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卷七十 张仪列传第十

    史记卷七十 张仪列传第十 (第3/3页)

过二百多里路,不论战车或者步兵,都不用花多大力气就能到达。魏国南与楚国交界,西与韩国接连,北与赵国靠近,东与齐国连界,军队戍守四方,守卫边境的兵士当在十万以上。魏国的地势,自来就是战场。如果南边与楚交好而不东与齐国交好,那齐国就会从东面进攻;和东方齐国友好而不和赵国亲善,那赵兵就会从北面进攻;与韩国不和,那韩兵就会攻魏的西面;与楚国不亲,那楚兵就会侵犯魏的南面。这正是人们所说的四分五裂的道路啊。

    “再说各国诸侯之所以合纵结盟,是想求得国家安全、巩固君王地位、增强军队力量、发扬本国声威。现在各合纵国把天下当做一家,他们彼此结为兄弟,在洹水之滨杀白马立誓为盟,以坚定彼此的意志。然而同是父母所生的亲兄弟之间,尚且发生争夺钱财的事,那么合纵各国要想凭借虚伪的盟约来维持苏秦残损的谋画,它的不可能成功是明确无疑的了。

    “大王您要是不依附秦,秦就会出兵攻打河外、占据卷、衍、燕、酸枣等地,胁迫卫国,夺取卫国的阳晋,于是赵国不能南下援魏;赵国不能南下,那魏也就不能向北和赵呼应;魏不能连赵,那么合纵各国的交通就会断绝;合纵各国的交通一断绝,那么大王您的国家要想没有危险是不可能的了。秦国挟持韩国转而攻梁,韩国因为害怕秦国,与秦联为一体,于是梁的灭亡就近在眼前了。这就是我为大王担心的事情啊。

    “现在为大王着想,还是不如依附秦国。依附了秦国就必定会使楚国、韩国不敢妄动;没有了韩、楚侵扰的祸患,大王就可以高枕而卧,国家肯定没有甚么可以忧虑的事情了。

    “秦最想削弱的国家是楚国,而最能削弱楚国的是魏国。楚国虽然有民富国大的名声,但实际上却很空虚;它的军队人数虽然多,但临阵会轻易败逃,不能打硬仗。我们调集魏国的全部军队南下攻打楚国,获胜是可以肯定的。割裂楚国,有利于魏国;亏损楚国,使秦国高兴,转嫁了灾祸,安定了国家,确是一件好事啊。大王如不听取我的意见,秦出兵东向攻魏,那时魏要想投秦,也就不可能了。

    “再说那些主张合纵的策士吧,他们大多话讲得激昂,而很少有靠得住的,只要说动了一国国君,就能够被赐封为侯,所以天下从事游说的人无不随时随地都在慷慨陈词,宣扬合纵的好处,以图打动一国的君主。君主觉得他们说得很好而受到影响。又怎么可能不被迷惑呢!

    “我听说过这样的话:羽毛堆积多了能把船压沉,轻东西聚载多了能把车轴压断,众人的嘴巴可以使铁熔化,众多的坏话能把骨销毁。故此我请求大王慎重地决定国家大计,并请您让我辞职离开魏国。”

    魏哀王于是背弃合纵盟约,通过张仪,请求与秦结好。张仪回秦后,仍然做了秦国的相国。三年后,魏又背叛秦国而重新加入合纵。秦因此出兵攻魏,夺取了魏的曲沃城。次年,魏重又归附秦国。

    秦国准备攻打齐国,而齐与楚都参加合纵,两国关系密切,秦王于是派遣张仪前往楚国担任相职。楚怀王听说张仪来楚,安排他住在上等馆舍,并亲自接待张仪。怀王问张仪说:“您到我们这偏远鄙陋的楚国来,不知有甚么见教?”张仪对怀王说:“大王如果真的能够听取我的意见,关闭边关与齐断绝来往,我愿献上商於地区六百里的地方与楚,使秦王的女儿成为大王的妻子,秦、楚两国娶妇嫁女,永远成为亲如兄弟的国家。这将北面削弱齐国,西面有利于秦国,找不到比它更好的策略了。”怀王非常高兴地采纳了张仪的意见。群臣都为此向怀王贺喜,唯有陈轸向怀王表示哀悼。怀王发怒道:“我不用派兵便得到六百里土地,大臣们都来庆贺,唯有你表示哀悼,这是甚么缘故?”陈轸答道:“事情没有这么简单。依我的看法,商於之地大王既不可能得到,齐、秦两国还会由此联合,齐、秦一联合,那楚国的灾难就肯定会降临了。”怀王问道:“有什么根据吗?”陈轸回答说:“秦国之所以看重楚国,是因为楚国背后有齐国。现在楚国关闭边界与齐国绝交,那么楚国就会孤立无援。秦国怎会重视一个孤立的国家,而奉送它六百里商於之地呢?张仪回到秦国后,必定会背叛大王。这样,楚国北与齐绝交,西面从秦国引来灾患,那它们两国之兵必定都会犯境了。妥当地为大王考虑,不如暗中与齐修好,表面上与齐绝交,派人随同张仪到秦。如果秦给了我们土地,再与齐绝交也不晚;不给我们土地,我们与齐暗中联合再作主张。”怀王说:“希望你闭上嘴巴不要再说了,等着看我得到秦的土地吧。”于是怀王将楚国的相印授与张仪,还送了许多礼物,一面关闭边界,与齐断交,并派一员将军随同张仪前往。

    张仪到达秦国后,假装上车时没有拉稳绳子而从车上坠地,为此,养伤而三个月没有上朝。楚怀王听说此事后,说:“张仪是因为我与齐国绝交,做得还不够坚决吧?”便派勇士前往宋国,借宋国的符节进入齐境,大骂齐王。齐王大怒,折断符节而投靠秦国。秦与齐恢复邦交后,张仪才上朝,对楚国的使臣说:“我有六里封地,愿意献给你们大王。”使臣说道:“我受楚王之命,来接受商於之地六百里,没有听说是六里。”使臣回国报告楚怀王,怀王大怒,发兵攻秦。陈轸说:“我可以开口讲话了吗?攻打秦国,不如反过来割地贿赂秦国,再与秦国联合攻齐,这样我们向秦国割出的土地,可从齐国取得补偿,大王的国土还可以保存。”怀王不听,终于发兵派将军屈■率领攻打秦国。秦国与齐国共同攻打楚国,杀掉楚兵八万,杀了屈■,接着攻取了楚国的丹阳、汉中等地。楚国重又增兵袭击秦国,在蓝田与秦军大战,楚军大败,楚国于是割让两城和秦国议和,才使战事平息。

    秦国和楚国进行联系,想用武关以外的土地换取楚国的黔中。楚王说:“我不希望换地,希望在得到张仪之后,奉献黔中地与秦王。”秦王想派张仪赴楚,但不忍说出口来。张仪自己请求到楚国去。秦惠王说:“楚王恨你背弃了给商於之地的诺言,会对你甘心吗?”张仪说:“秦强楚弱,我与楚国的靳尚相好,靳尚受楚王的夫人郑袖信任。郑袖说的话楚王都要听从。况且我是拿着大王您的符节出使,楚国怎敢杀害我呢?即便杀了我,而为秦得到黔中之地,也正是我最好的愿望啊。”张仪于是出使楚国。楚怀王待张仪一到,就把他囚禁起来准备杀掉。靳尚对郑袖说:“你知道你也会被楚王抛弃吗?”郑袖问道:“为什么呢?”靳尚说:“秦王很喜爱张仪,一定要救他出来。打算用上庸所属的六县送给楚国,把美女嫁到楚国,用秦宫中善于唱歌的女子作为陪嫁。楚王看重土地,尊敬秦国,秦国的美女肯定会得宠,而夫人您就会受到冷落了。还不如说情释放张仪。”郑袖于是日夜向怀王进言说:“做臣子的各自为他的君主效劳。现在我们的土地还没有交给秦国,秦国就派遣张仪前来,这可是非常尊重大王。大王不以礼相待,反而要杀掉张仪,秦必然会在大怒之下进攻楚国。请让妾母子二人都迁居到江南去,以免被秦兵所残害。”怀王后悔了,赦免了张仪,仍像过去那样隆重地接待他。

    张仪获释后,还没有离开楚国,听说苏秦已死,便向楚王进说道:“秦国的土地占天下一半,兵力足以抵挡周围的国家,据有险要,有黄河围绕,四面都有要塞作为坚固的设防据点。拥有雄兵一百多万,战车千辆,战马万匹,储粮堆积如山。法令严明,士卒又甘愿临难赴死,国君明智威严,将帅有谋有勇,不出兵则已,一出兵就会占据险峻的常山,折断天下的脊梁。天下凡是归顺在后的国家必然先遭灭亡。再说主张合纵的人,与驱赶群羊进攻猛虎没有什么不同,虎与羊之间力量悬殊是再明白不过的了。现在大王不结交猛虎却结交群羊,臣私下认为大王的考虑错了。

    “总计天下的强国,不是秦就是楚,不是楚就是秦,两国你争我夺,这种形势不可能使两国并立。大王不结交秦,秦发兵占据宜阳,韩国上郡的地方就不能通行。秦再攻下河东,夺取成皋,韩国必定投降称臣,魏国也就会趁此时机行动。秦攻楚国的西面,韩、魏攻楚国的北面,国家哪能不危险呢?

    “再说合纵盟约是聚集一群弱国攻打最强的国家,不估量对方便轻率作战,国家贫穷却要频繁发起战事,这是危亡的道路啊!我听说过,兵力不如对方强,就不要向对方挑起战端;粮食不比对方多,就不要同对方长期打仗。那些谈合纵的人讲的都是好听的和不切实际的言辞,拔高主上不事秦的行为,只说合纵的好处不说它的坏处,突然招来秦兵的战祸,那时挽救就来不及了!所以请大王对这事多多地考虑吧。

    “秦国西面拥有巴蜀之地,用大船装载粮食,从汶山出发,顺长江而下,到楚国三千余里。用大船运载兵士,每条大船能载五十人和三个月的粮食,船顺着江水飘浮而下,一天可行三百余里,虽然走了这么多里的行程,但并不费牛马牵引的劳力,不到十天便可抵达楚国的扞关。扞关震动,竟陵以东的城邑就都要赶忙加强战备,黔中、巫郡就不再是大王所有了。秦再挥师从武关出发,从南面进攻,那么楚国的北境就被断绝。秦兵进攻楚国,不出三个月,楚国就会面临危难,然而楚国等待各国诸侯发兵来救,却要在半年之后,这势必赶不上。依靠弱国的救援,忘记强秦的祸患,这就是臣下替大王担心的啊!

    “大王曾经与吴国人作战,战五次胜了三次,临阵的士兵死得差不多了;为了守卫新攻占的城邑,活下来的百姓也吃够苦了。我听说功业大容易招致危险,百姓穷困会产生怨恨国君的情绪。为了维持容易招致危险的功业而去违背强秦的意愿,我私下替大王感到危险。

    “秦国所以十五年不从函谷关出兵攻打齐、赵,是因为它暗中订下了吞并天下的计划。楚国曾经与秦国发生冲突,双方在汉中交战,楚国人没有打胜,有侯爵和执珪之爵的战死了七十多人,楚国的汉中之地便由此失去。大王大怒之下,发兵袭击秦国,两军在蓝田交战。这就是常言说的两虎相争啊。秦、楚两国相互削弱而使韩、魏两国以其完整无损的兵力来对付它们的后方,没有比这更加危险的作法了。请大王对此仔细考虑吧。

    “秦发兵攻取卫的阳晋以后,必定会使天下的交通要道断绝。大王调集全部兵力进攻宋国,不到数月就可攻下,攻占宋国再挥师东向,那么泗水之侧的十二个诸侯国就会全部属于大王所有了啊。

    “约集东方六国合纵相互坚守盟约的人是苏秦,他被封为武安君,担任燕国的相国以后,就暗中与燕王策划攻破齐国后瓜分齐国的土地;苏秦便装做有罪逃离燕国到达齐国,齐王收留他,让他做了相国;经过两年后事情被发觉,齐王大怒,把苏秦车裂于刑场。像这样用一个狡诈虚伪的苏秦,却要想控制天下,把各国诸侯连成一气,这不可能成功是很明白的。

    “现在秦国与楚国国土相接,形势上,本来就是亲密的国家。大王真能听我的话,我可以请秦王派太子到楚国来作人质,大王也派太子到秦国去作人质。我并请把秦王的女儿作为大王您的妻子,再奉上拥有万户人家的大城,收取赋税作为大王的沐浴费用,秦与楚长期成为兄弟国家,永世不互相攻打。我认为没有比这更好的策略了。”

    楚怀王在得到张仪以后,又难于割弃黔中给秦国,想要同意张仪的意见。屈原对楚王说:“前次大王受了张仪的欺骗,这次张仪来楚,臣认为大王会烹杀他;现在放了他,不忍心杀他,却还要听信他的胡言乱语,不能这样做啊!”楚怀王说:“答应了张仪可以保得黔中,这是很有利的事啊。已经答应了,过后又背弃他,不好。”怀王终究应允张仪,与秦结好。

    张仪离开楚国,便前往韩国,对韩王说:“韩国地势险恶,生活在山陵之中,生长的五谷,不是豆类就是麦子,老百姓大都吃的是豆子,喝的是豆叶汤。一年没有收成,人们连糟糠都吃不饱。韩国纵横不到九百里,没有储存两年的粮食。估计大王手下的军队,全部不足三十万,而且其中还要包括杂役人员都在内呢。除去守卫边界亭堡的兵士外,现成的可供调动的最多不过二十万罢了。秦国的军队有一百多万,战车千辆,战马万匹,勇猛的兵士不戴头盔踊跃奔杀,弯弓射敌,持戟冲锋的,多得数不清。秦军战马的精良,士兵的众多,马的前蹄飞腾,后蹄猛蹬,速度快到前后蹄之间一跃可以跨过三寻的,同样不可胜数。山东六国的军队盔甲齐整地与秦军会战,秦军脱掉盔甲袒臂赤足来迎敌,个个左手提人头,右手挟俘虏。秦兵与山东六国的兵相比,好比勇士孟贲与懦夫;以重兵相接触,好比力士乌获和婴孩。用孟贲、乌获那样的军队作战,攻打不肯降服的弱国,与把千钧重力直接压在鸟卵上面没有什么不同,肯定没有能够幸免的了。

    “各国的君臣们不考虑自己国土的狭小,却去听信宣传合纵的人的甜言蜜语,他们结成朋党,互相吹嘘,个个慷慨激昂地说:‘听了我的主意便可以在天下称强称霸。’像这样不顾及国家的长远利益而听信一时的谬论,贻误国君,没有比这更严重的了。

    “大王不归附秦国,秦就会发兵占据宜阳,截断韩国的上党地区,再东取成皋、荥阳,那么鸿台之宫、桑林之苑就不再属于大王所有了。要是阻塞了成皋,截绝了上党地区,那大王的国土就要被分割了。早归附秦国就安全,不归附秦国就危险。如果制造的是祸端却要想得到福报,计虑粗浅,结怨很深,违背秦国而顺从楚国,要想国家不亡,那是不可能的啊。

    “所以为大王着想,还不如替秦国效劳。秦最大的希望是削弱楚国,而最能削弱楚国的就是韩国。不是因为韩国比楚国强大,而是由韩的地势所决定的。现在大王向西臣事秦国,进攻楚国,秦王必然高兴。攻打楚国有利于韩国扩大领土,转移了祸患,取悦了秦国,没有比这更好的主意了。”

    韩王听从了张仪的主意。张仪回秦作了汇报,秦惠王赐给张仪五座城邑,并封他为武信君。惠王又派遣张仪向东出使,对齐湣王说:“天下的强国没有能比得上齐国的,齐国的大臣百姓尽都富裕安乐。但是为大王出谋划策的人,全都是行的一时之计,不顾及百世的利益。主张合纵的人向大王作宣传的,必定会说‘齐国西面有强盛的赵国,南面有韩国与魏国。齐国是个滨海的国家,地广人多,军强兵勇,即使有一百个秦国,也将拿齐国无可奈何’。大王认为这种说法正确,但没有考虑它不合于实际。主张合纵的人拉帮结派,没有人不吹嘘合纵的好处。我听说,齐国与鲁国三次交战,鲁国三次获胜,但随着这胜利后面而来的是国家的危亡,虽然有战胜的名声,但带来的是亡国的现实。这是什么原因呢?齐国强大而鲁国弱小啊。现在的秦国对于齐国,就好比齐国对于鲁国。秦、赵两国在漳水之滨交战,赵军两战两胜;在番吾城下交战,赵军又两次胜过秦军。这四战之后,赵国阵亡的兵士有好几十万,只剩下首都邯郸还得倖存,虽然赵国有战胜的名声,然而国家已残破了。这是什么原因呢?秦国强而赵国弱啊。“现在秦、楚两国之间嫁女娶妇,成了兄弟国家。韩国献出宜阳,魏国献出河外,赵王到渑池朝见秦王,割让河间来臣事秦国。大王如不归附秦国,秦驱使韩、魏两国进攻齐国南部地带,全部赵国军队渡过清河直奔博关,临菑、即墨两城就不会属于大王所有了。齐国一旦被攻,那时即使想要附秦,已经不可能的了。因此望大王好好考虑这件事吧。”

    齐王说:“齐国地方偏僻,处在与世隔绝的东海边上,从来没有听到过对国家的长远打算啊。”于是答应了张仪的建议。

    张仪离齐,西入赵国见赵王说:“我们敝国的国君派我为使臣,向大王进献一条策略。大王为首收罗、率领天下诸侯来对付秦国,使秦兵不敢出函谷关达十五年之久。大王的声威遍播于山东,我们秦国恐惧屈服,整治武器和兵车战马,练习骑射,勤力耕作,积蓄粮食,闭守国内不出,战战兢兢,不敢有轻举妄动,只因为大王您有意和我们过不去。

    “现在依靠大王的督促,秦国已攻占巴蜀,吞并汉中,囊括两周,迁移九鼎,据守白马津渡。秦国虽然偏僻边远,然而内心愤怒已有很长时间了。目下秦有一支破破烂烂的军队驻守在渑池,准备渡过漳水,进占番吾,与赵军在邯郸城下相会,希望在甲子那天会战,以此来重演周武王伐纣的旧事,特别派我作为使臣预先来恭敬地告知大王。

    “总的说来,大王之所以相信缔结合纵盟约的原因是因为仗恃有苏秦。苏秦用漂亮话迷惑诸侯,颠倒是非,企图倾覆齐国,结果使自己在刑场上被车裂。这样,天下的不可能联合为一也就很明显了。如今楚国与秦国结成了兄弟国家,韩国与魏国自称为秦国东边的藩属,齐国向秦献出盛产鱼盐的领土,这就断了赵国的右臂。一个断掉了右臂的人与别人相争,失去了朋友的人孤居独处,想要没有危险,怎么可能呢?

    “现在秦王派出三个将军:其中一支军队截断午道,通知齐国派兵渡过清河,驻扎在邯郸的东面;一支军队驻扎在成皋,驱使韩国和魏国的军队驻扎在河外;一支军队驻扎在渑池。这四国结为一体来进攻赵国,赵国被攻破后,它的国土必定会被四国分占。因此我不敢隐瞒这种意图,先给大王通个口信。我替大王着想,你不如与秦王在渑池相会,面对面亲口约定,请他按兵不要进攻。希望大王拿定主意。”

    赵王说:“先王在时,奉阳君专权擅势,蒙蔽欺骗先王,独断一切政务,我的生活归师傅安排,没有参与国家的大计。先王去世时,我年龄幼小,作主治国的时间才刚刚开始,内心本来就暗自怀疑,认为一意投入合纵盟约而不依附秦国,不是赵国的长远利益。所以我准备改变主意,割让国土弥补以前的过错,归附秦国。正待安排车马启程时,恰好听到了您的英明指示。”赵王答应了张仪以后,张仪便离开了赵国。

    张仪北行到燕国,对燕昭王说:“大王所亲近的没过于赵国吧。过去赵襄子曾经让他姐姐嫁给代王作妻。后来他想要并吞代国,邀约代王在句注山的要塞相会。他先令工人制作了金斗,把金斗的尾部做得很长,使它可以用来袭击别人。赵襄子在与代王饮酒时,悄悄吩咐厨子说:‘趁着酒饮得酣畅高兴的时候,你送去热汤,然后掉转金斗袭击代王。’于是在酒饮到酣畅高兴之时,上热汤了,厨子送上汤勺,随即将金斗倒转过来打死了代王,代王的脑浆流了一地。赵襄子的姐姐听到这个消息,便磨快头上的金簪自刺而死,所以到现在就有了摩笄山这个名称。代王的死因,天下人没有谁不听说的。

    “赵王如此狠毒,连亲戚都不放过,大王您看得很清楚,又怎能把赵王当做是可以亲近的人呢?赵国起兵进攻燕国,两次围困了燕的都城要挟大王,迫使大王割让了十座城来谢罪。现在赵王已经到渑池朝见秦王,献上河间一带来事奉秦国。现在大王如不归附秦国,秦就会发兵到云中、九原,驱使赵国进攻燕国,这样一来,易水、长城就不再属于大王所有了。

    “再说现在的赵国对于秦国而言,好比秦的一个郡县而已,不敢妄自兴兵打仗。目前大王如依附秦国,秦王必定高兴,赵又不敢轻举妄动,这样燕国西面有强大的秦国为援,同时南面没有齐国、赵国的侵犯,所以希望大王慎重地考虑这件事情吧。”

    燕王说:“我像蛮夷一样处在偏僻的地区,虽然是个大男子,实在好像一个婴儿,说的话值不得作为正确的意见看待。今天幸承贵宾指教,我愿意西向依附秦国,并献上恒山末端的五座城池。”燕王听从了张仪的意见。张仪返回秦国报告,还没有走到咸阳,秦惠王便已去世。秦武王即位。武王还在当太子的时候就不喜欢张仪,即位以后,群臣中许多人说张仪的坏话:“他没有信用,行为反覆,出卖国家利益来取得君主的欢心。我们秦国如果再要重用他,恐怕会遭天下人的耻笑。”各国诸侯听说张仪与秦武王有隔阂,都背叛了连横,又恢复了合纵。

    秦武王元年,大臣们日日夜夜诽谤张仪的事还没有平息,齐国又派使臣责备秦国任用张仪。张仪害怕被杀,便趁机对秦武王说:“我有一条计策,愿意献给大王。”武王问道:“什么样的计划?”张仪回答说:“为秦的利益着想,要东方有了大变,然后大王才可以多割得地方。现在听说齐王非常恨我,我所在的地方,齐王必定会发兵攻打它。因此我希望让我这不才的人前往梁国,齐就一定会兴师伐梁。梁和齐的军队纠缠在大梁城下不能脱身,大王便利用这个时候攻打韩国,进入三川,出兵函谷关但并不进攻,用来威胁周室,这样周室的祭器必定会向大王献出。挟持周天子,掌握天下的地图和户籍,这是称王的大业啊。”秦武王认为张仪说得对,就准备了三十乘兵车,载上张仪前往梁国。齐国果然兴师攻打梁国。梁哀王害怕了,张仪说:“大王不要忧虑,请让我退掉齐兵。”张仪派门客冯喜前往楚国,借用楚国的使者前往齐国,对齐王说:“大王很恨张仪,虽然如此,大王却使秦国更加信赖张仪。”齐王说:“我非常痛恨张仪,只要张仪走到哪里,我就要兴兵讨伐到哪里,怎么说使他更受信任呢?”使者回答说:“这正是使张仪更受信任的作法啊。张仪离开秦国时,本来就与秦王谈好,说:‘为秦王着想,要东方有了大变,然后才可以割得更多的地方。现在齐王非常恨我,凡我所在之处,齐王必定兴兵讨伐。因此我希望让我这不才的人前往梁国。齐王必定会兴兵伐梁。齐、梁两军纠缠在城下不能脱身,大王利用这个机会攻打韩国,进军三川,出兵函谷关却并不进攻,以此来威胁周室,周室必定会献出祭器。挟持周天子,掌握天下的地图和户籍,这是称王的大业啊。’秦王认为说得对。所以准备了三十乘兵车载他入梁。现在张仪到了梁国,大王果然出兵攻梁,对内消耗国力,对外攻打盟邦,多树敌人,面临危难,这不是使张仪更加受到秦王信任吗!”齐王说:“你说得对。”就下令撤军。

    张仪在魏做了一年相国,死于魏国。

    陈轸是个游说之士。他与张仪同为秦惠王做事,都受到重用,二人常常争宠。张仪向秦惠王讲陈轸的坏话说:“陈轸携带大量钱财随时出使于秦、楚两国之间,本应搞好两国的邦交。现在楚国并没有对秦国更亲善,却对陈轸很好,这是因为陈轸替自己打算多而替大王想得少的缘故啊。而且陈轸想要离开秦国投奔楚国,大王为何不让他离开呢?”惠王问陈轸道:“我听说你想要离秦投楚,有这回事吗?”陈轸答道:“有。”惠王说:“张仪的话果然被证实了。”陈轸说:“这件事不单是张仪知道,连路上的行人也尽都知道。过去伍子胥对他的国君忠心,因而各国诸侯争相拉他到本国为臣;曾参对他的双亲孝敬,因而各家父母都希望让他作为自己的儿子。所以被卖的仆妾不用走出家门街巷便被买去的,就是好仆妾;被丈夫抛弃的妇女能再嫁在本乡本里的,那是好妇人。现在如果我对我的国君不忠心,楚王又怎么会拿我做忠臣看待呢?忠心尚且被抛弃,我不往楚国又投奔何处呢?”秦惠王感到陈轸的话说得对,于是便很好地对待他。

    陈轸在秦国住了一年,秦惠王终究任用张仪为相国,于是陈轸投奔楚国。楚国并没有重用他,却派他出使秦国。陈轸路过魏国时,想要看望犀首。犀首推辞不见。陈轸说:“我是为要事而来,你不见我,我就要离开这里了,不能等到其它日子。”犀首便会见了陈轸。陈轸问:“你怎么喜欢饮起酒来了呢?”犀首答说:“没有事啊。”陈轸说:“请让我使你的事情多起来,行吗?”犀乎问道:“怎么办呢?”陈轸说:“魏相田需邀约各国诸侯合纵联盟结好,楚王持怀疑态度而不相信他。你去对魏王说:‘我与燕、赵两国的国君有旧交,他们多次派人来对我说“你闲着没事怎么不来见见面”,我希望到他们那里去拜见一下。’魏王即使同意你,你也不必多要车辆,只需把三十辆车子摆在庭院内,公开说要到燕、赵两国去。”燕、赵两国的在魏国作客的人听到这个消息,忙飞车禀告各自的国君,两国都派人到魏迎接犀首。楚王闻知此事大怒,说:“魏相田需来与我结约,而他们的犀首却前往燕、赵两国,这分明是欺骗我啊!”楚王愤怒之下,不理会田需的建议,齐王听说犀首去北方,也派人把国事托付给他。犀首于是启程,燕、赵、齐三国的相国事务都归犀首决定。陈轸于是到了秦国。

    韩魏两国互相攻打,一年不解。秦惠王想援助一方,征求大臣们的意见。大臣们有的说援助好,有的说不援助好,秦惠王不能作出决定。恰逢陈轸到达秦国,秦惠王便问他说:“你离开我去了楚国,还想不想念我呢?”陈轸答道:“大王听说过越国的庄舄吗?”惠王说:“没有听说过。”陈轸说:“越国人庄舄在楚国担任了执珪,不久得了病。楚王问:“庄舄在越国是个地位低贱的人,如今在楚国做官,已经富贵了,还思不思念越国呢?”一位侍御答道:‘大凡一个人怀念过去,是在他得病的时候。庄舄如果思念越国,呻吟就会是越国的口音;不思念越国,就会是楚国的口音。’楚王派人到庄舄那里偷听,他的呻吟声仍然还是越国的口音啊。现在我虽然被抛弃而去到楚国,怎么可能不发出秦国的口音呢!”秦惠王说:“你说得好。现在韩魏两国互相进攻,一年了还没有解决,有的说我解救为好,有的说不解救为好,我作不出决定,希望你能在替你的楚国君主考虑的余暇,也为我考虑这件事情。”陈轸对答说:‘有人把那卞庄子刺虎的事讲给大王听过吗?庄子准备刺杀老虎,旅舍里的小伙子劝阻他说:‘两只老虎正要吃牛,吃到味道好的地方必然会争夺,一争夺就必然会格斗,格斗就会使大虎受伤,小虎死亡,这时再刺杀受伤的老虎,一举就能获得杀死两只老虎的名声。’卞庄子认为说得对,站着等待时机。过了一会,两只老虎果然争斗起来,大的伤了,小的死了。庄子向受伤的老虎刺去,这一举果然有了杀死双虎的功劳。如今韩魏两国相攻,一年得不到解决,这就必然会使大国受损,小国残破,对受损的国家兴兵攻打,这一举必定会有击破两国的实效。这就和庄子刺虎是一类的事情啊。我为楚王和为大王您出主意有什么两样呢。”秦惠王说:“你说得好。”终究没有去解救两国。结果大国果然受了损伤,小国面临灭亡,秦王兴兵讨伐,取得大胜。这正是陈轸的计谋啊。

    犀首是魏国阴晋人,名衍,姓公孙氏。他与张仪关系不好。

    张仪为了秦国的事前往魏国,魏王拜张仪为相国。犀首认为对己不利,因此派人对韩国的公叔说:“张仪已经使秦、魏两国联合了,他提出‘魏攻取韩国的南阳,秦攻取韩国的三川’。魏王之所以看重张仪,是想要得到韩国的土地。而且韩国的南阳已要被攻下了,你何不把南阳交给公孙衍作为他的功劳,那么秦、魏两国的交往就会停止了。这样一来,魏国必定会打秦国的主意从而抛弃张仪,拉拢韩国并拜公孙衍为相。”公叔认为这样很好,便把南阳交给犀首作为他的功劳。犀首果真做了魏国的相国,张仪只好离开魏国。

    义渠君到魏国朝拜。犀首听说张仪重新当了秦相,心里忌恨。犀首于是对义渠君说:“路途遥远,你不可能再来这里相见了,请让我把秦国的情况告诉您。”犀首接着说:“中原各国如果没有事变,秦国将会烧杀侵略您的国家;如果有事变,秦国将会频繁地派出使臣用厚礼事奉您的国家。”这以后,楚、魏、齐、韩、赵五国共同进攻秦国。正好陈轸对秦王说:“义渠君是蛮夷中贤能的国君,不如送他厚礼以求稳住他的心。”秦王说:“好。”于是用了一千匹锦绣,一百名美女送给义渠君。义渠君召集群臣商量说:“这就是公孙衍给我说过的那回事吧?”于是发兵偷袭秦国,在李伯这个地方大败秦兵。

    张仪已死之后,犀首入秦做了丞相。他曾经佩带五国的相印,当了五国盟约的约长。

    太史公说:三晋这块地方有许多善于权变的人,倡导合纵连横,使秦国强大的,大多数都是三晋的人。张仪的行为比苏秦更坏,但世人讨厌苏秦的原因,是因为他先死,而且张仪夸张地揭露他的短处,以此来显示自己说法的正确,完成连横的策略。总之,他们两个真正称得上是倾邦覆国的人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