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洪秀全研究概况与资料综述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

    三、洪秀全研究概况与资料综述 (第1/3页)

    (一)研究状况概述

    当太平天国运动迅速兴起时,洪秀全就成了当时国内外官方和舆论界十分关注的热点。随着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变迁,对洪秀全的评价也不断变化,140 年来,可谓异说纷坛。

    就太平天国本身,官方文献把洪秀全尊崇为真圣主,上帝次子,是神人同体的真命天子,种种至尊至圣的宣传充斥官书,洪秀全则是这种教化和宣传的发动者。而私人回忆则各有不同。洪仁玕、赖文光等崇拜、感激洪秀全知遇之恩,因而百般颂扬;李秀成、石达开等曾遭天王猜忌排斥,未免多有微词。

    清方在金田起义后长时期不清楚太平天国领袖是谁,一直把韦正(昌辉)当作首领。及至永安时期,才视洪秀全力"逆首"。之后清朝官方多方搜求情报,加以综合判断,而且,地主文人也以其见闻转述。洪秀全事迹和形象遭到严重扭曲、丑化,体现了封建势力对太平夭国及其领袖的敌视和仇恨。外国舆论的反应复杂多变。较早客观评述洪秀全身世和发动起义事迹者为洪仁玕。他流寓香港,向瑞典传教士韩山文披露了起义真相,由韩山文以英文公开发表,引起轰动,对西方人士的视听颇有澄清辨析的效应。

    一般说来,传教士对太平天国和洪秀全比较感到兴趣,不少人抱着同情和支持态度。但他们不是从反清反封建角度,而是从传播基督教角度考量和表态的。后来,他们发现洪秀全的传教意图并非使中国基督教化,而是利用拜上帝教作为反清斗争的精神武器,都深感失望和沮丧,转而攻击和污蔑太平天国及洪秀全。

    列强官方对太平天国和洪秀全十分厌恶与憎恨。其使节多次访问天京,所撰各种外交报告充满诬罔不实之词。列强各种报刊,以《北华捷报》为代表,完全为英国对华外交政策服务。在"中立"时期,报道尚注意若干客观性,1862 年起,英国转为武装干涉,《北华捷报》就成为制造战争舆论的喉舌,其报道与以前的基调大相径庭,洪秀全则成为该报谩骂、诬蔑的重点人物。

    也有少数具有正义感和同情心的外国友人,对列强的政策及其祸心提出强烈谴责,从而客观求实地调查和记叙了洪秀全及太平天国的某些重要历史事实,并作出公正的评判。其中,英国人吟喇所撰《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可谓代表。全书凝聚着一批国际友人对太平天国运动的深切同情、赞扬和支持。而且,他们与天国将士共同战斗,英勇捍卫天国的正义事业,有些友人竟献出宝贵的生命。这些著述弥足珍贵,既使我们获得太平天国运动的重要史料,更使我们看到中外反动势力相互勾结,血腥镇压中国人民革命的历史真相,以及太平军将士敢于与外国侵略者血战到底的爱国精神。

    太平天国失败后,清朝及地主阶级对这场农民运动实行暴力和文化上的清算,竭力消除它的巨大历史影响。于是,太平天国书刊、文献、文物成为禁物,一律没收销毁,太平天国史事成为忌禁议题,真实历史渐至湮没。同时,清廷及湘淮集团头目还无耻篡改历史,出版大量材料和著述,编造和散播多种谎言,把对太平天国和洪秀全的丑比推向**,而清朝将帅,尤其是曾左李之流成了"中兴名臣",黎民的救世主。这样,经官方蓄意杜撰的历史成了教化人民的题材,在人民中间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洪秀全和太平灭国成为丑恶、残忍、暴力、破坏的象征,几乎形成某种僵固的社会舆论定势。

    可是,历史的真相绝非谎言和政治宣传所能完全掩盖的,相反,有时会引起强烈的反弹。太平天国的故事、英雄人物、诗歌民谣、文献文物等,仍在民间流传,洪秀全等成了传奇似的英雄,每当清廷和官府**或媚外时,人们更加怀念洪秀全和太平天国英雄的义举。谭嗣同是湘系仕宦子弟,但他在南京调查访问,明白了湘军在南京烧杀淫掠的凶残罪孽。表示对洪秀全起义的深切同情,并愤怒谴责曾国藩之流残杀同胞而升官发财的不义行经。孙中山、朱德、彭德怀等革命家幼年时也都从民间流传的故事中萌发对太平天国英雄的敬慕追思之情,并激励自己走上革命道路。

    及至辛亥革命前后,孙中山为首的笨命党人为了推动反清革命,冲决清廷的禁令,一反清朝和封建文人的造谣污蔑,高度评价和赞扬了太平天国运动。孙中山亲自组织撰写《太平天国战史》,并为其作序,洪秀全成了革命党人景仰和追随的"反清第一英雄"。于是,一批关于太平天国的著述文章被推出,成为革命宣传的一项内容,以启迪革命者和知识青年的民族觉悟,激励他们投身反清革命大业。因此,对太平天国和洪秀全着重于政治宣传,并不作严谨的学术研究。宣传上则强调洪秀全的反清革命思想和行动,并未提升到反封建反侵略的层次。于是,随着辛亥革命的胜利,洪秀全所受的诬陷和丑化逐渐被澄清,其历史地位也随之上升。

    太平天国和洪秀全的学术研究是从1920 年代后期开始的,至1930 年代进入第一个繁荣期,其余波直延续到1940 年代初期。

    由清朝倾覆,政治解禁,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又大大解放了学者们的思想。于是,罗尔纲、简又文、萧一山、谢兴尧、王重民等相继投身太史研究。他们从国外搜集一批太平天国文献资料,公开刊出后引起学界颇大关注,研究太史和洪秀全的学术热开始兴起。国内外史料不断发掘,社会调查也逐渐开展,并推出第一批宝贵的学术成果,为以后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初步的学术和资料基础。

    直到新中国建立,学者们在太史和洪秀全研究的理论及方法上发生歧见,对洪秀全的评价大致有三种看法:

    一是马克忠主义史学家。

    他们以唯物上观为理论导向,深入研究太史,证实太平天国是一次农民革命,肯定和评价了洪秀全及太平大国的重大历史功绩。就宏观考察而言,**的《中国革命和中国**》等著作中多有论述,提出颇多精辟的见解。他指出:太平天国既是中国农民传统反封建斗争的高峰,又是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认为人平天国是一次反衬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一个组成部分。他称赞洪秀全是近代向西方学习的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先进中国人。充分肯定了这位农民革命领袖的历史功绩和历史地位。一批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则用唯物史观具体考察和研究。 1945 年,范文澜写成井出版了《中国近代史》第四章,第一次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虫观专题研究洪秀全和太平天国,在史 学界引起强烈反响。其后,又相继取得若干研究成果。

    二是国民党官方文人。

    孙中山逝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