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控制死亡的神功

    第二十七章 控制死亡的神功 (第2/3页)

酒。

    这时候,十数处大雪崩的崩势不但未减,有几处反而越崩越烈。

    天君上人豪兴大发,又倒了一大碗酒,举向北方道:“你过得好吗?”说着,他又一口喝干了这碗酒。

    骤然间,他的双目中现出了一种死寂。他记起了邝秀。陈妙棠在五台山正邪大战场上说:“邝者棠也,秀者禅也。邝秀即棠禅。邝秀邝秀,她就是陈妙棠的禅,使陈妙棠一心向善,再也没有吸阴补阳。”

    那未,他,天君上人,他的“禅”是什么?

    邝秀,不过是他的无望的爱恋的一种遮掩一种寄托。可是,她却对他献出了整个心身,甚至为他而死。如今,他却在这里有一碗无一碗地向着北方峨嵋山请酒。他还是人吗?

    他抓起酒坛,向着悬崖下面的金沙江飞扔出去。一声低吼后,他双手掩面,无声地哭泣起来。

    骤然,他又止住哭泣。他听到脚步声从魔杀天宫通往山顶平台的石级上传来。

    一个人在他身后站住,说:“上人,该动身了。”

    这个人是徐州四丑中的大丑。徐州四丑已投入魔杀门门下,不算亲传弟子,算是家将。四丑轮流在魔杀天君的墓前守墓和在魔杀天宫当值,以照顾天君上人和他的几个亲传弟子的起居饮食。

    “是。该出发了。”天君上人说。

    “上人放心去吧。我会照料好长启他们的。”

    这孟明达是他上一年从天目山回家时,在武昌附近的一个破庙门前捡回来的。这孩子当时约有五岁左右,全身长满烂疮,奄奄一息,皮包骨头,发着恶臭,倒卧在庙前的大路旁。天君上人见这孩子身骨奇佳,而且相形特别,那双眉为黑色和棕色相间,成为奇特的双色眉。从相学上看,这是圣人的异征。他向这孩子走去时,突然觉得体内真力无端流动。

    这真力有流动时,在内功修上称为气感,如是伴有寒煞,感受到的就是杀气。但他却感到微热。他觉得奇怪。他犹豫再三,用道袍裹起孩子,带他去了附近的一个武林大豪家中,叩门求助。

    那大豪见天君上人登门,大喜过望,有救必应,应必周全,将这濒死的孤儿服侍得犹如天子一般。这儿命大,不到半月,便已痊愈。天君上人谢别了那大豪,将这孤孩子带回魔杀天宫,赐名孟明达,后来成为一代天骄。(祥见拙作《狞皇武霸》。)

    “好吧。我就不下去多作辞别了。”天君上人说。“一月后我就回来。”

    他离开魔杀天宫,向下游飞掠而去。

    他的第一站是黄山山外的邝秀安息之外。他到时发现已经有人先他而祭奠过了。他明白是一清师太来过了。他此时心如止永,无比安宁,就如他和邝秀当年两情相悦时一样。他们已经永远结合为了一体。因为死就是永恒。

    祭奠了邝秀之后,他去了九华山。

    五台山大战后,他曾去了九华山。九华老三合僧嘱他今年再去。那位头是和尚,身是道士,脚为俗人的司马飞,当时表情很奇怪,使他有某种预感。

    他行到十王峰的半山腰,便听到一个声音在招呼他:“你来了?”

    “是,是弟子来了。”他沿着声音找去。他在十王峰的一面犹如刀砍斧削似的悬崖前面呆住了。

    悬崖峭壁上本来有一个山洞,山洞洞口不大,但此时却已用石块封闭,只留下中间九块方石未曾砌上。从这九块方石现出的洞孔中,可以看见老三合神僧盘膝坐在洞中,一派准备圆寂的样子。

    天君上人跪在洞外,叩头道:“师尊,弟子的命相之牛,是否苦煞之气太重?不然,为何弟子受一师去一师,竟不能克竟孝道?”他说话时心境异常凄苦,再也不如盘膝坐在邝秀墓前那般心如止水。

    老三合抻僧在洞中声音平和地说:“你且在洞口外面坐下,听老衲给你讲这‘禅’字。”

    天君上人在洞前盘膝坐卞。

    老三合神僧这年应有八十多岁了,这在高僧之中,不算高龄。他说:“佛学以苦、因、灭、,道为四谛。谛是人生至理的意思。

    个生于世,从世俗论,苦多乐少。即便是乐吧,也几乎全都会幻变为苦,或种下苦的因,带来苦的果。所以,佛以为人世间的一切都是苦的本源。这就是苦谛。

    “这苦谛是如何产生的?苦谛,说到底,全是人自己造成的。人之七情六欲一生,便求满足自己。可是,每一个人作为一种由五蕴构成的色体,都会发生七情六欲,都要求满足自己。我的七情六欲要从别人处得到满足,别人的七情六欲要从你这里得到满足。于是,人与人之间的七情六欲,便常常互为冲突。所以说,人之七情六欲,就成了招感苦的烦恼业因。这就是因谛,佛学又称为集谛。”

    “大智大慧者要从苦谛和因谛中解脱出来,便需消除烦恼业因,也就是要静虑七情六欲,达到‘寂灭’一切‘烦恼业因’,‘圆满’一切‘清净功德’的最高境界。佛称这种境界为‘涅檠’。今人将这种‘寂’和‘圆’的境界称之为‘圆寂’,更将‘圆寂’作为‘死’的同义语。其实,天下只有少数修禅者才知道‘这‘圆寂’并非是‘死’,而是一种介乎于世俗的生与死、超越于世俗的生与死的一种精神境界。这时候,人的‘体为之空静’,‘神为之净明’。怎么可以用一个简单的‘死’字,去亵渎这种千百万人都达不到的‘灭谛’的禅修境界呢?”

    天君上人此时犹如醍醐灌顶,顿时大彻大悟,明白了那么多化解不了的血杀与痛苦产生的根源。

    老三合神僧说:“人要追求并达到‘涅檠’境界,就要修行。这修行就叫‘道谛。’“禅,就是佛门的一种修道方法。”

    “禅定的意思,就是静虑七情六欲之后,达到‘安静百止息杂虑’的一种空明境界。你若静坐敛心,专注一境,久而久之,便会感到‘身心轻安’,‘观照明净’,四色空,五蕴无,便能通过‘禅定’而进入‘涅檠’境界。”

    “所以,禅是一种‘弃恶通善’的法门,是一种大智慧,是一种思维修,是一种认识人生,把持自己的高深功夫。”

    天君上人起身,撩起道袍,恭恭敬敬叩了九个头,说,“需要封洞之时,请师你明示。”

    大苦之后,深思之后,领悟禅机自然就很快了。

    “很好。你能悟出。‘隔绝即弃恶’为‘涅槃’法门之一种,很好。你且坐下。老衲还有一件俗事要向你交代。”

    天君上人复又盘膝坐下。

    这时;老三合神僧郎声道:“渡贤大师,你请过来。”

    眨眼之间,天君上人的身边,已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