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第二十章 (第3/3页)

全。

    第二爪攻击的速度虽然很迅疾,但爪刚出豹已陡然泻落,着地无声,形影流动快得肉眼难辨,一沾地便已贴地窜近。

    第二爪落空,青袍人大概知道碰上了劲敌,也因连发两爪而精力耗损至巨,也来不及发第三爪,断然飞纵而起,半空中拔剑出鞘。

    豹从下盘窜近,往前飞纵应该是最好的摆脱身法,这位青袍人反应迅疾,经验十分丰富,十九稳一定可以将豹摆脱三丈外。

    可是,豹是张家全。

    半空中剑刚出鞘,身形仍未纵至顶点,突感背部一震,便浑身失去控制能力,像块石头向下掉。

    “老天爷,这是什么攻击身法……”院口有人惊叫,冲出三个人影。

    豹的攻击身法真令人惊骇,匪夷所思,本来是闪电似的贴地前窜,就在青袍人身形纵趄刹那间,豹身一扭便反飞急腾,刚好反俯在青袍人的背后,像是两人同时飞升而起,如影附形。

    青袍人半空中拔剑,不知背后有人,剑出鞘,豹爪已抓落背心,肉裂骨开,一下致命了豹先一刹那纵落,一声的豹吼,猎刀如电光激射,猛扑冲来的三个刀剑齐举的人。冲倒了两个,刀光再回旋反掠,两个中刀的人身躯恰好冲倒在跌下的青袍人身上,三个人跌成一团,血腥刺鼻。

    快,好惨,爪下断魂,刀光夺命。

    剩下的一个,也就是发话惊呼的人,仅抓住挥出一剑的机会,同伴中刀,这位仁兄胆都快吓破了,拼命向前一窜,躲入门已破的黑暗客房,逃出了死神掌心。

    张家全跃登瓦面,一闪即逝,留下一声惊心动魄的豹吼。

    江小兰已经失了踪,是被擒她的两个人,从黑暗的走廊拖走的。这两位仁兄,根本不知道院子里人豹大战的结果,人到手只顾急撤,其他的事概不过问,只负责把俘虏带走。

    全店骚动,怎知道人往何处带走的。

    显通寺好大好大,古称大孚灵鹫寺。据说,开光大师是建造洛阳白马寺的腾、兰两西僧女皇帝武则天以一部华经中载有此山的名称,所以改称大华寺。

    小皇帝的老爹皇太极征服蒙古各旗,山西北部门户洞开,越边墙长驱直入,就曾想到这来拜拜菩萨。

    因为早年金兵南下,金太宗取山西。围开封,掳走了北宋的皇帝,在这里除去了大华、匾额,改名为显通寺。

    满清人本来自认是金人的后裔,所以曾经取名后金,入关之后,大明的人仍称之为金虏因此,把祖宗扔了。自己编出所谓龙兴神话,改称满清,否认是金人之后。

    这可以概略地知道满清皇室的心态,为何统治中华两百多年,历代帝王后妃,若爱往五台山跑的原因了。

    固然顺治皇帝偷跑来这里出家是原因之一,而他们的老祖宗(金)金太宗皇帝曾经先到此地,把最大的丛林改名显通寺。

    寺环匝鹫峰,共建十二院,有美仑美奂的大花园。所以也叫花园寺。

    十余座大殿。大得简直有点离谱。以无量殿来说。寿佛的全身足有一丈六,有七大圆门,门门相摄,处处融通。

    另一座铜殿,高两丈余,是全铜铸造的,出于大明时期妙峰禅师的手泽。里面除了几座大铜佛之外,万佛围绕。

    殿前约五座铜塔,每座也有两丈余高,按五台的山势方位排列,四周的禅房,足有四十余间,可知其大。

    总之,自前面的头山门算起,这座寺简直就像一座大城。真有百十座雄伟的建,游客走一天,还不一定能观赏完所有的名胜古迹。在这里面白天找人,也像是大海捞针。夜间更是摸不到门路。

    张家全在寺内穷找了一个更次,连方向也没摸清。他认定江小兰是被夏都堂那些人掳走的,所以追到显通寺,浪费了一夜工夫。

    到处都有和尚,到处都可以看到香客施主,到何处去找夏都堂?

    夏都堂在一处并不隐秘,但并不容易找的客院内,千余名高手,正在盘问一个委顿不堪的中正人。

    “你那两位被杀的同伴,是何身份?”夏都堂和气地问。

    “我没有同伴,他们是那位被抓死的人的同伴。”中年人倒在椅内像余悸犹在:“我看他们五个人入店,一时心中犯疑,悄悄跟去看个究竟,没想到……”

    “没想到什么?”

    “魔豹……”中年人打一冷战:“魔豹,他……他到了此……此地……”

    “什么魔豹?”

    “我从太原来,是先遣人员,你们先看看我的身份。”中年人从贴身腰囊中,掏出一封公文袋,找出一份公文递给夏堂。

    夏都堂仅瞥了一眼,脸色大变。

    “对不起,多有得罪。”夏都堂恭恭敬敬地双手原文奉上:“敝姓夏,大同中营靖安分署的都堂夏安。早些天就接到贵部的信息,算定诸位明后天才能到达……”

    “兄弟奉命飞骑赶来打前站,先了解情势,看能不能用得着本部出面。”中年人收好公文:

    “看样子,我们来得正是时候。”

    “兄台,这个魔豹……”

    “以后再说,我必须赶快发讯。”中任人苦笑:“可以先告诉你们的是,这头魔豹,几乎把晋南搞得天翻地覆,敝部与太原方面死伤极为惨重。

    当我冲出看到如电的刀光,便憬悟是他,要不是见机,我那有命在?你们千万要小心,他是个极端危险,极为可怕的危险人物。”

    “他是……”

    “他叫张家全。”中年人站起:“我要回客店,回头再谈。谢谢诸位接我脱身,回头见。”

    送走了客人,众人心情沉重。

    “这人是何来路?”有人问。

    “飞龙秘队的人。”夏都堂说:“太原方面的负责人即将赶来,诸位的言行必须小心谨慎,记住了。”

    四更末,五更初。

    罡风凛冽,云沉风恶,一阵阵浓云自北台方向。挟风雷而来,猛风怒雷中,洒下漫天冰雹,漫天澈地沙沙怪响,有如严冬已临。

    在五台,秋天下冰下雪平常得很,甚至夏天也是平常。

    五个喇嘛走在小径上,冒冰雹而行,口中念念有词。手中不住转动着紫铜转轮藏。这么晚了,这些喇嘛僧不知道在搞些什么。

    浪费了一个更次的张家全,跟在这些喇嘛后面,好奇地在廿步后悄然跟进。

    他想起了伦活佛,指挥夏都堂的人。

    显通寺的喇嘛很多,但他找不到身份地位高的喇嘛。出手之后,便碰上这条路上走动的喇嘛,心中一动,暗中踉来了。

    不知跟了多久,前面出现高大的牌楼。

    他不再跟进,猜想这五个喇嘛一定是这处寺院的僧人。

    看规模,这座寺院比显通寺规模要小些。但这个“小”字,决不是字面意义的小,而是比较的小,其实这座寺院也大得惊人。

    冰雹不下了,竟飘下小雪珠来。

    他的目力锐利如夜枭,居然可以看清牌楼匾额的字:清凉胜地。

    是灵鹫峰前的塔院寺,真正的密宗喇嘛圣地。

    他听到怪声浪,立即绕左如飞而走。

    不但是循声而走,也是认物而走。

    那座高入云表的十三级宝塔,就是目标。

    廿七丈高的塔顶,有一只金色的、形如澡瓶的所谓一丈六尺高周七丈一尺宝瓶,金碧辉煌壮观极了,那就是有名的慈寿塔,里面有佛舍利。

    大塔四周,有四座四角亭,每亭有一座五彩的五尺高大转轮藏。塔后是藏经楼,塔前是文殊殿。

    廿余名盛装喇嘛,手中转着两尺高尺余径的黄铜转轮藏,口中念念有词,绕着塔鱼贯绕圈走,一圈又一圈,没完没了。

    塔顶宝瓶约两百余个金铃,被罡风猛刮,发出一阵阵急骤的怪响,一点也不悦耳。

    张家全就是被金铃声引来的。

    看样子,这些虔诚的喇嘛,可能已经转了一夜啦!白天会不会停止?抑或是昼夜不停在他潜伏在藏经阁的二楼前廊下,居高临下看得真切,被这些喇嘛的举动弄糊涂了。

    转?

    他看得头都发昏,好像他自己也在跟着转,一天到晚绕着百余步的圈子转,那滋味真可以让人发疯。

    驴子推磨也是不停地转,驴子当然不会发疯。

    人绕着塔转,人手上的转轮藏也在不断地转,无穷无尽,无休无止。

    他正想离去,右面墙下黑影一鹤冲霄扶摇直上,跃登廊尾向下一伏,跃高三丈余的身法十分轻灵美妙。

    他正想扑上,却又忍住了,对方远在三丈外,他可以轻而易举地一扑即至。

    他半站起来的身躯,重新下伏。

    黑影略一迟疑,轻手轻脚悄然走近。

    “风尘三侠来了?”他向右面的搭亭一指。

    “没有来,我不知道他们在何处藏匿。”黑影说。

    是飞虹剑客,江湖上的名剑客。

    “那么,你是被人钉梢了。”他低声说。

    “真的呀?”飞虹剑客当然不信。

    “两个人,就藏身在塔亭下。”

    “可能是同道,不可能是跟踪我的人。”

    “但愿如此。”他不再多讨论,向下面一指:“这些喇嘛在搞什么鬼?他们有完没完?

    “他们在灭尽河沙罪垢。”飞虹剑客说:“当然有完,怎能永远转下去?一身的罪垢,该有洗清的时候。小子,你有罪垢吗?快下去转。”

    “就这样转转转,就能转尽罪垢?”

    “当然能,看到塔旁那座佛足碑吗?”

    “佛足还有碑?”

    “有,那是如来佛成道时,遗留度世的最后脚印,是根据唐三藏从天竺拓印回来的图形刻上去的。

    从佛足碑起算,一面念经一面转,转了八万四千匝,就可以转尽罪垢了。喂!你要不要转转。”

    “老天爷!那要转多久?我又没发疯,也去转?”

    “诚得灵,心诚意坚就不会发疯……咦!不对。”

    “什么不对?”

    “他们中途而废,怎么可能?”

    廿余名喇嘛,突然鱼贯走了,进入前面的文殊殿后廊,看不出任何异样举动。

    “那两个跟踪你的黑影,发出信号了。”他沉静地说:“喇嘛们半途而废。可能与这两人的信号有关。”

    “风雪和铃声吵死人,你怎么听得到信号?”飞虹剑客嘲弄地说:“你大概心理也在转,转昏了心,耳朵听到了仙乐梵音。”

    “不相信我的人,会倒楣的。”他老气横秋地说:“我也跟着你倒楣,快离开。”

    “哼!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