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九章 东行记

    第八百一十九章 东行记 (第3/3页)

吴攀旁边,“看他做什么?”

    “看人家的‘钞以载道’啊,”吴攀抬起头来,“虽然我爸分享的朋友圈文章大部分有问题,但日元头像那篇还是挺有道理的。”

    “说的什么?”

    吴攀拿起一张千元纸币晃了晃,“一万是教育家福泽谕吉、五千是女作家樋口一叶、一千是细菌学家野口英世,青少年们天天看到他们三位,自然而然就会对科学和文学感兴趣,所以日本能出那么多诺贝尔奖。”

    “有个毛的关系!”沈莫哼道:“文学奖主观性太强略过不说,单说理化生的奖项,那些得奖成果大部分都是80、90年代出炉的。当时日本经济正景气,自然有钱投在科研上,出成果是必然的。”

    “那时候咱们的科学家还在羡慕卖茶叶蛋的万元户呢,肚子都吃不饱。现在国家倒是有钱了,可惜科研竞赛的门槛也提高了,试验设备动不动就是几千万几亿,想要赶上去还有的等。”

    “唉,简单的都被研究完了,剩下的都是高精尖。要是汤飞凡当时没死,发现沙眼衣原体肯定能拿诺贝尔奖。”

    汤飞凡比野口小11岁,同样是研究微生物的。野口发现了梅毒螺旋体,却找错了沙眼病原体,反倒是汤第一个分离出沙眼病原体,被当时的学术界称为汤氏病毒。

    事实上他分离出的病株是沙眼衣原体,这是一种寄生在细胞里的原核微生物,尺寸通常在500纳米以下,很难通过光学显微镜发现。兔子家光学显微镜向来不给力,第一台10万倍电子显微镜还要到1959年才面世,可惜那时汤已经悬梁自尽了。

    生的伟大死的窝囊,使得汤飞凡的地位颇为尴尬,历史课本不会着重介绍这位兔家病毒学奠基人,医学教材普通人又接触不到,最后反倒是网友的自发宣传为其正了名。只不过自发传播往往容易以讹传讹,将他讹传为沙眼病原体的发现者。

    实际上沙眼衣原体早在1935年就被发现,因为显微和分离技术的限制没能更进一步,后来有了电子显微镜、汤飞凡又发明分离培养技术,相关研究才取得飞快发展。

    “你想得太简单了,”沈莫打击道:“就算人还活着,想要拿奖还是得等到现在。青蒿素是72年提取成功的,非洲人民早就吃上了,还不是等到去年才给发了个奖,这就叫‘国、际、认、可’!”

    “你也太……”吴攀本来想说你有受迫害妄想,可是话到嘴边又被他咽了回去。

    想了想,他换了个话题,问道:“你刚才跑哪里借钱了?”

    “一群国内留学生摆的摊位。”

    “啊?他们认识你?你面子这么大?”

    “我当然没那么大的脸,”沈莫摇摇头,又点头道:“不过换点现金还是可以做到的。”

    “他们卖的啥?”

    “我找找看,”沈莫站起来,走到自己之前那只袋子那里,翻出一本漫画书一张光盘放到桌子上。

    光盘封面和漫画书基本一致,名字都叫《妖怪来访》。

    吴攀拿起光盘包装看了眼就丢到一边,里面装的是《妖怪来访》游戏的客户端,偏偏俩人手头没有光驱,只能等回去再想办法。

    翻开漫画书,他立即笑了,“这套路,好熟悉啊!”

    虽然不认识上面的日文字符,但是靠着偶尔出现的汉字以及叙事感很强的画面,他还是看懂了大部分。

    故事内容很简单,中一生佐佐木澈被同学拉去买旧物,偶然发现一只兽形雕塑很眼熟,想起自己家也有一个同样的,就将其买下凑一对。

    澈一时不察,两只雕塑被好奇已久的猫咪小白拨到地上摔碎了,然后怪事发生,碎片互相融合变成了妖怪。其自称“佑”,表示与澈有缘,要保护他一辈子。

    佑拥有豹的耐力、兔的爪牙、熊的眼睛、猪的鼻子,名为保护实为避难,面对不断找上门的各色妖怪,一人一妖一猫疲于应付,闹出很多笑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