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剧起源于何时?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

    苏剧起源于何时? (第1/2页)

    苏剧原名苏州滩簧,是流传在江浙民间的说唱音乐,是一切滩簧(包括浦东滩簧、无锡滩簧、宁波滩簧、杭州滩簧等)中最早和最值得注意的一种。苏滩后又分为“前滩”和“后滩”。前滩又叫“钱滩”。据传清帝嘉庆死后,不许民间演戏。当时有个艺人汪紫香,因双目失明不能演戏,便集子侄三四人为一班,改唱滩簧,其脚本半出于昆伶钱坤元之手。钱坤元曾对改昆曲为滩簧花过不少力气,在苏滩艺人中影响较大,“钱滩”由此得名;后来误传为“前滩”。从前滩发展为后滩,经历了几个阶段。滩簧时期的演出形式有些近似现在的说书。滩簧这个名称也是因为有些老艺人把说书叫做“滩册”,把临时编成的唱篇叫做“簧篇”而得名。当滩簧发展为前滩这个阶段时,叙事体的讲唱已经初步发展成为代言体的戏曲了。当时许多昆曲艺人由于昆曲的衰落而改行唱滩簧,因此苏滩在音乐、声韵、行腔、脚本和表演等方面都受到昆曲的重大影响。

    苏剧的曲调丰富,唱同讲究声韵,唱腔柔绵含情、婉转动听,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很能反映苏南人民的心理、性格和感情。它的主要曲调是“太平调”,简称为“平调”。特点是容量大、音域宽、节奏稳,能够随着角色和情感而变化,生、旦、净、丑各有不同的唱法。除了太平调以外,还有凄凉的弦索调、**调和柴调;轻松的费家调;以及大小九连环调、五更调、四季相思、湘江浪等民间小调,唱腔共有一百多种,其中的阴阳血、山歌调、紫竹调、费家调、银绞丝等,正被沪剧、评弹、滑稽等兄弟剧种普遍采用着。

    苏剧既然是一种说唱曲艺,所以起初演员并不化妆,也没有舞台动作,演员穿着便服,坐着演唱,如同评弹一样,当时被称作“素衣坐唱”。后又发展成为化妆坐唱。最早的化妆苏滩,大约是1912年汪优游、陈大悲等领导的文明戏剧团“进化团”到宁波演出,苏滩艺人郑少赓、朱筱峰等随团同往。由于文明戏是化妆演出的,他们也跟着化妆了。1935年,上海举行了一次救灾义演,第一次在中央大戏院演出了苏剧《昭君和番》、《描金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