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

    译文 (第1/3页)

    译文 太史公说:我读国家关于考选学官、兴办教育事业的法令,读到广泛地开辟学官的进身之路以鼓励士子的规定时,总是放下书册而感叹。唉!周朝一开始走下坡路,诗人就创作了《关雎》这首诗,到幽王、厉王时王室衰微,礼乐制度也就崩坏了。以后诸侯横行无忌,(天子形同虚设,)天下大政都由强国作主。孔子哀伤王道废弃邪道盛行,于是就删定编次《诗》《书》,修订振兴礼乐,他去齐国听见演奏《韶》乐,(被那高雅典丽的意境所陶醉,)三个月之中,食肉不辨肉味。他从卫国返回鲁国后,就使鲁国的音乐回到了正确的方向,《雅》和《颂》各自得到了适当的位置。而当时的世道混乱不堪,没有谁肯任用孔子,所以孔子以他的理想游说了七十多个国君,未能遇上一个能赏识他的。他说:“如果有肯任用我的,只要一年的时间我就能把兴礼作乐的事办得差不多了。”后来鲁人在西郊狩猎,捕捉到一头麒麟,孔子说道:“我的路走到尽头了。”所以他依据历史记载而作了一部《春秋》,(用它来褒贬善恶,)以担当代替古代圣王之法。这部书语辞精微,意旨博大,后世的学者多有传抄。

    孔子去世以后,他的那些被后人称为“七十子”的学生们就分散各地,游说诸侯,成就大的当上了诸侯的师傅卿相,成就小的也能做士大夫的老师、朋友。也有人隐居起来,不显露自己。那时子路在卫国,子张在陈国,澹台子羽在楚国,子夏在西河,而子贡终老于齐国。像田子方、段干木、吴起、禽滑釐之类,都是子夏等人的学生,而当上了王者之师。当时的诸侯只有魏文侯最为好学。后来尊重学者的风气逐渐衰败,一直到秦始皇的时代,天下分为战国,以武力相争,儒家的学术被扔在一边,然而在齐鲁地方,学者们仍不废弃儒家学说。齐国在威王、宣王统治时期,孟子、荀卿这样的儒家大师,都遵奉孔子的学说而又有所发挥润色,他们都凭借自己的学识扬名当世,取得尊荣的地位。

    等到秦朝末年,焚烧《诗》《书》,活埋儒生术士,儒家的六部经典从此就残缺了。陈涉称王,鲁地的儒生们带着孔氏的礼器前往投奔归顺陈王。那时孔甲担任了陈涉的博士,最终和陈涉一起死难。陈涉本是一个平民百姓,率领一批因罪被罚去防守边境的乌合之众,不过十来天个把月的时间就据有楚地而称王,不到半年又终于败亡。他的出身、事迹都微不足道,可是那些儒家的缙绅先生们却背负着孔子遗留下来的礼器,前去归顺称臣,这是什么原因呢?是因为秦朝焚毁了他们安身立命的老家底,胸中积满对秦朝的怨愤,要通过陈王把怒气发泄出来。

    到高皇帝消灭了项羽,发兵围困鲁地,鲁地的儒生们尚且还在讲习讽诵儒家经典,演习礼乐,音乐歌唱的声音不绝于耳,这难道不是圣人遗留的教化,爱好礼乐之邦吗?所以当初孔子在陈国,曾说:“回去吧!回去吧!我们那里年轻的学生们志向远大,眼界很高而疏略于具体事务,一个个才气纵横,斐然可观,我不知道怎样去成就他们。”齐鲁一带的士人对于古代典章文献之学的爱好,自古以来就存在了,这是那里人们的天性。汉朝兴起得了天下,然后儒生们才能研究他们的经典,请求演习大射、乡饮等礼仪。叔孙通制定了汉朝的各种礼仪制度,从而被任命为太常,跟随他的儒生弟子参与此事的也都在选官时被优先任用。于是人们都出声称叹,振奋起来立志向学。但当时还有征战之事,需要用武力去平定天下,所以也来不及顾及兴办学校的事。孝惠帝和吕太后时期,朝廷的公卿都是武将出身的功臣。孝文帝时,征召任用了相当多的文学之士,但孝文帝原本所欣赏的还是法家刑名之学。到了孝景帝,就不再任用儒者,而那时窦太后又喜爱道家黄老的那一套学术,所以那些博士官只是摆在那个位置上等待皇上顾问,没有能进身受重用的。

    到当今皇上即位后,赵绾、王臧这些人深明儒学,而皇上对儒学也很向往,于是就招纳任用方正、贤良、文学之士。从此以后,讲说《诗经》的,在鲁地有申培公,在齐地有辕固生,在燕地有韩太傅。讲说《尚书》的,都源自济南的伏生。讲说《礼经》的,都源自鲁地的高堂生。讲说《易经》的都源自菑川的田生。讲说《春秋》的在齐鲁一带都源自胡毋生,在赵地则源自董仲舒。等到窦太后崩逝以后,武安侯田蚡任丞相,废斥道家黄老法家刑名等各种学派的学说,请来了通晓文献经典的儒生几百人,而公孙弘以《春秋》一经起家,从平民做到天子的三公,被封为平津侯。天下的学子也就随风一边倒,全都归向儒家了。

    公孙弘主管选拔学官的事,他哀伤儒者的进身之路仍不通畅,就上书奏请:“丞相和御史大夫上言:皇上有诏书说道:‘听说为政者应该用礼仪来引导百姓,用音乐来感化他们。婚姻,是男女居家最重要的一种伦常。而今礼乐制度废弃崩坏,朕为此很是忧伤。现命令礼官要勉励人们努力向学,讲习讨论,广博见闻,以振兴礼制,作为天下的榜样。命令太常讨论商议,要为博士配备弟子,提倡在乡里推行教化,这样来广泛地造就贤才。’臣等恭敬奉命,同太常臧、博士平等商议,议定的意见如下:听说三代治国之道,在乡里都设有教育机构,夏代称作校,殷代称作序,周代称作庠。那时鼓励善人,就把他推荐给朝廷,使他扬名显贵,惩办恶人,就使他身受刑罚。所以教化的推行,应该先把京师建成最好的模范地区,再由内及外。现今陛下明白地宣示了最重要的德业,施展大智大明,与天地相配,以人伦为本,鼓励学者修订礼制,崇尚教化,激励贤人,使天下四方都受到感化,这是太平的根源啊!古时候政治和教育未能很好地协调,有关学校的礼制并不完备,现在请准许利用原有的官职机构来兴办教育事业。建议为博士官配置弟子五十人,免除他们的劳役和赋税。由太常选择百姓中年龄十八岁以上,容貌端正的人作为博士弟子。各郡、国、县、道、邑,如果有爱好文献之学,尊敬长上,能严肃地尊奉政教法令,同乡里的人们和睦相处,言行同所学的道理不相违背的,各地的县令、侯国相、县长、县丞等要向自己的上级郡太守或王国相推荐,郡太守、王国相要认真地考察,的确是不错的,应当让他们同上计吏一起进京,到太常那里,允许他们像博士弟子一样受业学习。一年后,在博士门下受业的都要考试,能通晓一种经典的,可任为文学掌故,其中的高材生可以担任郎中,由太常开具名单上奏。如有成绩优异才能突出的,随时把姓名报告给皇上。不努力学习或才具低下,不能通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