圣所出,何必常处?昔武王伐纣。迁顽民于洛邑,得无诸君是其苗裔乎?\"又问洪,吴旧姓何如?答曰:\"吴府君圣朝之盛佐,明时之俊人,朱永长理物之宏德,清选之高望,严仲弼九皋之鸿鹄,空谷之白驹;顾彦先八音之琴瑟,五色之龙章,张威伯岁寒之茂松,幽夜之逸光;陆士龙鸿鹄之徘徊,悬鼓之待槌:凡此诸君,以洪笔为锄耒,以纸札为良田,以玄墨为稼穑,以义礼为丰年,以谈论为英华,以忠恕为珍宝,著文章为锦绣,蕴五经为缯帛,坐谦虚为席荐,张议意为帏幕,行仁义为室宇,循道德为墙宅者矣。(出《刘氏小说》)



    【译文】



    晋朝的蔡洪来到洛中,有人问他:\"官署衙门刚刚开始办公,有才能的人都在谋求官职等待任命。正是从平民陋室中寻求英雄奇才,从山乡隐居之处选拔贤士俊杰的时候。你是吴楚亡国以后剩下来的人,有什么出奇的本领,而来投奔应聘?\"蔡洪回答说:\"夜明珠不一定非得产在孟津的河中,大块的玉石,也不一定非得到昆仑山开采。大禹出生在东夷,文王出生在西羌,圣人贤士的出现,未必一定要在固定的地方。昔日周武王讨伐纣王,在洛邑动迁顽愚不服从统治的人,诸位大盖就是他们的后代子孙吧!\"那人又问:\"吴国的旧臣都怎么样?\"蔡洪回答说:\"吴国的官员都是英明君主的得力助手,太平时代的有用人才。比如朱永长处理事物的才能,慎重严谨的崇高威望。严仲弼如同深远的沼泽里的天鹅,深谷中的白马。顾彦先如同钟、罄、琴瑟八种乐器,又像五彩龙纹的礼服。张伯威如同严冬的青松,黑夜的灯光,陆士龙就像飞舞徘徊的天鹅,如同悬挂的钟鼓,等待有人去敲响。以上这些人,以笔当锄,以纸张作田地,以墨当庄稼,以礼义当作丰收,以谈论为美好的名誉,以忠诚和宽恕作为珍宝,以撰写文章当作锦绣,以收藏经典著作当作布匹,以保持谦虚作为坐位,以建立理论作为帏幕,以提倡仁义作为房屋,以遵守道德作为墙壁。\"



    ----------------------------------------



    范百年



    宋梁州范百年因事谒明帝。帝言次,及广州贪泉,因问之曰:\"卿州复有此水否?\"百年答曰:\"梁州唯有文川武乡,廉泉让水。又问卿宅在何处?\"曰:\"臣居廉让之间。\"上称善。后除梁州刺史。(出《谈薮》)



    【译文】



    南朝时候梁州的范百年有事去见明帝,明帝在谈话中涉及到广州的贪泉,因而问范百年:\"你们那里是否也有这种泉水?\"范百年回答说:\"梁州只有倡文习武的乡镇和廉泉让水。\"明帝又问:\"你的住宅在什么地方?\"范百年回答说:\"我住在廉泉和让水之间。\"明帝认为他回答得好,后来任命他为梁州刺史。



    ----------------------------------------



    张融



    吴郡张融字思光,长史畅之子,郎中纬之孙。融神明俊出,机辩如流,尝谒太祖于太极西堂。弥时之方登。上笑曰:\"卿至何迟?\"答曰:\"自地升天,理不得速。\"融为中书郎,尝叹曰:\"不恨我不见古人,恨古人不见我。\"融善草隶,太祖尝语曰:\"卿书殊有骨力,但恨无二王法。\"答曰:\"非恨臣无二王法,亦恨二王无臣法。\"(出《谈薮》)



    【译文】



    吴郡的张融字叫思光,他是长史张畅的儿子,郎中张纬的孙子。张融聪明英俊,人才出众,他反应机敏,对答如流。有一次他去太极西堂朝见太祖皇帝,晚些时才赶到。皇帝笑说问:\"你为什么才到?\"他回答说:\"我从地面升到了天上,按道理不应该太快。\"张融是中书郎,他曾经感叹地说:\"不恨我没有生在古人的时代,恨古人没有生在我这个时代!\"张融善于写草书、隶书、太祖皇帝对他说:\"你的字非常具有骨架和力度,可惜缺少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的章法。\"张融回答说:\"不恨我缺少二王的章法,只恨二王缺少我的章法。\"



    ----------------------------------------



    庾杲之



    齐武帝尝谓群臣曰:\"我后当何谥?\"莫有对者。王俭因目庾杲之对。果之曰:\"陛下寿比南山,与日月齐明,千载之后,岂是臣子轻所度量。\"时人称其辩答。(出《谈薮》)



    【译文】



    齐武帝曾经对众位大臣说:\"我死以后,会给我追加个什么谥号?\"没有人能回答。王俭用目光示意庾杲之回答,庾杲之说:\"皇帝陛下寿比南山,像日月一样长久放射光辉,千年以后的事情,哪里是我们现在作臣子的所能猜测和确定的。\"当时的人们都称赞他有辩解应答的才能。



    ----------------------------------------



    王俭



    齐王俭字仲宝,金紫僧绰之子,侍中昙首之孙。少孤,幼有珪璋器,四五岁,与凡童有异。常为五言诗曰:\"稷契匡虞夏,伊吕翼商周。抚己愧前哲,裣衽归山丘。\"故论者以宰相许之。后为吏部尚书,有客姓谭诣俭求官。俭曰:\"齐桓灭谭,那得有汝。\"答曰:\"谭子奔莒,所以有仆。\"俭赏之。帝常幸乐游宴,群臣奉乐。帝曰:\"好音乐,孰与朕同?\"对曰:\"沐浴皇风,并沾比屋。亦既在齐,不知肉味。\"帝称善。俭尝集才学之士,累物而丽之,谓之丽事,丽事自此始也。诸客皆穷,唯庐江何宪为胜,乃赏以五色花簟白团扇。宪坐簟执扇,意气自得。秣陵令王摛后至,操笔便成,事既焕美,词复华丽,摛乃命左右抽簟掣扇,登车而去。俭笑曰:\"所谓大力负之而趋。\"(出《谈薮》)



    【译文】



    齐朝的王俭字叫仲宝,是二品大官王僧绰的儿子,侍中王昙首的孙子。他从小丧父,年幼的时候就品行端正,四五岁的时候,就和一般的儿童不一样。他曾经作了一首诗说:\"稷契匡虞夏,伊吕翼商周。抚己愧前哲。裣衽归山丘。\"议论评价的人都说他能当上宰相。后来当上了吏部尚书。有一个姓谭的人来找他谋求官职,他说:\"齐桓公消灭了谭国,怎么还会有你?\"那人回答说:\"谭国的子孙投奔了莒国,所以还会有我。\"王俭表示赞赏。皇帝经常游玩设宴,让大臣们奉献演奏乐曲助兴。有一次皇帝说:\"喜欢音乐,谁和我一样?\"王俭回答:\"沐浴皇风,并沾比屋。亦既在齐,不知肉味。\"皇帝认为回答的很好。王俭曾经召集有才学的人,指定事物,作诗赞美,叫作\"丽事\",丽事就是从此开始的。一次大家都没词了,只有庐江的何宪最后得胜。王俭便奖赏他一块五色的花席子和一把白团扇。何宪坐在席子上,手里拿着扇子,十分得意。这时秣陵县令王摛来晚了,他一到立刻抓起笔,一挥而就,描写的事物美好,词句也华丽。王摛命令左右随行的人员上前抽出花席,抢下扇子,上车而去。王俭笑着说:\"这真是力气大,拿了就走啊!\"



    ----------------------------------------



    周颙



    汝南周颙隐居钟山,长斋蔬食。王俭谓之曰:\"卿在山中,何所啗食?\"答曰:\"赤米白盐,绿葵紫蓼。\"又曰:\"菜何者最美?\"颙曰:\"春初早韭,秋暮晚菘。\"颙历中书侍郎。(出《谈薮》)



    【译文】



    汝南的周颙隐居在钟山,长期只吃素食及蔬菜。王俭问他:\"你在山里,吃什么东西?\"周颙回答说:\"红米白盐,绿葵紫蓼。\"王俭又问\"什么菜最好吃?\"周颙回答:\"初春韭菜,晚秋白菜。\"周颙曾经当过中书侍郎。



    ----------------------------------------



    王融



    魏使宋弁至,敕王融兼主客郎中。融问弁曰:\"秦西冀北,实多骏骥,而彼所献,乃驽骀之不若,求名检事,殊为未知。且将信誓有时而爽,而駉駉牧马,或未能嗣。\"弁曰:\"不容虚为之名,当是不习水土。\"融曰:\"周穆马迹,遍周天下,若骐骥之性,因地而迁,则造父之策,有时而踬。\"弁曰:\"卿何勤勤于千里?\"融曰:\"卿国既名其优劣,卿以相访,若于千里必至,圣主将驾之鼓车。\"弁不能答。(出《谈薮》)



    【译文】



    魏国的使臣宋弁来了,南齐王命令王融兼任主客郎中。王融问宋弁说:\"秦西冀北一带,有很多牧民,而你所进献的马匹,连劣马都不如。如果核查清楚,结果恐怕难以预料。况且你们早就立下了表示忠诚的誓言,为什么没有饲养和挑选肥壮的骏马呢?\"宋弁说:\"不要随便说不好,可能是因为水土不服。\"王融说:\"周穆王骑马巡游的踪迹遍布天下,如果好马的性格随着地点而改变,那么造父驯养马的技术也会失败。\"宋弁说:\"你为什么不断地讲述马的事情?\"王融说:\"你们国家既然知道优劣,我简单地了解一下,如果真送来了千里马,我们南齐王将用来拉车。\"宋弁无法回答。



    ----------------------------------------



    李膺



    梁李膺有才辩。武帝谓之曰:\"今之李膺,何如昔时李膺?\"答曰:\"臣以为胜。昔时李膺,仕桓灵之朝;今之李膺,奉唐虞之主。\"众皆悦服。(出《谈薮》)



    【译文】



    萧梁时代的李膺有才而且善辩,武帝对他说:\"当今的李膺,能否比得上昔日的李膺?\"李膺回答说:\"我自己认为胜过昔日的李膺。昔日的李膺为汉桓帝和灵帝那样昏庸的皇帝和没落的朝代效力,而当今的李膺为像尧舜一样的英明君主和太平盛世服务。\"众人全都佩服他的回答。



    ----------------------------------------



    商铿



    东郡商铿名子为外臣。外臣仕为廷尉评,铿入谢恩。武帝问:\"卿名子外臣,何为令其入仕?\"铿答曰:\"外臣生于齐季,故人思匿迹,今幸遭圣代,草泽无复遗人。\"上大悦。(出《谈薮》)



    【译文】



    东郡商铿给他的儿子取名叫外臣,\"外臣\"的意思是方外之臣,也就是隐居不当官的意思。外臣被任命为廷尉评以后,商铿进去给武帝谢恩。武帝问他:\"给儿子取名字叫外臣,为什么还让他当官?\"商铿回答说:\"外臣如果生活在衰败的朝代,必然会不求上进,隐居起来。如今有幸遇上了当代的太平盛世,山林荒野不会再有遣漏的人才隐士了。\"武帝听了非常高兴。



    ----------------------------------------



    萧琛



    武帝尝以枣掷兰陵萧琛,琛仍取栗掷帝,正中面。曰:\"陛下投臣以赤心,臣敢战栗于陛下。\"琛尝于御座,饮酒于北使员外常侍李道固,不受,曰:\"公庭无私礼,不容受卿劝。\"众皆失色,恐无以酬。琛徐曰:诗所谓:\"雨我公田,遂及我私。\"道固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