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黨篇第十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

    鄉黨篇第十 (第1/3页)

    (一)

    孔子於鄉黨,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廟朝廷,便便言,唯謹爾。

    鄉黨:孔子生陬邑之昌平鄉,後遷曲阜之闕里,亦稱闕黨。此稱鄉黨,應兼兩地言。

    恂恂:溫恭信實之貌。

    似不能言者:謙卑遜順,不欲以己之賢知先人。鄉黨乃父兄宗族之所在,孔子居鄉黨,其容貌辭氣如此。

    宗廟朝廷:此指魯國之宗廟朝廷。廷者平地,朝有治朝、內朝,[光案:“朝有治朝、內朝”之有頓號,東大版原作“朝有治朝內朝”之無頓號。]皆在平地,無堂階,故稱朝廷。

    便便言:便便,辯也。或說:閑雅之貌。

    唯謹爾:宗廟朝廷,大禮大政所在,有所言,不可不明而辯,惟當謹敬而已。

    本篇記孔子居鄉黨日常容色言動,[光案:“本篇記孔子居鄉黨日常容色言動”之無逗號,東大版原作“本篇記孔子居鄉黨,日常容色言動”之有逗號。改刪逗號作用不大,當遵東大版。]以見道之無不在,而聖人之盛德,亦宛然在目矣。舊不分章,今依朱子分十七節。

    【白話試譯】

    孔子在鄉里間,其貌溫恭謙遜,好像不能說話的一般。他在宗廟朝廷時,說話極明白,不含糊,只是極謹飭。[光案:“只是極謹飭”之“飭”,東大版原作“只是極謹勅”之“勅”。而三民版亦作“勅”。二字雖相通,不宜輕改動,當遵三民版、東大版。]

    (二)

    朝,與下大夫言,侃侃如也。與上大夫言,誾誾如也。君在,踧踖如也,與與如也。

    朝:此言君未視朝之時。

    侃侃:和樂貌。

    誾誾:中正有諍貌。

    君在:君視朝時。

    踧踖:恭敬貌。

    與與:猶徐徐也,威儀中適之貌。單言踧踖,若有不寧。單言與與,似近於慢。故合言之。

    此一節記孔子在朝廷遇上接下之不同。

    【白話試譯】

    孔子在朝廷,當他和下大夫交談時,侃侃然和氣而又歡樂。當他和上大夫交談時,誾誾然中正而有諍辨。君視朝時,孔子恭恭敬敬,但又威儀中適。不緊張,也不弛懈。[光案:“不緊張,也不弛懈。”,三民版原作“(不緊張,也不弛懈。)”,“不緊張,也不弛懈。”七字加小括號。]

    (三)

    君召使擯,色勃如也,足躩如也。揖所與立,左右手,衣前後,襜如也。趨進,翼如也。賓退,必復命,曰:“賓不顧矣。”

    使擯:擯亦作儐。[光案:“擯亦作儐。”之句號,東大版原作“擯亦作儐,”之逗號。]國有賓客,使孔子迎之。

    勃如:變色莊矜貌。

    躩如:盤辟貌。盤辟,猶言盤旋、盤散,[光案:“猶言盤旋、盤散”之有一頓號,東大版原作“猶言盤旋盤散”之無一頓號。]謂如臨深履危,舉足戒懼,必擇地始下,不如在平地之常步。或說:躩,速貌,不暇閑步也。此言孔子作擯時,容貌行走,皆竦然見敬意。此統言之,下特言之。

    揖所與立,左右手:所與立,謂同為儐者。儐或五人,或四人,或三人。揖左邊人,則移其手向左,揖右邊人,則移其手向右。或曰:下言復命,則孔子必為上儐,其所與立者,但在左無在右。左右手,謂左其右手也。或說:本篇之辭,亦如記〈曲禮〉者然,非定記孔子某一時事。有為上擯,有為承擯,此兼記之。

    衣前後,襜如也:擯者揖必俛其首,揖畢而仰。揖分左右,又兼俛仰,衣亦隨之前後轉擺。襜如,整貌。衣裳擺動而不亂。

    趨進翼如:擯者從中庭進至阼階,其間有數十步,不宜舒緩,[光案:“不宜舒緩”之“舒”,東大版原作“不宜紓緩”之“紓”。而三民版亦作“紓”。二字雖相通,不宜輕改動,當遵三民版、東大版。]故必趨。翼如,如鳥舒翼,言其端好。

    賓不顧矣:君命上擯送賓,復命曰賓已去。[光案:“復命曰賓已去”之“曰”,東大版原作“復命白賓已去”之“白”。而三民版亦作“白”。此殆屬形近誤植,當遵三民版、東大版。]此惟上擯事。

    此一節記孔子為君擯相之容。

    【白話試譯】

    君召孔子使作擯相,孔子必變容莊敬,行路如腳下有戒懼般。對同立的其他擯相作揖,左邊右邊,揮張兩手,衣服前後開動,整停不亂。由中庭趨進時,如鳥舒翼,狀態端好。[光案:“如鳥舒翼,狀態端好。”之無小括號,東大版原作“如鳥舒翼,(狀態端好)。”之有小括號。小括號內乃錢子所添,以助語意之豁然,不宜刪動,當遵東大版。又,疑東大版宜改作“如鳥舒翼(,狀態端好)。”,即將逗號亦置入小括號內。]賓退了,必回復所命,說:“賓不再回頭了。”

    (四)

    入公門,鞠躬如也。[光案:“鞠躬如也。”之句號,東大版原作“鞠躬如也,”之逗號。]如不容。立不中門。行不履閾。過位,色勃如也,足躩如也,其言似不足者。攝齊升堂,鞠躬如也,屏氣似不息者。出降一等,逞顏色,怡怡如也。沒階,趨進,翼如也。復其位,踧踖如也。

    公門:古者天子五門,諸侯三門。入公門,應指第一門庫門言。

    鞠躬如也:鞠躬,一說,曲身義。一說,當讀為鞠窮,謹敬自歛之狀。鞠窮、踧踖皆雙聲複語。若言曲身,依文法不得再加一“如”字。[光案:“依文法不得再加一‘如’字”,東大版原作“依文法不得再加一如字”,“如”字無引號。]今從後說。

    如不容:公門高大,若不容,言其謹敬自歛之至。

    立不中門:門兩邊立長木,謂之棖。中央豎短木,謂之闑。門以向堂為正,東為闑右,西為闑左。東西各有中。出入之法,主由闑右,賓由闑左。禮,士大夫出入君門由闑右。諸侯西一門常掩,謂之賓門。臣統於君,故出入亦由東門。君行出入始中門,非尊者皆偏近闑而行,以避尊者。立不中門,與下“行不履閾”互文避複,[光案:“與下‘行不履閾’互文避複”,東大版原作“與下行不履閾互文避複”,“行不履閾”四字無引號。]實亦謂行不中門。此中謂闑右之中。

    行不履閾:閾,門限。行當跨限而過,若踐其上,則污限,並將污跨者之衣。

    過位:古禮,君每日在治朝與羣臣揖見,此位即君在治朝所立之位。議論政事,則在路寢之朝。治朝退,適路寢,則治朝之位虛。羣臣遇議政當入內朝,則過此位。過位必敬,故色勃如而足躩如。

    其言似不足:謂同朝者或與語,不得不應,然答而不詳,如不足。既過位,漸近君,故然。

    攝齊升堂:此堂,路寢之堂。齊,裳下之縫。攝,摳也。將升堂,兩手摳衣使去地一尺。恐躡之,傾跌失容。

    屏氣似不息:屏,藏也。息,鼻息。猶今言屏]着氣,如不呼吸。

    出降一等:降,下義。等,堂階之級。此謂見君既畢,下堂降階第一級時。

    逞顏色:逞,放義。舒氣解顏,故怡怡然和悅。

    沒階,趨進:沒,盡義。沒階,謂下盡諸級,至平地時。去君遠,故徐趨而翼如。進,前義。凡有所去,皆可曰進。此方自堂下退,向路門而前。一本無“進”字。[光案:“一本無‘進’字”,東大版原作“一本無進字”,“進”字無引號。]

    復位[光案:似宜作“復其位”,漏植一“其”字。若然,三民版、東大版、聯經版俱誤。]:謂又過初入時所過君之空位。

    此一節記孔子在朝之容。

    【白話試譯】

    孔子跑進公門,必歛身謹敬,像那公門容不下他身子般。不在門中間立,亦不把腳踏門限上。行過國君所常立之位,容色必變,舉足盤辟,若履危臨深般,[光案:“舉足盤辟,若履危臨深般”,三民版原作“舉足盤辟,(若履危臨深般)”,“若履危臨深般”六字加小括號。]說話像不夠的般。牽衣升堂時,歛身屏氣,像不呼吸般。待退下自堂,降堂階一級,顏色便舒展了,怡怡然有和悅之容。走盡堂階,下及平地,便疾步向前,像鳥張翼般,端好而開展。再過君位時,踧踧踖踖,又是一番起敬。[光案:“像鳥張翼般,端好而開展。再過君位時,踧踧踖踖,又是一番起敬。”,三民版原作“像鳥張翼般,(端好而開展。)再過君位時,踧踧踖踖,(又是一番起敬。)”,“端好而開展。”與“又是一番起敬。”二處加小括號。疑三民版宜改作“像鳥張翼般(,端好而開展)。再過君位時,踧踧踖踖(,又是一番起敬)。”,即將兩處逗號亦置入小括號內,並將兩處逗號均移置小括號外。]

    (五)

    執圭,鞠躬如也,如不勝。上如揖,下如授,勃如戰色,足縮縮如有循。享禮,有容色。私覿,愉愉如也。

    執圭:圭,玉器。聘問鄰國,執君之圭以為信。

    如不勝:聘禮所執圭,長八寸,執輕如不勝其重,言敬謹之至。本篇三言“鞠躬如也”,一則曰“如不容”,再則曰“屏氣似不息”,三則曰“如不勝”,皆形容其謹。[光案:“本篇三言‘鞠躬如也’,一則曰‘如不容’,再則曰‘屏氣似不息’,三則曰‘如不勝’,皆形容其謹”,東大版原作“本篇三言鞠躬如也,一則曰如不容,再則曰屏氣似不息,三則曰如不勝,皆形容其謹”,“鞠躬如也”與“如不容”與“屏氣似不息”與“如不勝”,四處無引號。]

    上如揖,下如授:執圭與心齊,上不過揖,下不過授。過高過卑,皆是不敬。

    戰色:戰戰兢兢之色,莊矜也。

    縮縮如有循:縮縮,舉足促狹,猶云舉前曳踵,略舉前趾,曳後跟而行,足不高離於地。如有循,如腳下有物,循之而前。

    享禮:享者,聘後之禮,獻物也。或皮馬,或錦繡,或土產,羅列於庭,謂之庭實。或曰:禮與享為二事。禮謂主人以醴禮賓。既聘乃享,既享乃禮,既禮乃有私覿。

    有容色:言和氣滿容。不復有勃戰之色。

    私覿:覿,見也。行聘享公禮已畢,使臣於他日齎己物見其所使之國君。

    愉愉如:愉愉,顏色之和,又增於享禮時。

    此節記孔子為其君聘鄰國之禮。或曰孔子仕魯時,絕不見有朝聘往來之事,疑乃孔子嘗言其禮當如此,而弟子記之。非記孔子之行聘。本篇如此例者尚有之,如上“使擯”一節,[光案:“如上使擯一節”,東大版原作“如上‘使擯’一節”,“使擯”二字無引號。]疑亦然。又說:孔子教弟子以禮,不徒言其義,又肄其容。[光案:“肄”,有“學習”之義。]“子所雅言,《詩》《書》執禮”,執禮即兼教弟子習禮。[光案:“‘子所雅言,詩書執禮’,執禮即兼教弟子習禮”,東大版原作“子所雅言,詩書執禮,執禮即兼教弟子習禮”,“子所雅言,詩書執禮”八字無引號。]《史記》又云:“孔子適宋,與弟子習禮大樹下。”由此言之,或是教弟子習禮而載之此篇。或說:“使擯”“執圭”二條,[光案:“‘使擯’‘執圭’二條”,東大版原作“使擯執圭二條”,“使擯”“執圭”二處無引號。]此定公十年齊聘魯,魯使孔子報聘。不見於《春秋》,孔子削之,並歸女樂亦削之,嫌於暴己功,顯君相之失。此兩條所記容色,乃弟子從旁模擬,決非孔子教人語。

    今按:[光案:“今按:”云云以下這一段話,依錢子註解本書之慣例,當接於前段“決非孔子教人語。”之末續言之,應無另起一段之必要。否則,易予人鹘突之感。查三民版,“決非孔子教人語。”恰抵行末,“今按:”云云不得不轉至行首,東大版重排,誤讀為“今按:”云云乃另起一段。聯經版承之,亦誤排成另起一段。若然,東大版、聯經版俱誤,改此另起之一段,逕接於“決非孔子教人語。”之末為當。]以理斷之,若後說為是。然謂《春秋》削去,則《左傳》何亦不載,又不見他書稱述。終可疑。

    【白話試譯】

    孔子為聘使,[光案:“孔子為聘使,”,三民版原作“(孔子)為聘使,”,“孔子”二字加小括號。]執君之圭,歛着身,像不勝其重的樣子。執圭在上,像和人作揖般,在下,像授物與人般。面色戰戰兢兢,兩足像邁不開步,又像足下有物,循之而前般。及享禮時,便有容色了。神氣開發,不再那麼作戰兢之態了。[光案:“及享禮時,便有容色了。神氣開發,不再那麼作戰兢之態了。”,三民版原作“及享禮時,便有容色了。(神氣開發,不再那麼作戰兢之態了。)”,“神氣開發,不再那麼作戰兢之態了。”十四字加小括號。]待作私人相見時,更是愉愉然,和顏滿容了。

    (六)

    君子不以紺緅飾,紅紫不以為褻服。當暑,袗絺綌,必表而出之。緇衣羔裘,素衣麑裘,黃衣狐裘。褻裘長,短右袂。必有寢衣,長一身有半。狐貉之厚以居。去喪無所不佩。非帷裳,必殺之。羔裘玄冠不以弔。吉月,必朝服而朝。

    君子:此君子指孔子。改言君子者,上文各節記容貌,由中達外,非學養深者不能為。此節記冠服,人人易以取法,若非屬一人之事。

    紺緅飾:紺,紫玄之類。緅,紅纁之類。玄纁皆所以為祭服,故不以為飾。飾者,領與袖之邊。

    褻服:私居時所服。紅紫非正色,私居尚所不服,則不用於正服可知。正色謂青赤白黑黃。青加黃為綠,赤加白為紅,白加青為碧,黑加赤為紫,黃加黑為緇,皆間色。

    袗絺綌:袗,單衣。葛之精者曰絺,粗者曰綌。當暑居家,可單衣絺綌。

    必表而出之:表者上衣。古人冬衣裘,夏衣葛,在家不加上衣,出門必加。雖暑亦然。古本或作“必表而出”,無“之”字。或曰:“之”字當在“而”字上。[光案:“古本或作‘必表而出’,無‘之’字。或曰:‘之’字當在‘而’字上”,東大版原作“古本或作必表而出,無之字。或曰:之字當在而字上”,“必表而出”與“之”與“之”與“而”四處無引號。]

    緇衣羔裘[光案:此下疑脫“,素衣麑裘,黃衣狐裘”八字。若然,三民版、東大版、聯經版俱誤。]:衣,即上衣。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