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一百九十八 文章一

    卷第一百九十八 文章一 (第2/3页)



    唐王维好释氏,故字摩诘。性高致,得宋之问辋川别业,山水胜绝,今清凉寺是也。维有诗名,然好取人章句。如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人以为含英集中诗也。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乃李嘉佑诗也。(出《国史补》)



    【译文】



    唐时,王维信仰佛教,所以他的字叫摩洁,性情很清高。他得到了宋之问在兰田辋川的一套居所,风景很美,就是现在的清凉寺。王维的诗享有盛名,他写诗时好摘取别人的章句,如: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人们认为这是《含英集》中的诗句。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这两句诗是李嘉佑的诗。



    ----------------------------------------



    李翰



    唐李翰文虽宏畅,而思甚苦涩。晚居阳翟,常从邑令皇甫曾求音乐。思涸则奏乐,神全则缀文。(出《国史补》)



    【译文】



    唐时的李翰,文章的气势虽然宏伟畅达,而他的内心却很苦闷。晚年时居住在阳翟邑,常常从阳翟邑令皇甫曾那里借用乐器,文思枯竭时就演奏乐器,精神饱满时则写文章。



    ----------------------------------------



    顾况



    唐顾况在洛,乘间与一二诗友游于苑中。流水上得大梧叶,上题诗曰:\"一入深宫里,年年不见春。聊题一片叶,寄与有情人。\"况明日于上游,亦题叶上,泛于波中。诗曰:\"愁见莺啼柳絮飞,上阳宫女断肠时。君恩不禁东流水,叶上题诗寄与谁。\"后十日余,有客来苑中寻春,又于叶上得一诗,故以示况。诗曰:\"一叶题诗出禁城,谁人愁和独含情。自嗟不及波中叶,荡漾乘风取次行。\"(出《本事诗》)



    【译文】



    唐时,诗人顾况住在洛阳,在闲暇时和一两个诗友在宫墙外边的园林中游玩,在从宫墙内流出的水上,拾到一枚大梧桐树叶,叶上有一首题诗:



    一入深宫里,年年不见春。



    聊题一片叶,寄与有情人。



    顾况第二天在流水的上游,也在树叶题了一首诗,放在水中,诗是:



    愁见莺啼柳絮飞,上阳宫女断肠时,



    君恩不断东流水,叶上题诗寄与谁。



    十多天以后,又有人在园林游春,又在一片树叶上得了首诗,拿给顾况看,诗是:



    一叶题诗出禁城,谁人愁和独含情。



    自嗟不及波中叶,荡漾乘风取次行。



    ----------------------------------------



    卢渥



    中书舍人卢渥应举之岁,偶临御沟,见一红叶,命仆搴来。叶上及有一绝句,置于巾箱。或呈于同志。及宣宗既省宫人,初不诏,许从百官司吏,独不许贡举人。渥后亦一任范阳,独获其退宫人,睹红叶而吁怨久之曰:当时偶题随流,不谓郎君收藏巾箧。验其书迹,无不讶焉。诗曰:\"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出《云溪友议》)



    【译文】



    中书舍人卢渥应举那年,偶然走过宫墙的御沟,看水上有一枚红叶,他叫仆人拿过来,一看,红叶上题了一首绝句,把它放在装衣帽的小箱中,有时拿出来给朋友们看看。到唐宣宗李忱的时候,裁减宫女,皇帝下诏书,准许宫女嫁百官司吏,独不允许嫁给举人。卢渥后来到范阳任职,恰巧得到了一个从宫中退出来的宫女,看到了红叶,感慨万千。过了一会儿宫女说:\"当时只是偶然题诗放在水中,没曾想却在郎君的箱子中收藏着。\"一看笔迹,果然是她写的,两人都为此事奇巧而惊讶。那红叶上的诗是:



    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



    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



    ----------------------------------------



    唐德宗



    唐德宗每临朝,多令征四方丘园才能(\"能\"字原缺,据《杜阳杂编》补),学术直言极谏之士。由是题笔献艺者满于阙下。上多亲自考试,故绝请托之门。是时文学相高,公道大振,得路者咸以推贤进善为意。上试制科于宣政殿,或有乖谬者即浓点笔抹之,或称旨者翘足朗吟。翌日,即遍示宰臣学士曰:\"此皆脱门生也。\"公卿大夫已下,无不服上藻鉴。宏词独孤绶试《放驯象赋》。及进其本,上览,称叹久之。因吟其词云:化之式孚,则必爱(明抄本\"爱\"作\"受\")乎来献;物或违性,斯用感于至仁。上甚嘉之,故特书第三等。先是代宗朝,文单国累进驯象三十有二,上悉令放于荆山之南。而绶不斥受献,不伤放弃,上赏为知去就也。(出《杜阳杂编》)



    贞元五年,初置中和节,御制诗,朝臣奉和。诏写本赐戴叔伦于容州。天下荣之。(出《国史补》)



    【译文】



    唐德宗李适每次上朝时,多次下令征召四方隐居的能人,学术有成,敢于直言谏议的人士。因此,宫殿门前聚集了很多被举荐来参加考试的人。皇上亲自主考,杜绝了旁门左道、托人说情等不正之风。儒生的地位被提高了,平等竞争,公道大振。知情者都为推荐贤士而尽心尽力。皇上在宣政殿设立考场,遇有错谬之处浓笔点抹,遇有称心的文章,则翘足吟诵。第二天,便把考试的文章给宰臣和学士们看说:\"这都是我的门生。\"满朝的官员,都很叹服皇上的英明。参加宏词科考试的独孤绶作了一篇《驯象赋》,皇上读过之后,赞叹很久,还吟诵着赋中的句子:化之式孚,则必爱乎来献,物或违性,斯用感于至仁。皇上特别赞赏这些句子。所以皇上在他的名下写了第三等。早在代宗朝时,文单国进贡驯象三十二头,皇上命令放到荆山南部。独孤绶在赋中既没有说接受进贡不对,又没说把驯象放回山中不好,皇上很欣赏他很理解皇上的心意。



    唐德宗贞元五年,初设中和节,皇上作了一首诗,众朝臣唱和,皇上下诏把这些诗的写本赐给客州的戴叔伦(任容州经略使,唐时著名诗人)。国人为戴叔伦而荣耀。



    ----------------------------------------



    戎昱



    唐宪宗皇帝朝,以北狄频侵边境,大臣奏议:古者和亲,有五利而无千金之费。帝曰:\"比闻有一卿,能为诗而姓氏稍僻,是谁?\"宰相对曰:\"恐是包子虚、冷朝阳。\"皆不是也。帝遂吟曰:\"山上青松陌上尘,云泥岂合得相亲。世路尽嫌良马瘦,唯君不弃卧龙贫。千金未必能移姓,一诺从来许杀身。莫道书生无感激,寸心还是报恩人。\"侍臣对曰:\"此是戎昱诗也。京兆尹李銮瞿拟以女嫁昱,令其改姓,昱固辞焉。\"帝悦曰:\"朕又记得咏史一篇,此人若在,便与朗州刺史。武陵桃源,足称诗人之兴咏。\"圣旨如此稠叠,士林之荣也。其咏史诗云:\"汉家青史内,计拙是和亲。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岂能将玉貌,便欲静胡尘。地下千年骨,谁为辅佐臣。\"帝笑曰:\"魏绛之功,何其懦也?\"大臣公卿,遂息和戎之论者矣。(出《云溪友议》)



    【译文】



    唐宪宗李纯当皇帝的时候,北方的少数民族经常搔扰唐朝的边境。大臣们奏议,有人主张用过去的和亲办法,并说和亲有五项好处而又不用破费金钱。皇帝说:\"近来听说有一位臣能写诗,但他的姓氏很少见,不知是谁?\"宰相回答说,恐怕是包子虚、冷朝阳吧?都不是。皇帝便吟诵了这首诗:



    山上青松陌上尘,云泥岂合得相亲,



    世路尽嫌良马瘦,唯君不弃卧龙贫。



    千金未必能移姓,一诺从来许杀身。



    莫道书生无感激,寸心还是报恩人。



    侍臣们回答说,这是戎昱的诗。京兆尹李銮曾经要把女儿嫁给他,叫他改姓,戎坚决辞绝了。皇帝高兴地说:\"我还记得他和一首《咏史》诗,此人若是在的话(戎昱卒于贞元年间),我一定叫他去任朗州刺史,朗州所辖武陵县的桃源,是一个风景优美的好地方,诗人到那里一定会写出很多的诗作。\"皇帝日理万机,在议政时,又能引用这些诗词来表达自己的意思,这实在是读书人的荣幸。这首《咏史》诗是:



    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



    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夫人。



    岂能将玉貌,便拟静胡尘。



    地下千年骨,谁为辅佐臣。



    皇帝笑说:\"魏绛(春秋时晋国大夫,力主和戎,当年用和亲的办法,也太懦弱了。\"于是,大臣公卿们便不再议论和亲的办法了。



    ----------------------------------------



    李端



    唐郭暧尚升平公主,盛集文士,即席赋诗。公主帷而观之。李端中宴诗成,有\"荀令何郎\"之句,众称绝妙。或谓宿构。端曰:\"愿赋一韵。\"钱起曰:\"请以起姓为韵。\"复有\"金埒铜\"山之句。暧大喜,出名马金帛为赠。是会也,端擅场;送丞相王缙之镇幽朔,韩翃擅场;送丞相刘晏之巡江淮,钱起擅场。(出《国史补》)



    【译文】



    唐朝,郭暖娶了升平公主,当了驸马。有一次他宴请了很多文士,即席赋诗,升平公主在帷帐后面观看。李端在宴会正在进行中写完了诗,有\"荀令何郎\"之句,众人称赞句子绝妙。有人说他事前就构思好了。李端说:\"换一韵我再赋一首。\"钱起(诗人)说:\"就用我的姓为韵。\"李端又有\"金埒铜山\"之句。郭暧非常高兴。赠给他名马、金银、布匹。这次宴会,李端出类拔萃。在送丞相王缙去镇守幽朔的宴会上,韩翃出众。在送丞相刘晏去江淮巡视的宴会上,钱起超群。



    ----------------------------------------



    韩翃



    唐韩翃少负才名。侯希逸镇青淄,翃为从事。后罢府,闲居十年。李勉镇夷门,又署为幕吏。时韩已迟暮,同职皆新进后生,不能知韩。共目为恶诗韩翃。翃殊不得意,多辞疾在家。唯末职韦巡官者,亦知名士,与韩独善。一日夜将半,韦扣门急。韩出见之,贺曰:\"员外除驾部郎中,知制诰。\"韩大愕然曰:\"必无此事,定误矣。\"韦就座曰:\"留底状报,制诰缺人,中书两进名,御笔不点出。又请之,德宗批曰,与韩翃。时有与翃同姓名者,为江淮刺史。又具二人同进。御笔复批曰,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又批云,与此韩翃。\"韦又贺曰:\"此非员外诗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