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卷一百二十四 游侠列传第六十四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

    史记卷一百二十四 游侠列传第六十四 (第1/3页)

    史记卷一百二十四 游侠列传第六十四 刘宗汉 注译 韩子曰:〔1〕“儒以文乱法,而侠以武犯禁。”二者皆讥,而学士多称于世云。至如以术取宰相卿大夫,〔2〕辅翼其世主,功名俱著于春秋,〔3〕固无可言者。及若季次、原宪,〔4〕闾巷人也,〔5〕读书怀独行君子之德,义不苟合当世,当世亦笑之。故季次、原宪终身空室蓬户,褐衣疏食不厌。死而已四百余年,而弟子志之不倦。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阸困,〔6〕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7〕盖亦有足多者焉。

    【注释】〔1〕“韩子”,即韩非,战国时著名哲学家。他的著作《韩非子》是集先秦法家学说大成的代表作。这里所引的两句话,出自《韩非子·五蠹》。〔2〕“宰相”,即相邦(入汉后,因避刘邦讳,改称相国)或丞相,辅佐君主治理国家的最高行政长官。相邦一职开始出现在战国初期,秦汉两代沿袭未改。因为古代群吏之长叫“宰”,所以自战国晚期开始,相邦又称宰相。“卿”,官名。汉代以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为九卿,都是中央政府的高级官吏。“大夫”,官名。汉代的御史大夫,地位仅次于丞相。“宰相卿大夫”泛指高官。〔3〕“春秋”,本指编年体史书,此处泛指一般史书。〔4〕“季次”,即公皙哀,孔子弟子,生平未尝出仕。“原宪”,字子思,又名原思,孔子弟子,生活贫困。〔5〕“闾巷”,“闾”,里门。“巷”,里中道路。里是古代平民居住的地方,故“闾巷”可引申为“小人物”之意。〔6〕“阸”,音è,同“厄”,困苦。〔7〕“伐”,功劳,夸耀自己的功劳也称“伐”。

    且缓急,人之所时有也。太史公曰:昔者虞舜窘于井廪,〔1〕伊尹负于鼎俎,〔2〕傅说匿于傅险,〔3〕吕尚困于棘津,〔4〕夷吾桎梏,〔5〕百里饭牛,〔6〕仲尼畏匡,菜色陈、蔡。〔7〕此皆学士所谓有道仁人也,犹然遭此灾,况以中材而涉乱世之未流乎?其遇害何可胜道哉!

    【注释】〔1〕“虞舜窘于井廪”,舜是传说中的五帝之一,传说姓虞,故又称虞舜。舜的父亲瞽叟因为宠爱后妻的儿子象,打算杀死舜。在舜修治仓廪屋顶的时候,瞽叟放火烧廪,打算烧死舜;在舜打井的时候,瞽叟和象用土填实井口,打算将舜活埋在里面。但舜都设法得脱。〔2〕“伊尹负于鼎俎”,伊尹是商代汤时的大臣,微贱时曾经做过汤妃有莘氏的厨师。鼎是古代的烹饪器,俎是割牲肉用的砧板,“鼎俎”泛指烹调器具。〔3〕“傅说匿于傅险”,商代国王武丁曾经梦见一个叫说的圣人,后来果然在傅险找到了他。当时说是一个筑路的奴隶,武丁把他封为相,因为是在傅险找到他的,所以把他叫做傅说。傅险在今山西平陆县东。〔4〕“吕尚困于棘津”,“吕尚”即姜尚,因其先封于吕,故又称吕尚,即俗所谓姜太公。吕尚曾在棘津卖过饮食,周西伯出猎时遇到他,封为师。后来辅助周文王、武王灭掉商朝。棘津在今河南延津县东北。〔5〕“夷吾桎梏”,管仲字夷吾,春秋时齐国大臣。公元前七世纪晚期,齐襄公无道,诛杀不当。他的弟弟纠跑到鲁国避难,另一个弟弟小白跑到莒国避难。公元前六八五年,襄公被人杀死,纠和小白同时发兵回齐,夺取政权。小白先入齐国,得以执政,即齐桓公。纠被杀死。管仲因曾辅佐纠,所以被上刑囚禁。后来齐桓公释放了管仲,并任以国政,齐国因之富强。“桎梏”,木制的脚镣手铐。〔6〕“百里饭牛”,百里奚,春秋时期虞国人,晋灭虞后,逃至宛。他听说秦缪公贤明,就自己卖到秦国当奴隶,给主人喂牛。后来秦缪公发现了他,委以重任,使秦国得以称霸。古书中关于百里奚的记载互有不同,此处用本书《商君列传》的说法。〔7〕“仲尼畏匡,菜色陈、蔡”,公元前四九五年,孔子离开卫国去陈国,行经匡地。鲁国的阳虎过去曾经残害过匡地,孔子的相貌和阳虎相似,匡地人就把孔子拘禁起来,孔子因而蒙难。“畏”,有难。匡在春秋时属卫国,在今河南睢县西。公元前四八九年,吴国攻打陈国,楚国发兵助陈,驻军城父。当时孔子正住在蔡国,楚人想把他聘往楚国。陈、蔡两国的贵族怕孔子在楚国任职对他们不利,就派人把孔子围困在陈、蔡两国之间的旷野中,孔子因而断粮。“菜色”,饥饿的面容。春秋时陈国建都宛丘(今河南淮阳县),领地包括今河南东部和安徽一部。蔡国的国都和领地在春秋时几经变化,当时正建都新蔡(今河南新蔡县)。

    鄙人有言曰:〔1〕“何知仁义,已飨其利者为有德。”〔2〕故伯夷丑周,饿死首阳山,〔3〕而文武不以其故贬王;跖、暴戾,〔4〕其徒诵义无穷。由此观之,“窃钩者诛,〔5〕窃国者侯,侯之门仁义存”,非虚言也。

    【注释】〔1〕“鄙人”,粗俗的人。〔2〕“飨”,同“享”。〔3〕“伯夷丑周,饿死首阳山”,伯夷和叔齐是商代孤竹君的两个儿子,因不愿继承父位,相继逃到周国。武王伐纣时,他二人叩马谏阻,说武王不孝不仁。武王灭商后,他们因不愿接受周朝的俸禄,隐居首阳山,采野菜充饥。后都饿死。首阳山在今山西水济县南。〔4〕“跖、暴戾”,“跖”是春秋时人,曾聚众起义。先秦古书称他为“盗”,并说他残暴异常。“”即庄,楚威王时农民起义领袖。《吕氏春秋·介立》说他曾“暴郢”(攻破楚国都城郢)。汉代人常以伯夷、叔齐为有节操的人的代表,以跖、连称,为凶残人物的代表,又常以二者连用并举,作为对照。〔5〕“窃钩者诛”,以下数句出自《庄子·胠箧》。

    今拘学或抱咫尺之义,久孤于世,岂若卑论侪俗,与世沉浮而取荣名哉!而布衣之徒,〔1〕设取予然诺,〔2〕千里诵义,为死不顾世,〔3〕此亦有所长,非苟而已也。故士穷窘而得委命,此岂非人之所谓贤豪间者邪?〔4〕诚使乡曲之侠,予季次、原宪比权量力,效功于当世,不同日而论矣。要以功见言信,侠客之义又曷可少哉!

    【注释】〔1〕“布衣”,古代贵族着丝绸锦绣衣服,平民着布衣,故以“布衣”指代平民。〔2〕“设”,安排。“取予”,偏义复词,指予,即许诺。“然诺”,诺言。〔3〕“顾”,回顾。“为死”,干有死亡危险的事情。〔4〕“豪杰间者”,豪杰中间的人。

    古布衣之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