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卷三十一 吴太伯世家第一

    史记卷三十一 吴太伯世家第一 (第3/3页)

丙子,越王句践伐吴。乙酉,越五千人与吴战。丙戌,虏吴太子友。〔4〕丁亥,〔5〕入吴。〔6〕吴人告败于王夫差,夫差恶其闻也。〔7〕或泄其语,吴王怒,斩七人于幕下。〔8〕七月辛丑,吴王与晋定公争长。〔9〕吴王曰:“于周室我为长。”〔10〕晋定公曰:“于姬姓我为伯。”〔11〕赵鞅怒,〔12〕将伐吴,乃长晋定公。〔13〕吴王已盟,与晋别,欲伐宋。太宰嚭曰:“可胜而不能居也。”乃引兵归国。国亡太子,内空,王居外久,士皆罢敝,〔14〕于是乃使厚币以与越平。

    【注释】〔1〕“十四年春”,《春秋》、《左传》哀公十三年皆曰“夏”,盖吴用夏正。〔2〕“吴王北会诸侯于黄池”,据《左传》哀公十三年,吴王夫差与鲁哀公、晋定公、单平公相会于黄池。《国语·吴语》曰:“阙为深沟,通于商、鲁之间,北属之沂,西属之济,以会晋公午(定公)于黄池。”是夫差曾掘邗沟以达沂(沂水,源出今山东沂源县,流入古黄河废道)、济(济水,源出今河南济源县王屋山,其故道本过黄河而南,东流至山东,与黄河并行入海,后下游为黄河所夺),以与北方诸侯相会。传世春秋青铜器赵孟庎壶铭曰“禺(遇)邗王于黄池,为赵孟庎(介),邗王之惖(赐)金,以为祠器”,所谓“遇邗王于黄池”即指“吴王北会诸侯于黄池”之事。“黄池”,今河南封丘南、济水故道南岸。〔3〕“中国”,中原地区。“全”,日本枫山文库藏《史记》古本作“令”。“周室”,周王室。〔4〕“虏吴太子友”,《国语·吴语》云“越王句践乃命范蠡、舌庸率师沿海溯淮以绝吴路,败王子友于姑熊夷。越王句践乃率中军溯江(即今松江)以袭吴”。〔5〕“丁亥”,前文“丙子”为十一日,“乙酉”为二十日,“丙戌”为二十一日,此“丁亥”为二十二日。〔6〕“入吴”,入吴都。〔7〕“恶”,音w),不喜欢。此句言夫差不愿让诸侯闻知此事。〔8〕“七人”,指知越已攻入吴者。“幕”,会盟在野外,诸侯居于帐幕之中,“幕”即帐幕。〔9〕“晋定公”,名午,公元前五一一年至前四七五年在位。“长”,音zh3ng,首领,此指盟主。《左传》哀公十三年曰“秋七月辛丑,盟,吴、晋争先(争歃血先后,先歃者为长)”。〔10〕“于周室我为长”,吴是太伯之后,太伯为古公亶父之长子,季历之长兄,文王之大伯父,故为长。〔11〕“伯”,音b4,通“霸”。晋自文公之后,历襄公以至悼公、平公皆称霸。〔12〕“赵鞅”,即赵简子,又名志父,亦称赵孟,自晋定公十五年(公元前四九七年)为卿执晋政。〔13〕“乃长晋定公”,《国语·吴语》云“吴公先歃”,《公羊传》哀公十三年云“吴主会”,《左传》哀公十三年云“乃先晋人”。本书《秦本纪》、《晋世家》、《赵世家》均云“长吴”,是司马迁存异说也。〔14〕“罢”,音p0,通“疲”,疲劳,疲乏。“敝”,疲惫。

    十五年,齐田常杀简公。〔1〕【注释】〔1〕“田常”,即田恒、田成子,《左传》《论语》等书作“陈恒”、“陈成子”。其父田乞已专齐政,乞死,常继,以大斗出贷,以小斗收进,以收人心。简公四年(公元前四八一年),田常杀简公,拥立平公,自任齐相,齐国之政尽归田氏。

    十八年,越益强。越王句践率兵复伐败吴师于笠泽。〔1〕楚灭陈。〔2〕【注释】〔1〕“笠泽”,唐陆广微《吴地记》谓松江一名笠泽,春秋时吴王御越于此,松江即今江苏吴淞江。〔2〕“楚灭陈”,《左传》哀公十七年载“秋七月己卯(八日),楚公孙朝帅师灭陈”。

    二十年,越王句践复伐吴。〔1〕二十一年,遂围吴。二十三年十一月丁卯,越败吴。〔2〕越王句践欲迁吴王夫差于甬东,〔3〕予百家居之。吴王曰:“孤老矣,不能事君王也。吾悔不用子胥之言,自令陷此。”〔4〕遂自刭死。〔5〕越王灭吴,〔6〕诛太宰嚭,以为不忠,〔7〕而归。

    【注释】〔1〕“二十年,越王句践复伐吴”,《左传》哀公十九年曰“越人侵楚,以误吴也”,无伐吴事。〔2〕“越败吴”,二十年越围吴,二十三年灭吴,盖首尾三年也。《国语·越语下》曰“居军三年,吴师自溃”,《赵王句践世家》亦曰“留围之三年”。〔3〕“甬东”,今浙江定海东之翁山。〔4〕“吾悔不用子胥之言,自令陷此”,指夫差二年吴败越时,伍子胥劝夫差“去疾莫如尽”,拒绝越之求和。〔5〕“刭”,音j!ng,用刀剑割脖子。〔6〕“越王灭吴”,越灭吴后,吴地尽为越有,《左传》哀公二十七年越使后庸赴鲁正邾、鲁之界,《孟子·离娄下》“曾子居武城,有越寇”,则越境与鲁境相邻矣。〔7〕“诛太宰嚭,以为不忠”,太宰嚭受越贿,劝夫差许越和,是不忠于己君。太史公曰:孔子言〔1〕“太伯可谓至德矣,三以天下让,〔2〕民无得而称焉”。余读《春秋》古文,〔3〕乃知中国之虞与荆蛮句吴兄弟也。延陵季子之仁心,慕义无穷,见微而知清浊。呜呼,又何其闳览博物君子也!〔4〕【注释】〔1〕“孔子言”,见《论语·泰伯》。〔2〕“三以天下让”,太伯以弟季历贤,子昌有圣象,以天下三让于王季。〔3〕“《春秋》古文”,指《春秋左氏传》。〔4〕“闳”,宏大宽广。

    译文 吴太伯、太伯的弟弟仲雍,都是周太王的儿子,王季历的哥哥。季历贤达,且有一个有圣人之相的儿子姬昌,太王意欲立季历,并传位给姬昌,于是太伯、仲雍二人便逃奔到南方部族荆蛮人居住的地方,遵随当地习俗,在身上刺画花纹,剪短头发,表示不可再当国君,以此来让避季历。季历果然登位,这就是王季,而姬昌就是文王。太伯逃奔到荆蛮,自称句吴。荆蛮人钦佩他的品德高尚,追随并且归附他的有上千家,被拥立为吴太伯。

    太伯去世,没有儿子,弟弟仲雍继位。仲雍去世,儿子季简继位。季简去世,儿子叔达继位。叔达去世,儿子周章继位。此时周武王灭亡了殷王朝,寻求太伯、仲雍的后代,找到了周章。周章已经做了吴地君主,便把吴地封给了他。并封周章的弟弟虞仲在成周之北的旧时夏都之地,这就是虞仲,列为诸侯之一。

    周章去世,儿子熊遂继位。熊遂去世,儿子柯相继位。柯相去世,儿子彊鸠夷继位。彊鸠夷去世,儿子余桥疑吾继位。余桥疑吾去世,儿子柯卢继位。柯卢去世,儿子周繇继位。周繇去世,儿子屈羽继位。屈羽去世,儿子夷吾继位。夷吾去世,儿子禽处继位。禽处去世,儿子转继位。转去世,儿子颇高继位。颇高去世,儿子句卑继位。此时晋献公灭亡了成周北面的虞公,以打开征伐虢国的路途。句卑去世,儿子去齐继位。去齐去世,儿子寿梦继位。寿梦继位后吴国开始强盛起来,自称为王。

    自从太伯建立吴国以来,经过五代吴君便到武王战败殷王朝,封太伯吴国之后代于两处:其中之一的虞国,在中原地区,其中之一的吴国,在南方夷蛮地区。经过十二代,晋国灭亡了中原的虞国,中原的虞国被灭亡之后,又经过两代,在夷蛮地区的吴国兴盛起来。从太伯传至寿梦大致为十九代君主。

    吴王寿梦二年,逃亡在外的楚国大夫申公巫臣因怨恨楚将子反而投奔晋国,从晋国出使吴国,教授吴国的士兵使用战车作战,让他的儿子担任吴国掌管外交的官员。吴国从此开始同中原国家进行交往,吴国攻打楚国。十六年,楚共王出兵攻打吴国,楚国的军队进到衡山。

    在位二十五年,吴王寿梦去世。寿梦有四个儿子,老大叫诸樊,老二叫余祭,老三叫余眜,老四叫季札。季札贤达,寿梦打算让他继位,季札谦让认为不合宜,于是就扶立老大诸樊,让他代理政务掌管国家大事。

    吴王诸樊元年,在办完丧事以后,诸樊把君位要让给季札。季札辞谢说:“曹公死的时候,诸侯与曹国人认为准备继位的曹君不合礼法,打算拥立子臧为君,子臧离开国都,以成全曹君。君子称颂说:‘确能保持节操啊!’谁敢冒犯君主呢?享有国家,不是我的志向。我虽无能,愿效法子臧的操行。”吴国人坚持要立季札为君,季札抛弃了家室去种田,只好舍弃这一主张。秋天,吴国出兵攻打楚国,楚国击败了吴国的军队。四年,晋平公新继位。

    在位十三年,吴王诸樊去世。诸樊曾有遗言传位给弟弟余祭,计划按兄弟的次序传位,一定要把君位传给季札才停止,以偿还先王寿梦的遗愿,并且褒扬季札的崇高品德,兄弟们都想传位给季札,按照诸樊的遗令要依次实现。季札受封在延陵,故号称延陵季子。

    吴王余祭三年,齐国国相庆封获罪,从齐国来投奔吴国。吴王把朱方县封赐给庆封,作为俸地,又把女儿嫁给他,使他比在齐国时还富裕。

    四年,吴王派遣季札出使鲁国访问,请求观赏周王室的乐舞。鲁国乐师为季札演唱《周南》、《召南》。季札称赞说:“真美啊!开始建立基业,尚不完美,然而却唱出了人们勤恳而无怨恨的心声。”演唱了《邶风》、《鄘风》、《卫风》。又称赞说:“真美啊!音调深沉,情感忧戚而不困惑。我听说卫康叔、武公的操行就是这样,这就是《卫风》蕴含所在吧!”又歌唱了《王风》。又称赞说:“真美啊!忧思而无恐惧,这大概是抒发王室东迁的心境吧!”又歌唱了《郑风》。又评论说:“歌曲软绵绵得太过分了,它表明民众已无法承受了,郑国恐怕要最先亡国吧!”又歌唱了《齐风》。又称赞说:“真美啊!浩渺深远,不愧大国风采。雄踞东海之滨,这就是太公的封国吧!它的发展是不可限量的啊!”又歌唱《豳风》。又称赞说:“真美啊!气势宏伟,尽情欢乐,毫不过分。这大概是显示周公东征的气概吧!”又歌唱《秦风》。又评说道:“这就是夏民的遗音。若能保持夏代的遗风便能强大,强大到一定程度,就能达到周王朝鼎盛时的气派了吧!”又歌唱《魏风》。又称赞说:“真美啊!它的曲调抑扬宛转,粗犷中有柔美,淳朴而流畅,以德辅行,显露出开明君主的风度。”又歌唱《唐风》。又评说道:“情思深长,这大概就是陶唐氏的遗风吧!不然,为什么忧思如此深远呢?不是情操高尚人的后代,谁能像这样呢?”又歌唱《陈风》。又评论说:“国家没有像样的君主,难道能长久吗?”从《郐风》往下,就不再评论了。又歌唱《小雅》。又赞美说:“真美啊!深思而不惑乱,有怨恨而又不胡说,虽然处于周王朝衰败的时候,仍能看到先王臣民的影子。”又歌唱《大雅》。赞美说:“宽广啊!和谐而优美,柔韧而刚强,大概这就是文王的美德吧!”又歌唱《颂》。赞美说:“美妙到了极点!正直而不倨傲,不卑又不亢,亲近而不强迫,疏远而不相离,遭到贬谪也不胡作非为,官复原职也不贪得无厌,心有哀伤也不愁怨,高兴的时候也不忘乎所以,有财富时绝不挥霍殆尽,富足时绝不眩耀,施舍时绝不浪费,能够获取时一定要有节制,宁静而不呆滞,奋发而不失分寸,五音和谐,八风协调,节奏适度,曲律恰到好处,圣贤们大体上都是相同的。”观看了《象箾》、《南籥》的舞蹈,赞美说:“真美啊!还有些遗憾。”观看了《大武》的舞蹈,赞美说:“真美啊!周代鼎盛时期大概就像这样的吧!”观看了《韶护》的舞蹈,评说道:“圣人已经很伟大了,仍然感到德行有不够完美的地方,做圣人也很不容易啊!”观看《大夏》的舞蹈,赞美说:“真美啊!做了那么多好事而不自以为有恩惠,不是大禹谁能做到这一点?”观看《招箾》的舞蹈,赞美说:“品德高尚达到了顶点,真伟大啊!像昊天那样无所不覆,像大地那样无所不载,德行达到了顶点,再也无法增高了。所有美妙的歌舞尽在这里了,其他的歌舞,用不着再看了。”

    季札离开了鲁国,又出使到齐国。他规劝晏平仲说:“您赶快把自己的封地和官职交出去,只有没有封地和官职的人,才能幸免于难。齐国的政权将另有所归,在没有适当归属前,灾难是不会平息的呀!”所以晏子通过陈桓子交出了官职和封地,因此得以避免了栾氏、高氏制造的灾难。

    季札离开了齐国,又出使到郑国。看见子产,如同见到多年的老朋友一样。他对子产说:“郑国的当权者腐败,灾难就要来到,政权必将落到您的身上。您当政以后,一定要谨慎地按照礼法行事,否则,郑国仍将败亡。”离开郑国,季札又来到卫国。劝慰蘧瑗、史狗、史䲡、公子荆、公叔发、公子朝说:“卫国贤能的人很多,不会有祸患的。”

    从卫国前往晋国,准备在宿地住宿,听到钟声,说:“真怪啊!我听说,空有才辩而无道德的,必定遭受杀身之祸。先生得了国君仍然停留在此,恐惧都来不及,还能寻欢作乐吗?先生在此停留,犹如燕子在帷幕做巢。国君尚未安葬,可以作乐吗?”说完便离开了。孙文子听说了这些话,到死不再听奏乐。

    季札来到晋国,对赵文子、韩宣子、魏献子说:“晋国的大权将集中在您们三家了!”在临别时,他对叔向说:“您努力吧!国君腐败而良臣又多,大夫都很富有,国家大权将落入三家手中,您非常正直,一定要考虑怎样使自己躲避灾难。”

    当初季札刚开始出使时,北上途中拜见徐国国君。徐君非常喜爱季札的宝剑,嘴上却不好意思说出来。季札心里明白他的意思,因为还要出使中原诸国,没能将宝剑赠送给他。在他回国时又来到徐国,徐君已经去世,他便解下宝剑,挂在徐君墓旁的树上才离开。随从的人说:“徐君已经死了,您还送给他干什么呢?”季子说:“不能这样说,当初我心里已经决定送给他,怎能因为他死了而违背我的初衷呢?”

    七年,楚国的公子围杀了他的君王夹敖取代了王位,这就是灵王。十年,楚灵王会合了诸侯来攻打吴国的朱方,诛杀了从齐国来的庆封。吴国也攻打楚国,夺取了三个城邑便离去了。十一年,楚国进军攻打吴国,到达雩娄。十二年,楚国再次来伐,军队驻扎在乾溪,楚国战败后逃走了。

    在位十七年,吴王余祭去世,弟弟余眜继位。吴王余眜二年,楚国的公子弃疾杀了他的君王灵王取代了他的王位。

    在位四年,吴王余眜去世,他的遗愿是将王位传给弟弟季札。季札避让受位,逃离而去。于是吴国人说:“先王曾有遗嘱,哥哥去世由弟弟继位,一定要传位给季子。季子现在逃离不肯继位,就应由吴王余眜的后代继位。现在他去世了,他的儿子应该接位了。”于是便拥立吴王余眜的儿子僚作吴王。

    吴王僚二年,公子光领兵攻打楚国,战败且丢失了吴王的龙船。公子光很害怕,他通过偷袭的办法,重新夺回了吴王的龙船才带兵回国。

    五年,楚国在逃的大臣伍子胥前来投奔,公子光像对待客人一样接待了他。公子光本是吴王诸樊的儿子,平常就认为在自己父亲兄弟四人中,王位应该传给季子。季子不肯接受王位,自己的父亲应该首先继位。若果不能传位给季子,公子光应接受王位。他暗地招纳贤能之士,准备一旦有机会便袭击吴王僚。

    八年,吴王僚派公子光出兵攻打楚国,打败了楚国的军队,从居巢把楚国从前的太子建的母亲接来带回国。并趁势向北进军,打败了陈国、蔡国的军队。九年,公子光攻打楚国,攻陷了居巢、钟离两地。在此之前,楚国边境卑梁家的少女与吴国边境的女子争采桑叶,两家怒而互相残杀,两国边境长官知道后,也大为恼怒进而互相攻打,楚国人扫荡了吴国的边境村庄。吴王对此十分恼怒,因此才出兵攻打楚国,攻占了两个城镇才善罢甘休。

    伍子胥刚刚投奔吴国时,用攻打楚国的好处劝说吴王僚。公子光说:“伍子胥的父亲和哥哥被楚国杀害了,他只是为了报自己的私仇,对吴国来说哪里有什么好处!”由此伍子胥知道公子光另有打算,便寻求到一位叫专诸的勇士,把他献给公子光。公子光正中下怀,于是便对伍子胥以礼相待。伍子胥隐居到乡间从事耕种,等待着专诸的行动。

    十二年冬天,楚平王去世。十三年春天,吴国打算趁楚国治丧期间进兵攻打它,指派公子盖余、烛庸带兵包围了楚国的六邑和灊邑。派遣季札出使晋国,观察诸侯的态度和举动。楚国调兵断绝了吴军的退路,吴国军队无法撤退。看到这种情景,吴国的公子光说:“这个时机可不能丧失啊!”他对专诸说:“此时不去索求更待何时!我才是真该继承王位的人,应该接位了,我打算现在就得到它。季子就是来了,也不会废除我的!”专诸说:“到了可以杀王僚的时候了。他母亲年老孩子幼弱,两个公子带兵在楚国打仗,楚国又断绝了他们的归路。如今吴王在外受到楚国的围困,在内没有刚正不阿的大臣,没有可以对付我们的。”公子光说:“我的身子,就是你的身子!”四月丙子日,公子光在暗室里埋伏下武士,邀请吴王僚来饮酒。吴王僚把军士排列在大道两旁,从王宫到公子光的家,大门、台阶、屋门、座席两侧,都安排下吴王僚的亲兵,人人手执短剑。公子光假称脚有毛病,进入暗室,指使专诸把匕首藏在烤鱼腹中端给吴王僚吃,手执匕首直刺吴王僚,专诸自己的胸膛也被吴王亲兵的短剑刺中,结果仍然杀死了王僚。公子光终于取得了王位,这就是吴王阖庐。阖庐便任命专诸的儿子担任上卿。

    季子回来后,说:“假如先君的祭祀不被废绝,百官不再废除他们的君主,社稷仍然受到供奉,这也就是我的国君了。我还敢怨恨谁呢?痛悼死去的,侍奉活着的,顺待天意的安排。不是我发起的动乱,谁当君主就服从谁,这是先人们遵循的道理呀!”他来到王僚的墓前,哭着向旧日的君主汇报了出使的经过,然后回到自己的官府等待新君主下达命令。此时,吴国公子烛庸、盖余二人正带兵受到楚国军队的包围,听到公子光杀了王僚自立为王,便带领他们统领的军队投降楚国,楚王把他们封在舒邑。

    吴王阖庐元年,提拔伍子胥担任行人并参与谋划国家大事。楚国诛杀了伯州犂,他的孙子伯嚭逃亡投奔到吴国,吴王用他作大夫。

    三年,吴王阖庐携同伍子胥、伯嚭带兵攻打楚国,攻陷了舒邑,把出逃在外的吴国两个公子杀死。阖庐谋划攻入郢都,将军孙武说:“百姓太劳累,尚不可进军,姑且等待一些日子。”四年,再进军攻打楚国,夺取了六邑和灊邑。五年,攻打越国,战胜了它。六年,楚国派子常囊瓦攻打吴国。吴军迎击楚军,在豫章大败楚军,夺得了楚国的居巢才收兵。

    九年,吴王阖庐向伍子胥、孙武请问说:“早先您说郢都尚不可打入,那么现在怎么样了呢?”两位回答说:“楚国将领子常很贪婪,唐国、蔡国都很怨恨他。君王决意大举进攻的话,一定要得到唐国、蔡国的协助才可以发兵。”阖庐听从了他们的意见,出动全国军队,与唐国、蔡国一道向西进军攻打楚国,军队进到汉水之滨。楚国也调兵抵御吴国军队,双方在汉江两岸布下了阵形。吴王阖庐的弟弟夫打算出战,阖庐不许可。夫说:“君王既然已经把军队交给了我,战争总是以有利于我为上策,还等待什么呢?”便率领他的部下五千军兵冒险袭击楚国军队,楚国的军队大败而逃。于是吴王便挥兵追击败逃的楚军。待到追至郢都,交战五次,楚军失败五次。楚昭王逃出郢都,投奔郧城。郧公的弟弟要想杀死昭王,昭王与郧公一道又投奔随国。吴国军队就此进入郢都。伍子胥、伯嚭鞭打了楚平王的尸体,以报父仇。

    十年春天,越国探听到吴王远在郢都,国内武装空虚,就出兵攻打吴国。吴国另外派遣一支军队迎击越军。楚国向秦国告急,秦国派遣军队营救楚国攻打吴国,吴国军队战败。阖庐的弟弟夫看见秦国、越国接连打败吴军,吴王滞留楚国不走,便逃回吴国自立为吴王。阖庐听到这个消息,便带领军队回国,攻打夫。夫战败逃奔楚国。楚昭王趁此机会在九月重新回到郢都,而封夫在堂溪,称为堂溪氏。十一年,吴王派太子夫差出兵攻打楚国,夺取了番邑。楚王害怕侵扰便离开郢都迁徙到鄀城。

    十五年,孔子在鲁国担任国相。

    十九年夏天,吴国攻打越国,越王句践在檇李迎击吴军。越国派遣敢死队出面挑战,他们排成三行来到吴军阵前,大声呼喊,并当着吴军的面自杀。就在吴国士兵全神贯注地观看时,越军趁机冲杀过去,在姑苏打败了吴军。作战中击伤了吴王的指头,吴军败退了七里地。吴王不久因伤病死。阖庐下令传位给太子夫差,对他说:“您能忘记句践杀父之仇吗?”回答说:“不敢忘!”三年后,他就向越国报仇。

    吴王夫差元年,任命大夫伯嚭为太宰。训练军队作战射箭,时时刻刻不忘向越国报仇。二年,吴王调动全部精锐部队去攻打越国,在夫椒打败了越国的军队,报了姑苏之仇。越王句践把五千甲兵隐蔽在会稽,派大夫文种通过吴国的太宰嚭向吴王求和,请求允许全越国的男女作为吴国的奴隶。吴王准备答应越国的请求,伍子胥进谏说:“从前有过氏灭了斟灌去攻打斟寻,灭亡了夏后帝相。帝相的妃子后缗正在怀孕,逃在了有仍国,生下了少康。少康当上了有仍国的牧正。有过氏又要杀死少康,少康又逃奔到有虞国。有虞氏感念夏朝的恩德,便把两个女儿嫁给他并把纶邑封给他,使他拥有地方十里,人口五百。后来他便招集夏人的旧部,重整夏人的体制。派人引诱对方上当,从而灭亡了有过氏,恢复了大禹的功业,让夏人的祖先重新在祭祀中配享上帝,恢复了原有的统治。今天吴国不如有过氏强大,而句践却远远超过少康。现在不趁此消灭他,还要饶恕他,日后就很难制服他了。况且句践的为人很能忍耐,现在不消灭他,以后一定会懊悔的。”吴王不肯听从,只听太宰嚭的话,最后答应与越国媾和,签订了协定后撤兵离去。

    七年,吴王夫差得知齐景公去世而大臣们争权夺利,新继位的国君年纪尚轻,便发兵北上攻打齐国。伍子胥进谏说:“越王句践粗茶淡饭,衣不穿绸缎,慰问死者家属,探看患病的人,这是想驱使他的百姓实现某个目标。这个人活着必然要成为吴国的患害。现在越国才是吴国的心腹之患,君王若不尽早除掉他,去忙于攻打齐国,不是很荒唐吗?”吴王根本听不进去,一心向北进军攻打齐国,在艾陵打败了齐国的军队。到达缯地后,传呼鲁哀公,向他索要一百套牛羊猪等祭品。季康子派子贡用周王室的礼法去劝说太宰嚭,才得以阻止。因而滞留在齐国、鲁国南部占领地。九年,替驺国去攻打鲁国,到达战地后,与鲁国互签盟约后才离去。十年,攻打了齐国后回国。十一年,再次向北攻打齐国。

    越王句践带领他的部下来朝见吴王,献上了非常丰厚的礼物,吴王很高兴。只有伍子胥感到很害怕,说:“这是要葬送吴国啊!”进谏说:“越国处于吴国的生死之地,今天在齐国取得了很大的胜利,犹如得到的是石田,没有任何用处。况且《盘庚之诰》有劣种不可遗患的训导,商王朝正是遵守这一训导才得以兴盛的。”吴王不予采纳,派伍子胥出使齐国,伍子胥把他的儿子嘱托给齐国的鲍氏后,方回国向吴王复命。吴王听说这事后,勃然大怒,把属镂之剑赐给伍子胥要他自杀。临死时,伍子胥说:“在我的墓上种上梓树,让它长成可以做棺木的大树。把我的眼睛挖出来挂在吴国都城的东门之上,用来亲眼看着越国把吴国灭亡。”

    齐国的鲍氏杀死了齐悼公。吴王听说后,在军门外哭了三天,就从海上出兵攻打齐国。齐国人打败了吴军,吴王才带领军队回国。

    十三年,吴王召唤鲁国、卫国的君主在橐皋会盟。

    十四年春天,吴王北上在黄池与诸侯会盟,想要称霸诸侯保全周王室。六月丙子日,越王句践出兵攻打吴国。乙酉日,越军五千人与吴军交战。丙戌日,俘虏了吴国太子友。丁亥日,攻入吴国都城。吴国人向吴王夫差报告了战败的消息,夫差很怕被诸侯知道这一消息。有人走漏了风声,吴王大为恼怒,在军营中把有关连的七人斩首示众。七月辛丑日,吴王与晋定公争当盟主。吴王说:“在周室中我的辈份最高。”晋定公说:“在姬姓诸侯中我是老大。”赵鞅气极,要动用军队攻打吴王,于是只好推举晋定公当盟主。吴王在会盟结束后,与晋定公告别,又准备攻打宋国。太宰嚭说:“仅仅打败就可以了,不能长久居住此地。”于是吴王便带兵回国。吴国国中没有了太子,国内无人主事,吴王滞留国外长久不归,军兵都极为疲惫,不得已只好用丰厚的礼物同越国媾和。

    十五年,齐国的田常杀死了简公。

    十八年,越国更加强大。越王句践再次带兵在笠泽打败吴国的军队。楚国灭亡了陈国。

    二十年,越王句践再次出兵攻打吴国。二十一年,越军包围了吴国的都城。二十三年十一月丁卯日,越国军队打败了吴国军队。越王句践要把吴王夫差迁到甬东,给他百户民家住在那里。吴王夫差说:“我老了,不能再事奉君王了。我真后悔没有采用伍子胥的话,使自己落到这步田地。”就自刭而死。越王灭亡了吴国,诛杀了太宰嚭,认为他作为臣下不忠于自己的君主,然后班师回国。

    太史公说:孔子曾经说过“太伯可说是道德最为高尚的了。三次以君位相让,老百姓真不知道怎样称颂他才好”。我读《春秋》古文,才知道中原的虞国与荆蛮的吴国是亲兄弟。延陵季子的仁德之心,仰慕道义无止境,看到一点微细的迹象就能知道本质的清浊。唉,真是一个阅历丰富见多识广的君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