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二百六十 嗤鄙三

    卷第二百六十 嗤鄙三 (第2/3页)

---------------------------



    曲崇裕



    唐冀州参军曲崇裕《送司功入京》诗曰:"崇裕有幸会,得遇明流行。司士向京去,旷野哭声哀。"司功曰:"大才士,先生其谁?"曰:"吴儿博士,教此声韵。"司功曰:"师明弟子哲。"(出《朝野佥载》)



    【译文】



    唐朝时,冀州参军曲崇裕写一首《送司功入京》诗,他写道:"崇裕有幸会,得遇名流行。司士向京去,旷野哭声哀。"司功问道:"大学士,教你写诗的先生是谁?"曲崇裕说:"一位吴地的少年博士,教我这样押韵。"司功道"真是老师高明,学生就有智慧啊!"



    ----------------------------------------



    梁士会



    唐滑州灵昌尉梁士会,官科乌翎,里正不送。举牒判曰:"官唤乌翎,何物里正,不送乌翎。"佐使曰:"公大好判,乌翎太多。"会索笔曰:"官唤乌翎,何物里正,不送雁翅。"有识之士,闻而笑之。(出《朝野佥载》)



    【译文】



    唐朝时,滑州灵昌县尉梁士会,是"乌翎科"中举后授的官,里正(乡村小吏)没有给他送来乌鸦羽翎,便在公文簿上写道:"官叫做乌翎,是哪个里正,不送来乌翎?"佐使道:"你这件事太好解决,乌鸦羽毛太多了。"于是梁士会提笔写道:"官科叫乌翎,是哪个里正不送来雁翅。"真有识之士,听到这件事都嗤笑他。



    ----------------------------------------



    张怀庆



    唐李义府尝赋诗曰:"镂月成歌扇,裁云作舞衣。自怜回雪影,好取洛川归。"有枣强尉张怀庆好偷名士文章,乃为诗曰:"生情镂月为歌扇,出意裁云作舞衣。照镜自怜回雪影,来时好取洛川归。"时人谓之语曰:"活剥王昌龄,生吞郭正一。"(出《大唐新语》)



    【译文】



    唐朝时,李义府曾写过一道诗:"镂月成歌扇,裁云作舞衣。自怜回雪影,好取洛川归。"有一个枣强县尉张怀庆好偷名家的文章,他也写诗道:"生情镂月为歌扇,出意裁云作舞衣。照镜自怜回雪影,来时好取洛川归。"当人们说他道:"活剥王昌龄,生吞郭正一。"



    ----------------------------------------



    康聓



    唐玄宗既用牛仙客为相,颇忧时议不叶,因访于高力士:"用仙客相,外议以为如何?"力士曰:"仙客出于胥吏,非宰相器。"上大怒曰:"即当用康聓。"盖上一时恚怒之词,举其极不可者。或有窃报聓,以为上之于君,恩渥颇深,行当为相矣。聓闻之,以为信然。翌日,盛服趋朝,既就列,延颈北望,冀有成命。观之者无不掩口。然时论亦以长者目焉。聓为将作大匠,多巧思,尤能知地。尝谓人曰:"我居是宅中,不为宰相耶?"闻之者益为嗤笑。(今新昌里西北牛相第。即聓宅也。出《明皇杂录》)



    【译文】



    唐玄宗决定要启用牛仙客作宰相,很担心与人们的议论不相符合,因而询问高力士道:"任命仙客为宰相,你以为外面的议论会如何?"高力士道:"仙客出自于小官吏,不是宰相的材料。"玄宗大怒,:"那就该用康聓!"这本来是玄宗一时愤怒说的话,是举了一个最不可用的人。可是被人听到并偷偷告诉了康聓。他还以为玄宗对康聓恩泽很深,真的要举他为宰相了。康聓听说后,也信以为真。第二天便换上一套好衣服去上朝,站在班列里,他一直伸着脖子向北坐的皇上张望,希望看到已经写好的诏命。见到的人无不掩口讥笑。然而当时的舆论也都是以长者来看待他。康聓认为自己将成为大器,有许多奇巧的心思,尤其能预测地形风水。他曾对人讲:"我居住的是一片宅第的中央,还能不当宰相?"听到的人越发讥笑他。



    ----------------------------------------



    征君



    唐肃宗之代,争于贤良,下诏搜山林草泽,有怀才抱德及匡时霸国者,皆可爵而任之。有征君自灵武,衣草衣,蹑芒跔,诣于国门。肃宗闻之喜曰:"果有贤士应募矣。"遂召对,访时事得失,卒无一辞。但再三瞻望圣颜而奏曰:"微臣有所见,陛下知之乎?"对曰:"不知。"奏曰:"臣见陛下圣颜,瘦于在灵武时。"帝曰:"宵旰所劳,以至于是。"侍臣有匿笑不禁者。及退,更无他言。帝知其妄人也,恐闭将来贤路,黾勉除授一邑宰。洎将寒食,京兆司逐县索杏仁,以备贡奉。闻之,大为不可,独力抗之,遂诣阙请对。京兆司亦慎此征君必有异见,将奈之何。及召对,奏曰:"陛下要寒节杏仁,今臣敲将来,乌复进浑杏仁。"上咍而遣之,竟不置其罪。(出《玉堂闲话》)



    【译文】



    唐肃宗时期,急需贤良人材,皇帝下诏搜寻山林草泽,凡有怀才抱德以及挽救危难时局而使国家称霸于世的人,都可以授予爵位并任命官职。有一个征君(不就朝廷征聘的人),穿草衣,登草鞋,从灵武来到京都朝堂。肃宗听说后高兴地说:"果然有贤士响应招募啊!"于是召见他来回答问题,肃宗询问他时事得失,直到最后也未回答一句话。只是一次又一次地观望肃宗的脸并奏道:"微臣有个发现,陛下知道吗?"肃宗道:"不知道。"征君接着道:"臣看出陛下的脸,是在灵武时消瘦的。"肃宗道:"天不亮就穿衣,天黑才吃饭,每天这样操劳,以至于此。"左右官员有忍俊不禁的。直到他从朝堂中退出来。再没说别的话。皇帝知道这是个无知妄为的人,可是怕封闭以后有贤良应招之路,为勉力他而授予他县令之职。将要到寒食节的时候,京兆司到各县去搜集杏仁,以准备向皇帝贡奉食用。征君听说此事。说大为不可,极力抗拒,于是又要到朝堂请求与皇上对话,京兆司也怕此人一定有什么不同寻常的见解,也拿他没办法。到了召他去答对时,他奏道:"陛下要寒食节用的杏仁,今天臣就是来敲打敲打的,不要再吃那些个浑杏仁了。"皇上只咳嗽一声把他送走,终究没有把他治罪。



    ----------------------------------------



    李佐 



    唐李佐,山东名族。少时因安史之乱,失其父。后佐进士擢第,有令名,官为京兆少尹。阴求其父。有识者告后,往迎之于鬻凶器家,归而奉养。如是累月。一旦,父召佐谓曰:"汝孝行绝世,然吾三十年在此党中,昨从汝来,未与流辈谢绝。汝可具大猪五头,白醪数斛,蒜韭数瓮,薄饼十拌,开设中堂,吾与群党一酬申款,则无恨矣。"佐恭承其教,数日乃具。父散召两市善薤歌者百人至,初即列坐堂中。久乃杂讴。及暮皆醉。众扶佐父登榻。而薤歌一声。凡百齐和。俄然相扶父出,不知所在。行路观者亿万。明日,佐弃家人入山,数日而卒。(出《独异志》)



    【译文】



    唐朝人李佐,是山东的豪门势族。少年时因安史之乱,他的父亲与家人失散。李佐后来考中了进士,有美名,官授京兆少尹。他私下寻找父亲。有知道的人告诉他后,便到一家卖棺材和陪葬物的铺子去把父亲接回来奉养。这样过几个月。有一天,父亲把他叫过来对他说:"你孝敬老人是世上没有可比的,但是我三十年一直在那伙人中间,前些日子我跟你回来,也没有与那些人道谢告别一下。你可以准备肥猪五头,白酒数斛,蒜苗韭菜等数瓮,薄饼十盘,把宴席设在庭院,我好酬谢众人并一诉衷肠,这样也就没有遗憾了。"李佐恭敬地接受了父亲的指教,数日后一切准备就绪,他父召集来东西二京善唱挽歌的上百人,一开始还只是安坐在庭院中,过了些时便杂乱地唱起来,到了晚上大家全醉了。众人扶李佐父亲站在床上,他唱了一声挽歌,所有人便一起合唱起来,接着人们扶着他父亲走出庭院,不知去向。一路上有亿万人观看。第二天,李佐丢下家人进入大山里,数日后死去。



    ----------------------------------------



    元载常衮



    唐代宗以庶务毕委宰相,而元载专政,益乱国典。非良金重宝,趑趄左道,不得出入于朝廷。及常兖为相,虽贿赂不行,而介僻自专,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