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兼并

    一、兼并 (第3/3页)

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论语·述而》)孔子反对在战争中徒手拼搏("暴虎")、无舟渡河("冯河")、莽撞蛮干、"死而无悔"的亡命之徒,而愿与"临事而惧"、小心谨慎、善用计谋而能成事者同道。孔子这种慎战、备战,在战争中应好谋深算的主张,与孙子是极为相似的。但是孔子强调"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论语·季氏》)他反对诸侯间的互相攻伐兼并,认为这是"无道"的表现。他要求各诸侯国"足食、足兵",只是为了听从天子的调遣。制止诸侯和卿大夫间的兼并战争,巩固各国的领主政权,抵御少数族对华夏族的侵扰,镇压人民的反抗,而决不是要去兼并别国。这与孙武支持诸侯国间的兼并战争,主张"合于利而动"、"拔城国",使某些诸侯**成为"霸王之兵",又是大相径庭的。

    与孙子同时代的老子,也主张对于兼并战争应当谨慎。他说:"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祸莫大于轻敌,??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老子》六十九章)所谓"哀",即沉着持重,不轻举妄动。老子亦强调,在战争中要施用奇计,以谋取胜利。他说:"以正治国,以奇用兵。""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老子》五十七、三十六章)这与孙武"以正合,以奇胜";"利而诱之,卑而骄之"的主张,也十分接近。但是,老子的"以奇用兵",在兼并战争中对敌国"弱之"、"废之"、"夺之"的策略,是在受到侵略。

    不得已时才采取的。他的真正态度是,反对一切战争,反对以强凌弱。他说:"夫唯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老子》三十一、三十章)他的政治理想是:"小国寡民,??虽有甲兵,无所陈之";"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八十章)老子向往的是一个小国林立、互不干扰、废弃兵革、没有兼并的世界。这与孙子主张的"侵掠如火"、"廓地分利",汲汲于要兼并别国、争当"霸王"的思想,又是针锋相对的。

    显然,孙子与孔子、老子面对当时日益扩大的兼并战争,他们都在为领主统治集团出谋划策。不过,孔子主张"礼乐征伐自天子出",以维持西周盛时天子为天下共主,各诸侯国听从天子那样的政治局面;老子更反对一切战争,主张"小国寡民"、"民至老死不相往来"。从春秋时代战争日益频繁并不断扩大的趋势来看,孔子和老子制止兼并的主张,只是一种空想,是行不通的。孙子则主张因势利导,认为各国领主贵族集团可以通过兼并战争,优胜劣汰,**者在战争中被"",强大者成为"霸王",从而号今天下,建立新的统治秩序。孙子支持兼并的主张,虽然会造成一定的破坏,但它是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的。

    如果觉得《孙子评传》好看,请把本站网址推荐给您的朋友吧!88106 http://www.8810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