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社会生活:生老习俗

    中国古代社会生活:生老习俗 (第2/3页)

载了这样一段文字:

    子,鼠也;丑,牛也;寅,虎也;卯,兔也;辰,龙也;巳,虫也;午,鹿也;未,马也;申,环也;酉,水也;戌,老羊也;亥,豕也。

    与现代说法不同的仅有午鹿、未马、戌老羊三条。可见在战国后期,十二生肖就已很完整了。

    明代学者方以智讲:“《方言》以十二生肖配十二辰,为人命所属,莫知所起。”(《通雅》卷12)《方言》的作者是西汉扬雄。

    东汉王充《论衡物势篇》所举的十二生肖,有十一种与今天的说法相吻合。由此可见,十二生肖配十二生辰在汉代已流行了。

    生辰八字:每个人出生的年、月、日、时,各有天干地支相配,四项共八个字。

    天干地支又与五行对应,并以此来推算一个人的命运。

    “低俗作品请删除克白虎”、“虎鼠不结婚”、“两只羊,活不长”、“鸡狗相配断头婚”

    五、举子禁忌

    1、“讳举正月、五月子,以为正月、五月子杀父与母,不得不举之,父母祸死”。(《论衡四讳》)

    “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的说法。(东汉应劭《风俗通》)

    2、“不举父同月子,俗云妨父也”。(东汉应劭《风俗通》)

    3、“不举寤生子”。(东汉应劭《风俗通》)

    4、“生三子不举,俗说生子至于三子似六畜,言其妨父母”。(《风俗通》)

    5、溺婴

    秦代“生男慎勿举,生女哺用哺。不见长城下,尸骸相支柱”(《水经注》卷三)

    汉代“世人多不举女婴”。(《颜氏家训风操》)

    宋代“近闻黄州小民贫者生子多不举,初生便于水盆中浸杀之,江南尤甚。”《东坡志林》)

    第三节人生礼俗

    《礼记礼运篇》:“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残疾者皆有所养”。

    一、孩提、幼学、成童

    “孩提之童”或“孩抱之童”(二、三岁襁褓)

    “小儿五岁曰鸠车之戏,七岁曰竹马之戏”。

    李白《长干行》诗:“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礼记内则》“子生六岁,教之数与方名”

    《礼记内则》载:“子生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

    《礼记内则》载:“八年出入门户及即席饮食必后长者,始教之让。九年教之数日。十年出就外傅,居宿于外,学书计……十有三年,学乐诵诗,舞勺。成童,舞象,学射御。”

    《汉书食货志》中记载:“古者八岁入小学,学六甲、五方、书计之事,始知室家长幼之礼。十五岁入大学,学先圣礼乐,而知朝廷君臣之礼。”

    《礼记曲礼》“人生十年曰幼学”

    《释名释长幼》“十五曰成童”

    二、冠礼

    《礼记内则》“男子二十而冠”(“弱冠”)

    冠礼礼仪:举行冠礼前,用蓍草占卜日期与称作“宾”的主持人,叫做“筮日”、“筮宾”,然后按占卜得到的日期在宗庙举行加冠仪式。加冠时,将头发挽成髻,将冠戴上,用笄和冠缨固定住。开始先加缁布冠,表示从此有治人权;再加皮弁,表示有当兵的权利与义务;三加爵弁,表示有资格祭祀。所以,冠礼又称“三加之礼”。加冠后,“宾”与父母用酒向加冠者祝贺,称作“醮子”。还要由“宾”起一个字。即我们所熟知的“冠而字之,成人之道也。”冠礼完毕后,要参拜国君、大夫、亲朋,宣告自己已成人,并获得社会的承认。

    先秦庶人的成人礼:男子在发髻上戴一头巾;女子15岁挽髻、插笄。

    唐宋以后冠礼:一般在16岁左右,仪式简化。

    司马光“俟其子年十五以上,能通《孝经》、《论语》,粗知礼仪,然后冠之斯为美矣”。(《训子孙文》)

    清代:剃发梳辫

    冠礼的意义

    三、姓、氏、名、字、号

    1、姓与氏

    《说文》“姓,人所生也。古之神、圣母感天而生子,故称天子……天子因生以赐姓。”

    氏:氏族的繁衍

    《白虎通姓名》“男子称氏,妇人称姓”

    取“氏”依据

    以徽号为氏

    以谥号为氏

    以爵为氏

    以国名或封邑为氏

    以官为氏

    以字为氏

    以居住地为氏

    以百工技艺为氏

    以掌典的职事为氏

    取“名”原则

    根据天干、地支,或干支相配五行取名。

    根据出生时的生理特征及有关情况命名(“名生为信,以德名为义,以类名为象,取于物为假,取于父为类”)

    以梦中所见到的现象命名

    根据占卜所得的结果来命名

    待事而名

    六种避讳:

    取名字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