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卷五十五 留侯世家第二十五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

    史记卷五十五 留侯世家第二十五 (第1/3页)

    史记卷五十五留侯世家第二十五 骈宇骞注译 留侯张良者,〔1〕其先韩人也。〔2〕大父开地,〔3〕相韩昭侯、宣惠王、襄哀王。〔4〕父平,相釐王、悼惠王。〔5〕悼惠王二十三年,〔6〕平卒。卒二十岁,秦灭韩。良年少,未宦事韩。〔7〕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8〕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

    【注释】〔1〕“留侯”,张良的封爵。张良封于留,故称留侯。留,本春秋宋邑。秦置县,治所在今江苏省沛县东南。按张良字子房,见《汉书·张良传》。〔2〕“韩”,古国名,战国七雄之一。春秋时,晋封韩武子于韩原,其后世为晋卿。至韩虔,与魏、赵三分晋国,公元前四○三年被周烈王承认为诸侯国。建都阳翟(今河南省禹县)。公元前三七五年韩哀侯灭郑,又迁都新郑(今河南省新郑县)。公元前二三○年为秦所灭。详见本书《韩世家》。〔3〕“大父”,祖父。“开地”,张良祖父名。〔4〕“韩昭侯”,名武,韩国国君,在位三十年(公元前三六二年至前三三三年)。“宣惠王”,昭侯的儿子,韩国国君称王从他开始,在位二十一年(公元前三三二年至前三一二年)。“襄哀王”,亦称襄王,名仓,宣惠王的儿子,在位十六年(公元前三一一年至前二九六年)。〔5〕“釐王”,亦作僖王,名咎,襄哀王的儿子,在位二十三年(公元前二九五年至前二七三年)。“悼惠王”,或作桓惠王,釐王的儿子,史佚其名,在位三十四年(公元前二七二年至前二三九年)。〔6〕“悼惠王二十三年”,即公元前二五○年。〔7〕“未宦事韩”,没有在韩国担任过官职。一说“宦”当为“尝”字之误。〔8〕“客”,门客,食客,此指刺客。“秦王”,指秦王嬴政(秦始皇)。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二一一年)始改号称皇帝,此时秦王嬴政尚称秦王。

    良尝学礼淮阳。〔1〕东见仓海君。〔2〕得力士,为铁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皇帝博浪沙中,〔3〕误中副车。〔4〕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贼甚急,为张良故也。良乃更名姓,亡匿下邳。〔5〕【注释】〔1〕“淮阳”,汉郡国名,秦时为陈县,治所在今河南省淮阳县。〔2〕“仓海君”,旧注有二说:一、《汉书·张良传》颜师古注云:“盖当时贤者之号。”二、《史记集解》、《索隐》皆谓仓海君为秽貊国的君长。据《汉书·武帝纪》记载,元朔元年“东夷秽君南闾等二十八万人降,为苍海郡”。后说近是,盖司马迁以当时郡名称之。苍海郡在今朝鲜中部地区。〔3〕“博浪沙”,古地名,故址在今河南省原阳县东南。〔4〕“副车”,亦称属车,扈从天子的车辆。《史记索隐》引《汉官仪》云:“天子属车三十六乘。”〔5〕“下邳”,秦县名,治所在今江苏省睢宁县西北。

    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1〕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2〕顾谓良曰:“孺子,〔3〕下取履!”良鄂然,〔4〕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5〕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6〕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7〕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8〕遂去,无他言,不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9〕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注释】〔1〕“圯”,音yí,桥。〔2〕“直”,旧注有二解:一、《史记索隐》、《汉书》颜师古注谓作“正”解,犹言恰值。二、王念孙《读书杂志》谓作“特”解,犹言特意、故意。两说皆可通,王说近是。〔3〕“孺子”,犹今天称“年轻人”、“小伙子”等,是一种不客气、不礼貌的称呼。〔4〕“鄂”,通“愕”,惊讶。〔5〕“平明”,与以下的“鸡鸣”、“夜未半”,为秦汉时使用的时辰名称。“平明”即平旦。“鸡鸣”早于“平明”,“夜未半”早于“鸡鸣”。〔6〕“一编书”,古代的书籍多写在竹简上,用皮条或绳子编联,故以编称。“一编书”犹今言一册书。〔7〕“济北”,即济水之北,这里指谷城山一带。〔8〕“谷城山”,亦称黄山,在今山东省平阴县西南。〔9〕“《太公兵法》”,相传为姜太公吕尚所作的兵书。梁阮孝绪《七录》曾有著录,云“《太公兵法》一帙三卷”,今亡。

    居下邳,为任侠。〔1〕项伯常杀人,〔2〕从良匿。

    【注释】〔1〕“任侠”,互相信赖为任,同情援助为侠。古代把打抱不平,负气仗义的行为称为任侠。〔2〕“项伯”,秦末下相(今江苏省宿迁县西南)人,名缠,字伯。楚贵族的后裔,项羽的叔父。在项羽军中任左尹。因在鸿门宴上救刘邦有功,西汉王朝建立后刘邦封他为射阳侯,赐刘姓。“常”,同尝。

    后十年,〔1〕陈涉等起兵,〔2〕良亦聚少年百余人。景驹自立为楚假王,〔3〕在留。良欲往从之,道遇沛公。〔4〕沛公将数千人,略地下邳西,遂属焉。沛公拜良为厩将。〔5〕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良为他人言,皆不省。良曰:“沛公殆天授。”故遂从之,不去见景驹。

    【注释】〔1〕“后十年”,指博浪沙狙击后的十年,即二世元年(公元前二○九年)。〔2〕“陈涉”,即陈胜(字涉),阳城(今河南省登封县东南)人。二世元年(公元前二○九年)和吴广等在蕲县大泽乡(今安徽省宿县东南刘村集)起兵反秦,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的领袖。后在陈县(今河南省淮阳县)建立张楚政权,他被推为王。旋即派兵攻取赵、魏之地,又派周文率兵进攻关中,后周文战败,秦将章邯以优势兵力进行反扑,围攻陈县,他率起义军英勇奋战,失利后退至下城父(今安徽省涡阳县东南)为叛徒庄贾杀害。事详本书《陈涉世家》。〔3〕“景驹”,楚国贵族的后裔,秦二世时秦嘉立他为楚王。“假王”,暂时代理为王。〔4〕“沛公”,即刘邦。刘邦在沛县起兵,被拥立为沛公。〔5〕“厩将”,军中管理马匹的官。

    及沛公之薛,见〔1〕项梁。〔2〕项梁立楚怀王。〔3〕良乃说项梁曰:“君已立楚后,而韩诸公子横阳君成贤,〔4〕可立为王,益树党。”项梁使良求韩成,立以为韩王。以良为韩申徒,〔5〕与韩王将千余人西略韩地,得数城,秦辄复取之,往来为游兵颍川。〔6〕【注释】〔1〕“薛”,古县名,治所在今山东省滕县南。〔2〕“项梁”,下相(今江苏省宿迁县西南)人。楚国贵族的后裔,楚将项燕的儿子。秦二世元年(公元前二○九年)陈胜起义后,他与其侄子项羽杀死秦会稽郡守殷通,在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起兵反秦。后任张楚上柱国。陈胜失败后,立楚怀王的孙子熊心为王,仍称楚怀王。后与秦将章邯作战,因轻敌,在定陶(今山东省定陶县西北)战死。〔3〕“楚怀王”,指战国时楚怀王(名槐)的孙子熊心。项梁拥立他为楚王,仍称楚怀王。〔4〕“横阳君成”,即韩王成。韩成封于横阳,故称横阳君成。横阳,古地名,战国时属韩,在今河南省商丘县西南。〔5〕“申徒”,即司徒,官名,本为掌教化之官。王伯祥认为此处相当于楚之令尹,为执政之官。〔6〕“颍川”,战国时韩地,秦灭韩后属秦,秦王政十七年(公元前二三○年)置颍川郡,治所在今河南省禹县。

    沛公之从雒阳南出轘辕,〔1〕良引兵从沛公,下韩十余城,击破杨熊军。〔2〕沛公乃令韩王成留守阳翟,〔3〕与良俱南,攻下宛,〔4〕西入武关。〔5〕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峣下军,〔6〕良说曰:“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7〕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8〕秦将果畔,〔9〕欲连和俱西袭咸阳,〔10〕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叛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11〕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逐北至蓝田,〔12〕再战,秦兵竟败。遂至咸阳,秦王子婴降沛公。〔13〕【注释】〔1〕“雒阳”,古都邑名。周时称成周,战国时改称雒阳,因在雒水之北而得名。秦置县,为三川郡治。汉改河南郡,又置雒阳县为郡治。故址在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北。“轘辕”,音hu2nyu2n,山名,在今河南省偃师县东南。因山路周回盘旋而得名。〔2〕“杨熊”,秦军将领。〔3〕“阳翟”,古邑名。相传夏禹都此。春秋时为郑栎邑,战国时属韩,改名阳翟。秦置县,为秦颍川郡治所。故址在今河南省禹县。〔4〕“宛”,古县名。战国时属楚,秦灭楚后秦昭襄王置县,治所在今河南省南阳市。〔5〕“武关”,古关名,故址在今陕西省丹凤县西北。〔6〕“峣”,即峣关,因临峣山而得名。自古为关中平原通往南阳盆地的交通要隘。故址在今陕西省商县西北。〔7〕“贾竖”,古代对商人的一种蔑称。〔8〕“郦食其”,陈留高阳(今河南省杞县)人。本为里监门吏,秦末农民战争中归属刘邦,后为刘邦的谋臣。曾献计克陈留,封为广野君。楚汉战争中,游说齐王田广归汉,韩信乘机袭齐,齐王以为被他出卖,把他烹死。事详本书《郦生陆贾列传》。〔9〕“畔”,通“叛”。〔10〕“咸阳”,古都邑名。公元前三五○年秦孝公自栎阳迁都于此。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都城规模更为扩大。故址在今陕西省咸阳市东北。〔11〕“解”,通“懈”,懈怠。〔12〕“蓝田”,秦县名。治所在今陕西省蓝田县西。〔13〕“秦王子婴”,秦始皇的孙子,秦始皇长子扶苏的儿子。秦二世三年(公元前二○七年)赵高杀二世,立子婴,去帝号,称王。刘邦兵至霸上,子婴素车白马以降。为王四十六天即降刘邦,后为项羽所杀。事详本书《秦始皇本纪》。

    沛公入秦宫,宫室帷帐狗马重宝妇女以千数,意欲留居之。樊哙谏沛公出舍,〔1〕沛公不听。良曰:“夫秦为无道,故沛公得至此。夫为天下除残贼,宜缟素为资。〔2〕今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桀为虐’。〔3〕且‘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药苦口利于病’,〔4〕愿沛公听樊哙言。”沛公乃还军霸上。〔5〕【注释】〔1〕“樊哙”,沛县(今江苏省沛县)人。汉初将领。少以屠狗为业。初随刘邦起义,为其部将,以军功封贤成君。汉初随刘邦击破臧荼、陈豨和韩王信的叛乱,任左丞相,封舞阳侯。其妻吕须为吕后的妹妹,因而很得吕后信任。事详《史记》、《汉书》本传。〔2〕“缟素”,缟和素都是不用文绣的白色丝织品。这里指朴素。“资”,凭借。〔3〕“助桀为虐”,桀即夏桀,夏朝末代君主,传说为古代的暴君。“助桀为虐”意谓帮助恶人做坏事。〔4〕“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药苦口利于病”,这两句是古代的成语。亦见本书《淮南衡山列传》。又今本《孔子家语·六本篇》、《说苑·正谏篇》皆载此语,惟“毒药”作“良药”。〔5〕“霸上”,一作灞上,又名霸头,古地名,因地处霸水以西的高原上而得名,为古代军事要地。故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

    项羽至鸿门下,〔1〕欲击沛公,项伯乃夜驰入沛公军,私见张良,欲与俱去。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乃具以语沛公。沛公大惊,曰:“为将奈何?”良曰:“沛公诚欲倍项羽邪?”〔2〕沛公曰:“鲰生教我距关无内诸侯,〔3〕秦地可尽王,故听之。”良曰:“沛公自度能却项羽乎?”〔4〕沛公默然良久,曰:“固不能也。今为奈何?”良乃固要项伯。项伯见沛公。沛公与饮为寿,结宾婚。令项伯具言沛公不敢倍项羽,所以距关者,〔5〕备他盗也。及见项羽后解,语在《项羽》事中。〔6〕【注释】〔1〕“鸿门”,古地名,故址在今陕西省临潼县东北。现在当地人称为项王营。〔2〕“倍”,通“背”,背叛。〔3〕“鲰生”,浅薄愚陋的小人。〔4〕“度”,音duó,估计,推测。〔5〕“距”,通“拒”,拒守,防御。〔6〕“《项羽》事中”,即指本书《项羽本纪》中。

    汉元年正月,〔1〕沛公为汉王,王巴蜀。〔2〕汉王赐良金百溢,〔3〕珠二斗,〔4〕良具以献项伯。汉王亦因令良厚遗项伯,使请汉中地。〔5〕项王乃许之,遂得汉中地。汉王之国,良送至褒中,〔6〕遣良归韩。良因说汉王曰:“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7〕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乃使良还。行,烧绝栈道。

    【注释】〔1〕“汉元年”,即公元前二○六年。〔2〕“巴蜀”,古郡名。巴,古巴国地,秦置巴郡,治所江州,在今四川省重庆市嘉陵江北岸。蜀,古蜀国地,秦置蜀郡,治所成都,在今四川省成都市。〔3〕“溢”,通“镒”。古代重量单位,古以二十两为一溢。一说二十四两为一溢。〔4〕“斗”,容量单位。十升为一斗。〔5〕“汉中”,古郡名。公元前三一二年秦惠王置。因地处汉水上游而得名。治所南郑,在今陕西省汉中市东。〔6〕“褒中”,古褒国地,汉置县,治所在今陕西省勉县东南。〔7〕“栈道”,古人在悬崖峭壁上凿孔架桥连阁而成的道路。

    良至韩,韩王成以良从汉王故,项王不遣成之国,从与俱东。良说项王曰:“汉王烧绝栈道,无还心矣。”乃以齐王田荣反,书告项王。〔1〕项王以此无西忧汉心,而发兵北击齐。

    【注释】〔1〕“齐王田荣”,齐国贵族的后裔。田广的父亲。陈胜起义之后,他随从其堂兄田儋起兵反秦。田儋死后,田荣又立田儋之子田儋为王。因与项梁、项羽有矛盾,故未随之西下破秦。项羽恨田荣,故分封时乃命随其入关的田都为齐王,而命田市改王胶东,田荣不平,故倡言反项羽。事详见本书《田儋列传》。

    项王竟不肯遣韩王,乃以为侯,又杀之彭城。〔1〕良亡,间行归汉王,汉王亦已还定三秦矣。〔2〕复以良为成信侯,〔3〕从东击楚。至彭城,汉败而还。至下邑,〔4〕汉王下马踞鞍而问曰:〔5〕“吾欲捐关以东等弃之,谁可与共功者?”良进曰:“九江王黥布,〔6〕楚枭将,与项王有郄;〔7〕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8〕此两人可急使。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9〕当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则楚可破也。”汉王乃遣随何说九江王布,〔10〕而使人连彭越。及魏王豹反,〔11〕使韩信将兵击之,因举燕、代、齐、赵。〔12〕然卒破楚者,此三人力也。

    【注释】〔1〕“彭城”,春秋时宋邑,秦置县。治所在今江苏省徐州市。项羽建都于此。〔2〕“三秦”,秦朝灭亡之后,项羽三分秦关中故地,封秦降将章邯为雍王,司马欣为塞王,董翳为翟王,合称三秦。〔3〕“成信侯”,张良的封号。王伯祥说:“嘉其去楚归汉,能守信义。”〔4〕“下邑”,秦县名。治所在今安徽省砀山县。〔5〕“踞”,踞坐,坐时两脚底和臀部着地,两膝上耸。或谓依靠。〔6〕“九江王黥布”,本名英布,因犯法黥面,故又称黥布。六县(今安徽省六安县东北)人。秦末率骊山刑徒起兵,先属项羽,因有战功,被封为九江王。楚汉战争中归汉,被封为淮南王。汉初,以彭越、韩信相继为刘邦所杀,因此举兵反叛,战败后逃往江南,被长沙王(吴芮子成王臣)诱杀。事详《史记》、《汉书》本传。〔7〕“郄”,通“隙”。间隙。这里指裂痕,矛盾。黥布和项羽不和的经过,详见本书《项羽本纪》、《黥布列传》。〔8〕“彭越”,字仲,昌邑(今山东省金乡县西北)人。秦末聚众起兵,楚汉战争中将兵三万余归属刘邦,略定梁地(今河南省东南部地区)。曾率兵跟从刘邦击灭项羽于垓下(今安徽省灵璧县南),被封为梁王。高祖十一年(公元前一九六年)因被告发谋反,被刘邦所杀。事详本书《魏豹彭越列传》。“梁地”,指战国时魏国管辖的地区,因魏国的国都在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所以称为梁地。大概相当于今天河南省的东南部。〔9〕“韩信”,淮阴(今江苏省清江县西南)人。秦末农民起义中初属项羽,后归刘邦,被任为大将。楚汉战争中因军功被封为齐王。后与刘邦会合,击灭项羽于垓下(今安徽省灵璧县南)。汉朝建立后改封为楚王。后有人告他谋反,降为淮阴侯,后又被告发与陈豨勾结在长安谋反,为吕后所杀。事详本书《淮阴侯列传》。〔10〕“随何”,当时的辩士,与陆贾齐名。刘邦派他去劝黥布归汉。曾任护军中尉。〔11〕“魏王豹”,即魏豹,魏公子宁陵君咎的弟弟。陈胜率兵攻占魏地后立咎为魏王。后咎被秦将章邯打败自杀。豹又再起收复魏地,继立为魏王。项羽分封诸侯时,他被徙封为西魏王,建都平阳。后他背楚归汉,后又叛汉,刘邦派韩信将他击败俘虏。事详《史记》、《汉书》本传。〔12〕“燕、代、齐、赵”,指项羽分封的臧荼、陈余、田荣、赵歇四个诸侯国。事详本书《淮阴侯列传》。

    张良多病,未尝特将也,〔1〕常为画策臣,时时从汉王。

    【注释】〔1〕“特将”,单独领兵。

    汉三年,〔1〕项羽急围汉王荥阳,〔2〕汉王恐忧,与郦食其谋桡楚权。食其曰:“昔汤伐桀,〔3〕封其后于杞。〔4〕武王伐纣,〔5〕封其后于宋。〔6〕今秦失德弃义,侵伐诸侯社稷,〔7〕灭六国之后,〔8〕使无立锥之地。陛下诚能复立六国后世,〔9〕毕已受印,此其君臣百姓必皆戴陛下之德,莫不乡风慕义,〔10〕愿为臣妾。德义已行,陛下南乡称霸,〔11〕楚必敛衽而朝。”〔12〕汉王曰:“善。趣刻印,先生因行佩之矣。”

    【注释】〔1〕“汉三年”,指汉高祖三年,即公元前二○四年。〔2〕“荥阳”,古县名。治所在今河南省荥阳县东北。〔3〕“汤”,即商汤王,又称武汤、武王、成汤、天乙,或称成唐。甲骨文称唐、大乙,又称高祖乙。原为商族的部落首领,约在公元前一七○○年左右消灭了夏朝的末代君主夏桀,建立了商朝。“桀”,名履癸,夏朝末代君主。后被商汤所败,出奔南方而死。〔4〕“杞”,古国名。公元前十一世纪时周分封的诸侯国。姒姓。据《史记·陈杞世家》记载:周武王克殷纣,求禹之后,得东楼公,封之于杞,以奉夏后氏祀。此处则谓杞为汤时所封,与《世家》记载不合。王伯祥云:“盖策士随口凑说,不一定符合事实。”〔5〕“武王”,姬姓,名发。西周王朝的建立者。建都于镐(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南沣水东岸)。“纣”,一作受,亦称帝辛。商代最后的君主。后周武王会合西南各族向商进攻,在牧野(今河南省淇县西南)之战中,他因“前徒倒戈”,兵败自焚。〔6〕“宋”,古国名。子姓,始封君为商王纣的庶兄微子启。据《史记·宋微子世家》记载,公元前十一世纪,周公平定武庚的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