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卷三十五 管蔡世家第五

    史记卷三十五 管蔡世家第五 (第2/3页)

子常为楚相。相,音xi4ng。〔4〕“谗”,音ch2n,说人坏话。〔5〕“蔡侯归而之晋,请与晋伐楚”,蔡昭侯因受子常谗言之害如晋,以其子元与大夫之子为质,请求晋国出兵伐楚。事详《左传》定公三年、四年。

    十三年春,与卫灵公会邵陵。〔1〕蔡侯私于周苌弘以求长于卫;〔2〕卫使史䲡言康叔之功德,〔3〕乃长卫。夏,为晋灭沈,〔4〕楚怒,攻蔡。蔡昭侯使其子为质于吴,〔5〕以共伐楚。冬,与吴王阖闾遂破楚入郢。〔6〕蔡怨子常,〔7〕子常恐,奔郑。十四年,吴去而楚昭王复国。〔8〕十六年,楚令尹为其民泣以谋蔡,蔡昭侯惧。二十六年,孔子如蔡。〔9〕楚昭王伐蔡,蔡恐,告急于吴。吴为蔡远,约迁以自近,易以相救;昭侯私许,不与大夫计。吴人来救蔡,因迁蔡于州来。〔10〕二十八年,昭侯将朝于吴,大夫恐其复迁,乃令贼利杀昭侯;〔11〕已而诛贼利以解过,而立昭侯子朔,是为成侯。〔12〕【注释】〔1〕“会邵陵”,此为晋侯应蔡侯之请,会集诸侯于邵陵,谋伐楚。《春秋》定公四年载这年三月与会的有:刘子(周王室大臣)、晋侯、鲁侯、宋公、蔡侯、卫侯、陈子、郑伯、许男、曹伯、莒子、邾子、顿子、胡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齐国夏等。五月,诸侯盟于皋鼬(今河南省临颍县南)。《左传》称卫侯与蔡侯争长于皋鼬。〔2〕“周苌弘”,周王室臣,掌管礼数。苌,音ch2ng。“长”,此指盟誓歃血的先后秩序。《左传》称苌弘以蔡叔(蔡国始封君蔡叔度)为康叔(卫国始封君康叔封)之兄作理由,将蔡侯安排在卫侯之前歃血。〔3〕“卫使史䲡言康叔之功德”,《左传》称卫侯派祝佗(字子鱼,即本文之史䲡)私下向苌弘进言,强调康叔封在灭殷时的功德及蔡叔度谋反的劣迹,要求将卫侯歃血的位秩排在蔡侯之前。䲡,音qi&。〔4〕“为晋灭沈”,《左传》称“沈人不会于召陵,晋人使蔡伐之。夏,蔡灭沈”。沈,国名,在今安徽省阜阳市及河南省沈丘县间。〔5〕“质”,人质,质押。此文言蔡昭侯用自己的儿子作人质送往吴国,以求吴国出兵,共同讨伐楚国。此时吴王阖闾在楚国亡臣伍子胥的辅佐下国势大盛,正整军经武,预谋向西扩展,大举进攻楚国。〔6〕“吴王阖闾”,名光,用专诸刺死吴王僚而自立,公元前五一四年至前四九六年在位。曾灭徐国,攻破楚国,一度占领楚都郢(今湖北省江陵市)。后在檇李(今浙江省嘉兴市西南)被越王句践战败伤死。阖闾,又作阖庐。〔7〕“蔡怨子常”,蔡昭侯因遭子常谗言,被拘楚三年,故怨恨子常,欲乘败楚之机寻子常报仇雪恨。〔8〕“吴去而楚昭王复国”,楚昭王兵败逃离郢都后,派申鲍胥求救于秦,秦遣五百乘战车会合楚兵击退吴兵。吴王弟夫概见吴王兵败,遂归吴自立为王,吴王阖闾闻讯即领兵离开楚国回击夫概。时当公元前五○五年。〔9〕“孔子如蔡”,公元前四九八年孔子被迫离开鲁国相位周游列国。他先后游历了宋、卫、陈、蔡、齐、楚诸国,并极力向诸侯国君宣传他的“克己复礼”的主张,皆不为所用。孔子,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县)人,先世是宋国贵族。〔10〕“因迁蔡于州来”,蔡国因受楚国威逼迁都州来。州来,又称下蔡,在今安徽省寿县。〔11〕“贼”,危害国家的人。“利”,贼名,《孔子世家》称“公孙翩射杀昭公”。〔12〕“成侯”,蔡成侯于公元前四九○年至前四七二年在位。

    成侯四年,宋灭曹。〔1〕十年,齐田常弑其君简公。〔2〕十三年,楚灭陈。〔3〕十九年,成侯卒,子声侯产立。声侯十五年卒,子元侯立。元侯六年卒,子侯齐立。

    【注释】〔1〕“宋灭曹”,公元前四八七年,“曹倍(背叛)宋,又倍(背叛)晋,宋伐曹,晋不救,遂灭曹有之”。曹,周武王弟叔振铎封国,都陶丘(今山东省定陶县西南)。〔2〕“齐田常弑其君简公”,公元前四八一年田常(即田成子,齐国大臣)杀死简公,拥立齐平公,任相国,尽杀公族中之强者,扩大封邑,从此齐国由陈氏(即田氏)专权。〔3〕“楚灭陈”,公元前四七八年楚灭陈。

    侯齐四年,楚惠王灭蔡,〔1〕蔡侯齐亡,蔡遂绝祀。〔2〕后陈灭三十三年。〔3〕【注释】〔1〕“楚惠王灭蔡”,公元前四四七年楚灭蔡。〔2〕“绝祀”,断绝祭祀,指国家灭亡。古代只有封地之君才有祭祀祖先神灵的权利,祭祀权的被剥夺就意味着对该地区统治权的消失,故而古人常以“绝祀”代指亡国。〔3〕“后陈灭三十三年”,实应在陈亡后三十一年,蔡亡。

    伯邑考,其后不知所封。武王发,其后为周,有本纪言。管叔鲜作乱诛死,无后。周公旦,其后为鲁,有世家言。蔡叔度,其后为蔡,有世家言。曹叔振铎,其后为曹,有世家言。成叔武,其后世无所见。霍叔处,其后晋献公时灭霍。〔1〕康叔封,其后为卫,有世家言。冉季载,其后世无所见。

    【注释】〔1〕“霍叔处,其后晋献公时灭霍”,据《国语·晋语》:晋献公十六年(公元前六六一年),太子申生将下军灭霍,《左传》闵公元年亦载此事。

    太史公曰:管蔡作乱,无足载者。然周武王崩,成王少,天下既疑,赖同母之弟成叔、冉季之属十人为辅拂,〔1〕是以诸侯卒宗周,故附之世家言。

    【注释】〔1〕“属”,亲属。“拂”,音b@,通“弼”,辅佐。

    曹叔振铎者,〔1〕周武王弟也。武王已克殷纣,封叔振铎于曹。〔2〕【注释】〔1〕“曹叔振铎”,曹国始封君。〔2〕“封叔振铎于曹”,曹当今山东定陶。

    叔振铎卒,子太伯脾立。太伯卒,子仲君平立。仲君平卒,子宫伯侯立。宫伯侯卒,子孝伯云立。孝伯云卒,子夷伯喜立。

    夷伯二十三年,〔1〕周厉王奔于彘。

    【注释】〔1〕“夷伯二十三年”,时当公元前八四一年。

    三十年卒,弟幽伯彊立。〔1〕幽伯九年,弟苏杀幽伯代立,是为戴伯。戴伯元年,〔2〕周宣王已立三岁。三十年,戴伯卒,子惠伯兕立。

    【注释】〔1〕“彊”,古“强”字。〔2〕“戴伯元年”,当公元前八二六年。

    惠伯二十五年,周幽王为犬戎所杀,〔1〕因东徙,益卑,诸侯畔之。〔2〕秦始列为诸侯。

    【注释】〔1〕“惠伯二十五年,周幽王为犬戎所杀”,时当公元前七七一年。〔2〕“畔”,通“叛”。

    三十六年,惠伯卒,子石甫立,其弟武杀之代立,是为缪公。缪公三年卒,子桓公终生立。〔1〕【注释】〔1〕“终生”,又作“终湦”。

    桓公三十五年,鲁隐公立。〔1〕四十五年,鲁弑其君隐公。〔2〕四十六年,宋华父督弑其君殇公,及孔父。五十五年,桓公卒,子庄公夕姑立。〔3〕【注释】〔1〕“桓公三十五年,鲁隐公立”,时当公元前七二二年。〔2〕“四十五年,鲁弑其君隐公”,时当公元前七一二年。〔3〕“夕姑”,《春秋》及本书《十二诸侯年表》作“射姑”,“射”音y8。古“射”多通“夜”,或曰“夕”乃“夜”之讹。庄公二十三年,〔1〕齐桓公始霸。

    【注释】〔1〕“庄公二十三年”,当公元前六七九年。

    三十一年,庄公卒,子厘公夷立。厘公九年卒,子昭公班立。昭公六年,齐桓公败蔡,遂至楚召陵。〔1〕九年,昭公卒,子共公襄立。

    【注释】〔1〕“齐桓公败蔡,遂至楚召陵”,时当公元前六五六年。

    共公十六年,初,晋公子重耳其亡过曹,〔1〕曹君无礼,欲观其骈胁。〔2〕釐负羁谏,〔3〕不听,私善于重耳。二十一年,晋文公重耳伐曹,虏共公以归,令军毋入釐负羁之宗族闾。〔4〕或说晋文公曰:〔5〕“昔齐桓公会诸侯,复异姓;〔6〕今君囚曹君,灭同姓,〔7〕何以令于诸侯?”晋乃复归共公。

    【注释】〔1〕“晋公子重耳其亡过曹”,晋公子重耳因王室骊姬之乱出亡,曾路过曹国。〔2〕“曹君无礼,欲观其骈胁”,曹君(共公)听说重耳骈胁(肋骨与肋骨紧连,长成一片),欲乘其洗浴时偷偷窥看,这是对公子重耳极不礼貌的举动。〔3〕“厘负羁”,《左传》作“僖负羁”,曹大夫。“厘”,音x9。“羁”,音j9。〔4〕“闾”,里门。〔5〕“说”,音shu@,劝说。〔6〕“复异姓”,指恢复异姓诸侯的地位。〔7〕“灭同姓”,指灭亡同姓诸侯国。在诸强争霸的春秋时期,对同姓和异姓诸侯国的态度,对霸主的地位有着重要影响,因而此处有人劝说晋文公送曹共公归国,以争得人心,实现号令诸侯的霸业。

    二十五年,晋文公卒。三十五年,共公卒,子文公寿立。文公二十三年卒,子宣公彊。〔1〕宣公十七年卒,弟成公负刍立。

    【注释】〔1〕“宣公彊,《春秋》三《传》、《汉书·古今人表》及本书《十二诸侯年表》“宣公”均名“庐”,且宣公之前幽伯名“彊,宣公当不应再名“彊”,是知“庐”是“彊”非。

    成公三年,晋厉公伐曹,虏成公以归,已复释之。〔1〕五年,晋栾书、中行偃使程滑弑其君厉公。〔2〕二十三年,成公卒,子武公胜立。武公二十六年,楚公子弃疾弑其君灵王代立。〔3〕二十七年,武公卒,子平公须立。平公四年卒,子悼公午立。是岁,宋、卫、陈、郑皆火。

    【注释】〔1〕“晋厉公伐曹,虏成公以归,已复释之”,《左传》成公十三年载:“秋,负刍杀其大子而自立也。诸侯乃请讨之。晋人以其役之劳,请俟他年。”十五年载:“春,会于戚,讨曹成公也。”《春秋》成公十五年载:“晋侯执曹伯归于京师。”《左传》载:“诸侯将见子臧于王而立之。子臧辞曰:‘《前志》有之曰:“圣达节,次守节,下失节。”为君非吾节也。虽不能圣,敢失守乎?’遂逃,奔宋。”成公十六年,曹人请于晋。晋侯谓子臧:“反(通“返”),吾归而君。”子臧反,曹伯归。〔2〕“晋栾书、中行偃使程滑弑其君厉公”,鲁成公十八年,晋大夫栾书、中行偃因厉公欲尽除群大夫而立诸宠姬兄弟,而使其党程滑杀厉公。〔3〕“武公二十六年,楚公子弃疾弑其君灵王代立”,《左传》昭公十三年曰:“夏五月癸亥,王缢于芋尹申亥。”公子弃疾即位,名曰“熊居”,是为平王。

    悼公八年,宋景公立。〔1〕九年,悼公朝于宋,宋囚之;曹立其弟野,是为声公。悼公死于宋,归葬。

    【注释】〔1〕“宋景公”,名头曼,公元前五一六年继位。

    声公五年,平公弟通弑声公代立,是为隐公。隐公四年,声公弟露弑隐公代立,是为靖公。〔1〕靖公四年卒,子伯阳立。

    【注释】〔1〕“是为靖公”,《世本》及《春秋》称,悼伯卒,弟露立,谥靖公,无声公、隐公之事。司马迁本节所述当另有所本。

    伯阳三年,国人有梦众君子立于社宫,〔1〕谋欲亡曹;曹叔振铎止之,请待公孙彊,许之。旦,求之曹,无此人。梦者戒其子曰:“我亡,尔闻公孙彊为政,必去曹,无离曹祸。”〔2〕及伯阳即位,好田弋之事。〔3〕六年,曹野人公孙彊亦好田弋,获白雁而献之,且言田弋之说,因访政事。伯阳大说之,〔4〕有宠,使为司城以听政。〔5〕梦者之子乃亡去。

    【注释】〔1〕“社宫”,土神庙。〔2〕“离”,通“罹”,遭逢。〔3〕“田”,田猎。“弋”,音y@,带绳的箭,此指射猎。〔4〕“说”,音yu8,通“悦”,高兴。〔5〕“司城”,官名,即司空,掌管建筑工程、车服制造。宋国武公以后改司空为司城,此伯阳任公孙彊以司城,殆仿宋国官制。

    公孙彊言霸说于曹伯。十四年,曹伯从之,乃背晋干宋。〔1〕宋景公伐之,晋人不救。十五年,宋灭曹,〔2〕执曹伯阳及公孙彊以归而杀之。曹遂绝其祀。

    【注释】〔1〕“干”,犯。〔2〕“十五年,宋灭曹”,时当公元前四八七年。

    太史公曰:余寻曹共公之不用僖负羁,乃乘轩者三百人,〔1〕知唯德之不建。及振铎之梦,岂不欲引曹之祀者哉?〔2〕如公孙彊不修厥政,〔3〕叔铎之祀忽诸。〔4〕【注释】〔1〕“余寻曹共公之不用僖负羁,乃乘轩者三百人”,本书《晋世家》载晋文公五年,“晋师入曹,数之以其不用釐负羁言,而用美女乘轩者三百人也”。〔2〕“引”,延长。〔3〕“厥”,其。“不修厥政”,指不修霸道之政。〔4〕“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