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回 太子执有皇上执无 李泌无奈窦参无主

    第十八回 太子执有皇上执无 李泌无奈窦参无主 (第2/3页)

专请道士一人,太子作陪,是太子事先讲好的。窦参才止住话。恰好太子詹事有请吴道长。吴道长向窦参一作揖,丢下一句“得空便当造访”的话,飘然而去。



    再说代宗皇帝,乘辇回宫,便命一心腹宦官,捧了圣旨,急速往南岳衡山,去请李泌见旨回京。



    那李泌就是前回窦参送二哥窦廷蕙时,凑巧遇见的那位李泌。李泌何许人也?却令代宗皇帝千思百计,想方设法要他回京呢?



    李泌,字长源,少聪敏,博涉经史,尤其精通易经,善属文,工于诗,以王佑自负。玄宗名相张九龄、韦虚心、张廷圭都很器重他。李泌重操守,而又不喜拘束,耻于结交权贵以求仕进,又喜游历名山,与道师往来。天宝年中,在嵩山书论当世之务,使人面呈玄宗。玄宗召见,令待诏翰林,仍东宫供奉。偏偏杨国忠忌妒李泌的辩才学识,挖空心思,诬奏李泌曾写了一首讽刺时政的感遇诗,将其贬到蕲春郡安置。从此,李泌格外谨慎,潜遁于名山之中,做起隐士来,以求避祸全身。



    不料安禄山反叛,肃宗即位,想起了老师李泌,于是派遣使臣,四处探寻李泌下落。恰好李泌冒难而来,肃宗大喜。李泌固辞官秩,肃宗以散官宠之,凡事皆问李泌,李泌做了个不是宰相的宰相。肃宗又命李泌做了元帅广平王(即代宗)军司马事。肃宗光复两京,在朝上称赞李泌:“上侍上皇,为朕师友,下判广平王行军,朕父子三人,资卿道义。”



    这赞辞却招来一帮奸臣的嫉恨。中书令崔贺、倖臣李辅国,欲加害李泌。李泌嗅觉灵敏,万分恐惧,向肃宗乞求还骨衡山。肃宗无奈,便和东宫太子广平王李豫,送李泌辞京。在十里长亭,李泌被窦氏兄弟缠住,上书太上皇,这是前回旧话了。



    李泌既已隐居衡山,代宗皇帝为何千思万想,要李泌前来呢?原来广平王性情本来懦弱,做了皇帝后,又被一帮悍臣奸官挟持,不能自作主张。阉竖有李辅国、程元振,后来又出了个鱼朝恩:宰辅大臣崔圆、元载、王缙之流,一味把持权柄,贪污纳贿,又与宦竖互相攻讦。加上四方藩镇时常作乱,回纥吐蕃,虎视眈眈。把个代宗皇帝弄得优柔寡断,整日忧心忡忡,甚至沉溺佛道空无之谈中,幻想度日。前时特设百高座,本欲借佛力取胜叛臣仆固怀恩,不料天不从人愿,反受下臣奚落,指桑骂槐。便又借吴道人平息纷争,不料吴道人讲出一大堆有为之法来,似乎有意与不空和尚对着干。心中虽是不以为然,但却从中受到启悟,以为得了妙计,便迫不及待,去请李泌出山,来助皇帝一臂之力。



    却说李泌一见圣旨,不得不随使臣一起,应召至京。代宗复赐金紫,命李泌入相。李泌一再推辞,代宗无法,便赐命于蓬莱殿侧,专为李泌筑一书院,使李泌居住,遇有军国重事,无不亲往咨商。这些李泌都无不可。不料代宗一开始请李泌出山,复要行妙计。代宗以为要留李泌在身边,只得如此这般。



    一日,代宗故意在李泌书院中滞留过午。李泌见皇上不走,也不便开口。却见宦官来到,后面一队宫女,却人人手捧杯盘碗盏,鱼贯而入。



    李泌正要问皇上,却见代宗一笑,说:“朕的意思,是想请老师与朕一起御膳,如何?”见李泌面有难色,代宗又说:“李爱卿,你的同道吴道灌有个说法,说是饿了便吃,唤作有为法门,朕原以为万法皆空,吃等于不吃,不吃等于吃,却被你这同门吴道长提醒了:饿了就得吃。”



    李泌固辞道:“圣上,山人一向不食荤腥,山人料想这御食之中,定有肉食之类……山人又不敢违抗圣命,望陛下体谅山人。”



    代宗说:“朕此时饿了,料想爱卿亦饿了。既然爱卿饿了却不吃,看来那吴道长诓骗了朕哩,他却说什么饿了便吃。朕干脆也不吃了,还是行那无为之法罢。朕却要将那吴道长来问罪。要他说说有为法门,要他演示演示哩。”



    李泌“扑通”一声跪下:“陛下,山人有违圣恩,山人愿吃愿吃!”李泌想,自己毕竟是俗家,而吴道灌已出家,皇上乃是冲着我李泌而来,我李泌岂能害吴道长。李泌实在无奈,只得硬着头皮陪着代宗,吃肉喝酒起来。代宗见李泌皱着眉头味同嚼蜡的样子,不觉暗自好笑。



    代宗皇帝得寸进尺,又如法炮制,逼素无妻子的李泌,强行为他娶了前朔方留后李讳甥女,并赐第安福里。不到一年,李泌便生得一子,取名为繁。后话暂且不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